首页 理论教育 美感的心理要素及其重要性

美感的心理要素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美感,以便更好地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就应该了解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理要素包括:审美感知、联想和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在审美中,联想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审美能力。

美感的心理要素及其重要性

三、美感的心理要素

美感是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复杂的、特殊的心理过程,是由一系列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美感,以便更好地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就应该了解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理要素包括:审美感知、联想和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包括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审美活动中最初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玫瑰时,就会产生红的感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但又不同于感觉,它是对外部事物各种属性综合的、完整的反映,甚至还包含着对这一完整形象的种种含义和情感表现的把握。知觉不是各种感觉要素的机械的组合,而是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工,并且还能将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兴趣等在瞬间融入当下对对象的知觉中,使知觉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感性事物本身,而在瞬间成为一种完整的形象。比如,我们看到一朵红玫瑰,不仅看到它的颜色,而且看到它的形状、花瓣的排列,从而形成对红玫瑰的整体的印象,并将这种形象和心目中美好的爱情联系起来,这就是知觉。审美知觉还能按照审美需要的要求对客体进行选择性的感知和加工、完形,主动建构审美对象。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中的“西施”即知觉中的西施必定不同于那个客观的女人,那是按主体情感要求修改和建构的心灵化的对象。所以,美感一方面取决于审美客体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心境。

(二)审美想象

想象是审美感受的枢纽,它能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审美想象可分为低级形式的联想和高级形式的再造性想象及创造性想象。联想是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过程。在审美中,联想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审美能力。如“睹物思人”、“爱屋及乌”;如中国古人由菊梅之迎霜雪而怒放,联想到君子不畏谗言,独立不迁的傲骨;由竹之挺拔中空,联想到君子贫贱不能移其志的洁行。曹植就是借助于联想,以萁豆相煎的景象来比拟他在王位之争中所遭受的来自其兄曹丕的迫害,写出哀怨、愤慨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联想高一级的想象是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图表、符号等的描绘与示意,经过自己的加工、再造而在头脑中再现出这一事物的表象的想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象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象。而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情感的驱使下,为实现审美理想而自由发挥的一种想象,它一般不受现成描述或现有形式的约束,而是根据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将记忆中的表象改造、加工、粉碎、整合,创造出与主体审美理想一致的崭新的形象。创造性想象具有极大的自由性,能跨越时空,突破物质与精神的界限,将表象自由地组合或拆散,以想象构造的事实来取代客观存在的事实。如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猪八戒”,鲁迅笔下的“阿Q”等形象,都是作者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塑造出来的。

审美想象活动是与生活经验、学识教养密不可分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深厚,那么想象的翅膀也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就越强烈。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写的西北边塞的大风雪,一夜之间,使树上挂满了厚厚的雪花,就好像是一夜的春风把千树万树的梨花都吹开了似的,这是多么迷人的景致,又是多么愉快的审美感受啊!正是通过想象将塞外的冰天雪地和千树万树的梨花联系起来,如此惟妙惟肖的想象,是不能离开生活的土壤的,是生活经验为想象插上了高高飞翔的翅膀。

(三)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进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审美中的情感活动是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作为基础的。从审美感知开始,情感因素就介入。刘勰文心雕龙》中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形象地说明审美中情感活动随感知而展开的这一现象。审美中的情感活动又与想象密不可分。情感因素给想象因素提供了动力,给想象插上翅膀。情感作为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必然与人的活动、需要等利害关系相联系,从而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情感,如肯定与否定、爱与恨、喜与悲等。所以,许多艺术家总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渗透于作品中。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就把他所憎恨的人的形象嵌入墓穴的雕塑中;列宾在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2-2-4)时,就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员,觉得自己已经是“精疲力竭”了。(www.xing528.com)

(四)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本质、特征、功能、相互联系和内容、形式上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领会、把握和解释的心理活动。通过审美理解可以强化美感、唤起审美情感、激发意志行为的理智力量,是实现审美认识向创作实践飞跃的认识基础和中介环节。

由于审美面对的是具体的审美对象,因此,审美理解是在瞬间立刻实现的、不要任何中介的思维过程,往往与知觉过程相融合,在感知的同时就理解。不仅对审美对象的表层理解,而且还能理解对象形式中的“意味”,这种深层的理解,也是一种直接的领悟力,类似于我国佛教禅学的“悟”。

审美理解并不是人的天赋能力,而是个人在后天培养中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包括对对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技法、技巧等项目的理解。如中国画常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不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是不能深切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趣和韵味的,如梅的傲骨、兰的高洁、竹的挺拔等蕴含着中国士大夫的人格理想。我们在欣赏西方宗教艺术时,要了解在西方的宗教画中,百合花、十字架、羊都是有一定含义的,百合花象征玛丽亚的童贞;十字架象征耶稣受难;迷路的羔羊象征圣教的信徒。同样是女人的画像,苏珊娜代表正义,而拔士巴象征邪恶。还有许多英雄人物,如摩西、大卫以及画面表达的圣经故事,都是西方古典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题材。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除了具备起码的审美态度和关于对象含义的理解外,审美主体本身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同样欣赏一个对象,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深广的人,会比一般人引发出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更深沉的情感。例如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理解,一般人是从日常生活中登楼的感受,理解为登高些,可以看到更多的景物。而胸怀大志的人,有政治抱负和高素养的人,理解其是抒发一种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道出要站得高才能纵观全局,方能看得远的哲理

总而言之,美感是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不能独立存在。感知是美感的出发点和归宿;想象是美感的枢纽和载体;情感是美感的中介和动力;理解是美感的制导和规范。美感就是它们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是它规律性的自由运动

【拓展阅读】

在流行音乐、美国大片、网络游戏等伴随着麦当劳快餐和快节奏的现代体育运动一起主导了当代学生审美的同时,“国粹”、高雅艺术、中外名著与古典音乐等“传统美”却显得与当代学生格格不入。他们对景色优美的校园视而不见,也没有人愿意花哪怕半小时的时间和他人对弈一盘,很少有人会停下脚步听一听人文学科老师的谆谆教诲。一些学生更愿意在电脑屏幕面前坐一个通宵,或者耳塞一插把自己关入重金属音乐的牢笼。的确,这些都是学生缓解压力、调节生活的有效途径,但却凭借其直接的功利性取代了实际上会更为有效的真正的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在排斥直接的功利性的同时,能够使得审美主体从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中超拔出来,并促进人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