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学基础:美的特征及其对人的意义

美学基础:美的特征及其对人的意义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爱慕、喜悦的心情,主要原因就是在其中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生活。人类之所以需要美、追求美,就是因为它对自身是有用的。人们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不断要求有新的美出现。

美学基础:美的特征及其对人的意义

二、美的特征

任何美的事物,都有其较稳固的特点。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形象性: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通过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比如我们说花是美的,指的是具体的花,而不是抽象的花,它的美必须通过具体的花瓣、花蕊、花茎和花的姿态表现出来。如果离开了由物质材料所构成的感性形式,花就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就谈不上美与不美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就描写了一个美人的形象:“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通过这样具体形象的描写,东家之子的美就鲜明、生动、具体、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再比如“爱情”这个美好的字眼,有多少人能够欣赏这个抽象的字眼呢?我们欣赏的是具体的、生动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图2-1-6)。所以美都是具体的、形象的感性审美客体,离开了形象就没有美。

2.感染性:美不仅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美还蕴含着能够激发人的精神愉悦和爱慕情感的内在素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当我们面对初春的桃红,夏日的浓绿,秋天的金黄,严冬的银白,不由自主地就会被吸引,令我们陶醉其中,心旷神怡。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美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爱慕、喜悦的心情,主要原因就是在其中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生活。美的事物就像一面镜子,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看到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凡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产品,凡是能显示人的情趣,人的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总是被人们欣赏和爱恋。所以,以感性形式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是形成美的感染性的核心内容。比如当我们看到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的时候,总会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感到激动、愉快和自豪,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由红、黄两种鲜艳的颜色组成,长和宽符合“黄金分割率”,五颗星分布的和谐;更是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图2-1-7)。

3.社会性:

第一,美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它对于社会生活的依赖。美依赖于人类社会,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美。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在客观对象世界中的不断展开,美才能不断的丰富起来。但美绝对不能离开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所以,美只能对人而言,只能为人而存在。(www.xing528.com)

第二,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它的社会功利上。人类之所以需要美、追求美,就是因为它对自身是有用的。美的效用并不只是表现在经济实用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精神的满足和愉悦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劳动产品满足了人们实用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劳动产品的审美装饰因素。比如,丁卡部落的人们有在腿上和臂上佩戴皮环和骨环的习俗,最初这些圆环可能是为了保护赤裸的四肢不受多刺的植物侵害这一实际目的才被使用。后来在有金属加工以后,皮环、骨环逐渐被换成较为精致的金属环,因为金属环是富有的标志,这时,圆环的美就由完全实用的满足发展为观念的满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甚至完全忽视了有些劳动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比如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都是给人观赏的,并不是说马可以拿来骑,虾可以拿来吃,我们欣赏这些艺术作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人类发现和把握了美的规律,极大地开拓了美的创造的领域,尽一切可能将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进行美化。如被设计成大白兔企鹅等各种卡通动物形象的家用电器,花园式的住宅小区,交错纵横的高速公路,款式多样色彩艳丽的服装,等等,这些都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图2-1-8、图2-1-9)。

总之,美的社会效用主要在陶冶人的精神方面,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

4.新颖性:美的新颖性是指美往往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与以往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有所不同。人类自由自觉的社会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向上的,因此美必须同人类的进步相联系,是充满着生机和新颖性的。

美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而人的精神需要是丰富多样、时常求新的。人们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不断要求有新的美出现。比如鲜花很美,但是也会久而不闻花香,久居海边的人,也会对大海的美反应迟钝。而苏轼在《湖上初雨》中描写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这首诗中他把西湖的美比作西子,给人耳目一新、新颖的感觉,所以得以流传千古(图2-1-10)。而一种新的美的出现往往同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范围的扩大相伴随,比如在显微照相技术有了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走进微观世界来领略其特有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