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育的功能:提升生活境界,实现心灵自由与审美解放

美育的功能:提升生活境界,实现心灵自由与审美解放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提升生存境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美育的功能:提升生活境界,实现心灵自由与审美解放

二、审美教育的功能

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整的教育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渗透与交织的过程,其中,美育对德、智、体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不仅是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实施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具体来说,美学有以下功能:

(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美育能提升人的道德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美育在伦理道德中的教化作用,并且把美育作为净化人们内心世界,提升人们伦理道德的重要途径。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说:君子修身养性的目标在道,依据是德,遵从伦理道德准则要皈依于仁,同时又要观赏娱乐与艺术。在孔子看来,“艺”与“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通过学习和观赏艺术,可以把外在的伦理道德转化为内在的心灵愉悦,在良好的审美艺术熏陶下促进道德品行的完善。美育为道德教育奠定了情感的基础,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使人们从内心情感上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使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自律”。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的,个体道德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道德的内化,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美育凭借自身巨大的感染力,使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和升华,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这个转化的过程,自觉地去追求美,远离丑,杜绝恶。另外,美育摒弃了生硬的理性说教,寓教于乐,通过审美对象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化受教育者,使其在美的享受中,在精神的愉悦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接受道德的教化。

审美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过程,我们可以总结为是以美引善,以美助善,以美成善,以美储善的过程。

(二)激发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审美和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审美的认知过程内在地孕育着创造性思维,也启发着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想象力也是创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而美育正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为美的创造和欣赏都离不开想象力。自称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物理给他知识,艺术激发他的想象力。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没有对音乐艺术的挚爱,以及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好奇心,他很难发现相对论原理。和爱因斯坦一样,古今中外无数伟大的人物,无论是革命家、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对自己的事业怀有热烈而深沉的爱,也都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正是这种爱和修养完善了他们的智力结构,促进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创造力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是感性的、综合的,通过积累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能力蕴藏在人的内心,一旦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有所需要,这种想象力就会在瞬间释放出来,促进人们在新的领域,创造出新的形象和事物。

【拓展阅读】

有人说:“思维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创造性思维毫不夸张地可称为是这最美丽花朵的花蕊,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而审美活动则有利于人们激发创造性思维。如1978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格拉索教授在谈到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时说:“往往许多物理方面的问题的解决并不在物理范围内,涉及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动物园看看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

(三)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在自然境界中,人浑浑噩噩地生活,满足于动物性的生存状态;在功利境界中,人为了名利而熙熙攘攘;在道德境界中,人利己助人,道德高尚,高风亮节,志存高远;而天地境界则是一种审美境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种持续的平宁淡远的心境,是一种艺术的人生。

美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提升生存境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生的艺术化”。通过审美,不仅为人构筑起一个意蕴隽永的精神家园,使人的感性与理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深刻地感悟到做人的价值、尊严和崇高的使命,从而在人的心里荡起追寻理想的激情。通过审美,主体的生命得到了陶冶和洗礼、提升和拓展,仿佛有一种新的生命在灵魂深处诞生,使他变得丰富和充实,比以往更加热爱生命,更自觉、更强烈地要求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通过审美,主体仿佛被赋予了一双更加敏锐和深邃的目光,引导他穿过重重的功利网络,去重新诗意地理解世界和人生,去直接关照理想和未来。所以,美育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可以教会人们美的活法,激发人们自觉地追求美的人生境界。如孔子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常常在物质上受到约束,在精神上受到羁绊,是被动的不自由的。通过美育,人能够超越各类限制对心灵的压制,使人的各种感性要求获得伸张,同时获得理性和精神的自由,最终实现人性的完善,实现“诗意的人生”。

【小结】

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社会科学。它的演变经历了由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再到美学学科的漫长过程,直至今日,很多美学概念、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创造性思维,而美育的最终目标则是提升生存境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最终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目标检测】

一、填空题

1.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境界。

2.美育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是( )。(www.xing528.com)

A.鲍姆佳通 B.黑格尔 C.费希特 D.柏拉图

2.美学真正独立为一门学科的时间是( )。

A. 1750年 B.1850年 C.1650年 D.1450年

3.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黑格尔《美学》

C.鲍姆佳通《美学》D.亚里士多德《诗学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2.试述美学是如何创立的。

3.谈谈你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4.联系实际讨论美育的作用。

【参考书目】

[1]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68.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晓旭.美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肖京华.美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张小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