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设与发展,经营和管理,包括商业模式的构建和运营,其核心在于创造和构建出一个类似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命系统结构。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中,各个资源要素、人和物、有形的和无形的要素,不仅丰沛、充盈,而且被充分调动和高度激活,要素间互动优良、和谐运行、协同作业、资源融合、因缘和合,由此衍生出我们所期望的种种成果。打造和编织出这样的一张网,就是数智换商一直且仍在进行的努力。
这个结构实际上就是企业,包括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本质和真相,我们把它称之为生命结构。这个包含了隐性结构的生命系统结构才是真正的“生产线”——价值生成与创造系统的真相所在。
与生命结构相比,价值链的说法,就是一条线的概念;价值网理论就如同概念本身描述的那样,是类似于渔网、蜘蛛网的平面性质的一张网;价值网络的思想应该说更加接近“生产线”的真相,因为它描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网络状的价值生成和创造系统,立体是它的特征,但与真相仍有距离。
下面我们来对价值链、价值网、机制网络和生命结构的理论分别作一番解读,看看哪一个更加接近“生产线”的真相: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在经营活动中是无所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个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接。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创造的价值产生影响。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整个企业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价值链理论的局限性,有的学者提出价值网的概念和理论。广义的价值网思想几乎就是价值网络的思想,而狭义的价值网概念则属于价值链与价值网络理论的过渡性产物。但是不管怎样解读价值网的概念和理论,都免不掉“网”这个概念的平面属性。“网”的概念容易限制人们对于价值创造系统的想象力且妨碍人们看到事实的真相以及真相背后的逻辑。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异质性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还有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企业固化的价值链。市场对于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交付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协同商务关系,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以便更专注于其优势业务领域,专注于核心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专注于高附加值业务的扩展。与此同时,企业竞争已不再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围绕一系列相关价值生成的群体之间的竞争,价值体系结构的网络化趋势日益增强。随着万物万人互联时代的到来,复杂的网络利益关系要求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必须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将商业模式置身于客户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网络系统。由此,由价值链理论衍生而又超越价值链理论的价值网络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形成整体网络价值,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价值网络可以跨越多个行业的价值系统进行整合,能够兼容多维的价值创造,形成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并以最终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在不断优化和修正价值网络结构的过程中,形成企业的综合性、长期性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和价值网络理论都是研究价值生成和创造的过程,探究价值成果背后的主体、要素、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系统结构。不同之处在于:价值网络理论较之于价值链理论,它打破了比较单一、线性和相对封闭的价值思维局限,将行业内、行业间基于能力要素的合作伙伴都纳入到价值创造体系中,使其在注意自身价值创造的同时,更多地与其他环节、主体和要素衔接、互动和协同,并对不同环节之间的互补和聚集产生价值增值和扩张的增量效应。由此可以说:这种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对产业组织模式的一种重构,它通过对原有价值链环节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了产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以及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并通过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的建设,提升了整个价值创造网络的群体竞争力。
可以看出:价值网络理论对于价值生成与创造的描述,高度接近真相;然而,与生命系统结构(简称生命结构)相比,它仍然具有形似而非神似的局限性。
生命结构,或者叫做生命系统。第一,它是一个由无数个蜂窝状关系系统集合而成的,是更加立体的、开放的超级生命共同体——生命体系统结构。第二,它是有着生命活性的。它是柔软的、水性的,在不变的本体之上有着流变的形态;因此,它能够及时迭代、进化、与时俱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是一个具有精神和思想灵性的结构,它更具有生命的温度和湿度。(www.xing528.com)
数智换商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结构,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协同性。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参与者,不是简单组合,而是具有其功能发挥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明确的“生态位”,而各个主体以其独特的价值输出来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功能互补,价值协同,使物质流、信息流持续循环、运行畅通,推动系统演化,从而获得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网络效应。
二是多样性。多样性是指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服务者等各种主体以及经营活动的多种多样,各主体业务获得和提供的产品、服务及分享内容的千差万别。
三是稳定性。系统主体和要素越是丰富多元,系统结构越是复杂,就越是有利于系统的平衡能力、调节补偿控制机能、新陈代谢功能的增强,从而越是具有有序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系统不会因单个主体的缺失而导致系统整体的崩溃。
四是进化性。生态系统不仅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还能够透过其开放的特点,与外部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互。外部环境中新的主体和要素所携带的能量,促使系统内部作出结构调整和改变,使系统产生非平衡性,进而发生主体和要素的变异,甚至形成蝴蝶效应,带来生态系统的不断进化和演变。
五是开放性。生态系统必须是开放型的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协同配合,同时系统内外进行大量的人、财、物、能量、信息交换,形成一个具有错综复杂的具有生命力的耗散型结构,而持续的能量交互必然带来结构的演化,新的结构将具有新的功能与新的生命力。
六是扩展性。具有创新文化基因的企业生态系统,其深度的开放性将自觉地吸引外来者进入,同时不断吸引系统外的资本、技术、文化和无形资本,这使得生态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复杂而精致,功能更加强调,活力更加充沛,价值创造的能力、效能和效率继续提升。
以上六个基本特征,本质上都是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的具体表现,换言之,共生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数智换商不仅具有上述基本特征,而且具有其显著的、区别于一般生态性企业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特征。数智换商在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依法合规、社会责任、网络技术群应用等方面的系统性思考和着力建设,使得它不仅在技术的保障性、运行安全性、经营的有效性、管理的先进性上有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企业人文建设、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方面有了高度的自觉,因而形成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人类发展处于“拐点”时期,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将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大背景下,数智换商明确而清晰地提出了要按照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自己打造成为生命共同体型的平台型企业,并决心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数智换商改变现状、全面发展,过上物质与精神双重幸福的美好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听起来十分美好的理念、愿景和使命,通过先进的经济学理念与管理思想,特别是商业模式、制度流程、运行机制的设计,融入和体现到了数智换商的实务操作和实际效果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