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时代与逻辑差异

生命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时代与逻辑差异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价值主张,它在全世界引起的反响证明了人类具有和谐共生的个体诉求,而这恰恰就是生命文明时代的核心的价值诉求。生命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这些“战争”贯穿整个工业经济时代,至今仍然没有缓解的迹象,甚至愈演愈烈。生命文明之下,天地万物,所有生命之间的共生关系会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

生命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时代与逻辑差异

我们说文明就是一种活法,是特定环境下人们对于活法的选择,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今天,人类如果继续按照工业文明时代的逻辑活下去,继续使用机械论、单维结构、二元对立、个人主义思维,其行为表现必然是恶性竞争,人与人、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继续加剧,其结果必然是大家活不好甚至是活不下去。如果想要活好,就需要基于对特定环境的审视和人类自我的反思,一方面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一方面着力处置和化解以往的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不良资产。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理性作用的发挥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价值主张,它在全世界引起的反响证明了人类具有和谐共生的个体诉求,而这恰恰就是生命文明时代的核心的价值诉求。如果基于这个核心理念推演的逻辑描绘生命文明的蓝图,那么生命文明时代的经济活动、经济组织和管理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必将贯穿“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和核心价值。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类主观努力推动的结果。

为了了解不同文明时代的价值观,把握价值观发展演变的规律,有必要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命文明的价值观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和比较。

农业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敬畏天地、顺应天命、追求和谐、集体主义等。中国的农业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农业文明孕育了工业文明,然而,工业文明却又是对农业文明的异化。生命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命文明是对农业文明的一种回归,但却有着质的不同,它必然建立在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质的飞跃。

工业文明和生命文明在价值取向上是截然不同的:

在哲学观上,工业文明是单维结构思维,生命文明是多维结构思维。

在价值观上,工业文明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归之为主客体关系,从根本上否认了自然的内在价值;而生命文明既肯定自然的工具价值,又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

在利益观上,工业文明重视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而生命文明重视的是全局的,乃至整个人类的长期利益。

在技术观上,工业文明把技术变成了征服自然的手段;而生命文明则从自然的生态运行规律出发,奉行和谐型技术观。

消费观上,工业文明视消费为满足人类欲望的一种手段,坚持消费主义消费观;生命文明则超越无节制的、虚假的物欲满足,力主切实滋养生命的可持续循环消费。

在发展观上,工业文明只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而生命文明则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自然观上,工业文明崇尚机械论自然观,而生命文明则把人与人、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是整体论思维。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

一是在企业观上,工业文明不仅把企业视为可以利用和控制的冷冰冰的机器,还将员工视为没有情感的工具,而且割裂生命与生命、生命与环境的联系;而生命文明把生命看作是具有灵性和活性的有机的生命系统,不仅看到生命的有形和无形的两大生命秩序,而且视单个的生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联系的生命和物质为一体。

二是在管理观上,工业文明时代的企业观直接决定了其管理必然是控制式甚至是摧毁式的管理,带来的后果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被扼杀,想象力创造力自组织活力被摧毁;生命文明时代的管理必将把人从被冷漠、被压迫、被控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生命的能力和活力将极大地释放出来,并转化成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价值成果。

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生命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扬弃和超越,从而决定了生命文明有着显著区别于工业文明的价值取向。

工业文明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绝不只是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谓的人类并不是一个整体和谐的板块,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反映到人类的内部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战争”。人与人、个体与集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也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和冲突、明争与暗斗。这些“战争”贯穿整个工业经济时代,至今仍然没有缓解的迹象,甚至愈演愈烈。

归结起来,如果用两个字表达生命文明的核心价值,这两个字就是:共生;如果用四个字表达就是:和合共生。“共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核。生命文明之下,天地万物,所有生命之间的共生关系会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共生意味着自己要过得好,就必须要别人也过得好,也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互相支持、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相互滋养、共存共荣。

令我们感到欣慰和自信的是:中国人有条件担当本次人类文明范式转型的引领者。因为我们中华文化体系当中有着根基异常深厚、内容非常丰富、与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相契合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以及基于天人合一观念的道法自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实生物、合和共生,等等,不仅要素丰富多彩,而且系统成套。对这些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运用,不仅有益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有益于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性的诸多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数字经济有着天然的切合性与亲和力,也最有条件把数字经济搞得更好,并通过数字经济的领先和“五位一体系统工程的建设,自觉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协同发展,从而引领文明范式的转型升级,成为生命文明的真正领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