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研读

《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研读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判断错误与否的重要标准。“精兵简政”政策的实行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具体实践和典型案例。“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就是要善于听取人民的意见,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积极地改正错误,“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36]。

《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研读

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对于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知和把握总是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认识主体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形成对于客观现实的真理性认识,需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规律性的总结,这是人们的认识的发展规律。所以,错误认识的形成,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与调试,才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是从事实判断上来考察认识正确与否的依据。实际上,认识的正确与否,还有一个价值判断,即认识的发展还有一个出发点的问题,即根本立场问题,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的利益去实践,还是去伤害人民的利益去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判断错误与否的重要标准。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是非观,即“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27]。这一是非观的形成,也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一脉相承的。

在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的斗争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政党活动的认识难免会产生偏差。其关键之处在于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正如恩格斯所说,“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28]。在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深刻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并总结出,“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国家机器”,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关于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恩格斯认为还是依靠群众,“领导的一切错误总是由群众来纠正”[29]。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也认为,“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30],并指出一个郑重的政党就是应该公开地承认错误,分析错误,因为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与此同时,列宁也提出了在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就是通过自我批评来学会办事,他认为,“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31]。在列宁看来,自我批评既能够深化对于错误的认识,又能够在党内形成优良的风气,使党的活动能够在民众中树立标杆。

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光明磊落的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所以,他强调,“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也正是有这种开放的胸襟,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采用党外人士李鼎铭关于“精兵简政”的建议。

陕甘宁边区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为全国抗战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边区的军队数量和政府机关也日益扩大。但是,边区地广人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民力物力和财力都相对薄弱,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出现了“头重脚轻”“鱼大水小”的局面。当时边区的财力既要保障军政机关人员的生活费用,又要支援前线的抗战军需,使得我们党不得不增加了边区人民的负担。

1941年11月6日至21日,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了边区政府的参议员,这些参议员本着为了人民的利益的原则,向边区政府提出了大量的议案,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精兵简政”这条意见就是李鼎铭等11位参议员提出来的。李鼎铭的提案为:“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32],“军事政治之建立,必须以经济力量为基础。在今日人民困苦、资源薄弱之状况下,欲求不因经济枯竭而限制军政发展,亦不因军政发展而伤害经济命脉,唯有政府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量入为出,制定预算,以求得相依相助,平衡发展之效果”[33]。“精兵简政”方案的提出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关注,为了坚持抗战,巩固根据地,中共中央于1941年2月发出了实行“精兵简政”的指示,到1942年秋,陕甘宁边区先后经过两次精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www.xing528.com)

1942年9月,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撰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中论述了“精兵简政”政策的必要性,他形象地指出,“气候变化了,衣服必须随着变化。每年的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各要变换一次衣服。但是人们往往在那‘之交’不会变换衣服,要闹出些毛病来,这就是由于习惯的力量。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34]。随后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边区政府又制定了《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纲领(草案)》等文件。随后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发表社论、专论以及经验介绍和情况的报道,对“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起了很好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到1944年1月,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向边区委员会作简政总结报告,总结了精兵简政的经验,宣告了精兵简政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精兵简政”政策的实行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具体实践和典型案例。实际上,除了党外监督的纠错机制,中国共产党也形成了内部的纠错机制,这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将其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就是要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地位,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其根本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更要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35],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

“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就是要善于听取人民的意见,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积极地改正错误,“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36]。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不可谓不多,但是每次都能够纠正过来,一方面通过党内教育,另一方面接受人民的监督,特别是与党外人士的民主合作得以改正这些错误。正如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所谈到的,“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37]。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的时候,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认为中央应该承担走弯路的责任,指出“四高,几个大办,供给制,食堂,这些都是错误的,做了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为人民服了不好的务”[38]。在指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起草过程中,邓小平也指出,《决议》的起草和修订就是表明我们党勇于面对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勇于承认错误,敢于修正错误,善于在错误中总结经验,在错误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