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日趋接近最后的胜利。为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将中国引向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为七大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938年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指出七大的中心任务,“是在于讨论和规定在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抗战,坚持巩固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下,动员全民族的一切生动力量,团结起来,克服当前的困难,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争取和保证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46]。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时长达11个月的六届七中全会,全会分别通过了七大的议事日程和报告负责人,讨论并通过了准备向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军事报告和准备提交七大讨论的党章草案,通过了七大主席团名单、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及会议日程,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有这一切为七大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45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预备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的讲话,指出“大会的工作方针就是团结和胜利”,同时也强调“我们现在还没有胜利,力量还小,前面还有困难”[47]。可以说,这次讲话与《愚公移山》中所强调的既要保持必胜的信心,也要认清现实,努力奋斗的主旨是一致的。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与议案,并制定了新的党章和建设新中国的路线、纲领和政策。
七大分析了抗战胜利前后的国内外局势,并且认为经过长期战争的磨砺,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加之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日益高涨的全国性民主运动以及国际援助;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有利国际形势,使得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的时机也更加成熟了。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说,中国近百年来一切人民斗争都遭到了失败或挫折,而这是因为缺乏国际的和国内的若干必要的条件,那末,这一次就不同了,比较以往历次,一切必要的条件都具备了”[48]。大会同时也指出,虽然前景已日趋明朗,但是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因为在抗战以来,国民党与共产党所奉行的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而造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使得抗日战争在有利的形势下,仍然暗藏着很大的危机,“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49],对此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中国面临着光明与黑暗的两种前途和命运的抉择之际,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用全力争取胜利。
此外,七大还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就是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所总结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50]。这一政治路线阐明了建立新中国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革命对象——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特别强调了争取胜利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经历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以及抗日战争等三次革命的中国共产党,逐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因此,共产党人必须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光明。
中共七大阐明了建设新中国的方案,其中着重强调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问题。中共的建国方案分为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一般纲领主要全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体纲领包括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人民的自由、统一及军队问题、土地问题、工业问题、文化教育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和外交问题等各个方面。其中,七大尤其对新中国的国体作出了阐述,提出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51]。实际上,这是中共在探索国家统一形式上的一次调整。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统一形式的主张,是以苏联为模式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主张“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52],到了抗战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统一形式的思考是建立在统一战线的基础之上的,民主联合政府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最高形式。
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七大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二十多年的革命经验,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期盼的政治路线、纲领和策略;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全党的团结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胜利,作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总动员。
在《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中,毛泽东基本上承袭了七大对于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在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必胜的信心的同时,也强调了当前局势的复杂性。作为一篇经典的闭幕词,首先总结了会议成果,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认清现实、持续奋斗,最后树立信心,进一步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可以说,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来形容是非常切合实际的。一方面,以“愚公”明喻中国共产党人,以“上帝”隐喻“中国人民”,以不断挖山感动上帝移山的行为比喻中国共产党以先锋队的觉悟带动人民觉悟一起奋斗。另一方面,也以“智叟”为反面典型,强调要排除万难,排除干扰才能够争取到胜利。
【注释】
[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9页。
[2]王学东主编:《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文献》(2),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第624页。
[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56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8页。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6页。
[6]《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2—63页。
[7][加]罗德里克·斯图尔特、莎朗·斯图尔特著,柳青译:《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版,第303页。
[8]《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页。
[9]《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页。
[10][加]泰德·阿兰、塞德奈·戈登著,巫宁坤译:《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366页。
[11]《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9—141页。
[12]《中共中央电慰白求恩同志家属》,《新中华报》1939年12月2日第3版。
[13]叶澜:《本市各界人士沉痛追悼白求恩》,《新中华报》1939年12月6日第3版。
[1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9页。
[1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7—468页。
[16]《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9页。
[17]《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
[1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1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2页。
[20]《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9页。
[21]《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43页。
[22]杨川、王胜金:《铁证如山6,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⑤》,吉林出版集团2016年版,第118—119页。(www.xing528.com)
[23]胡德坤:《中日战争史(1931—1945)》,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页。
[24]《新年献词》,《解放日报》1943年1月1日第1版。
[2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3—1944)》(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
[26]《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八路军·文献》(第4卷),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112页。
[27]《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9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页。
[28]《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1941年)》,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1994年版,第269页。
[29]《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1943年)》(第1卷),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1994年版,第116页。
[30]《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五十周年文集》,党建读物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5页。
[31]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39页。
[3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4页。
[3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48页。
[34]《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7页。
[3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5页。
[3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6页。
[3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7页。
[38]《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
[39]《争取胜利早日实现》,《解放日报》1945年1月1日第1版。
[40]蒋中正:《中国之命运》,正中书局1943年版,第106页。
[41]蒋中正:《中国之命运》,正中书局1943年版,第199页。
[42]《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139页。
[4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3—1944)》(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95—396页。
[44]《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921页。
[45]《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921页。
[4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74页。
[47]《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5页。
[4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2页。
[4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2页。
[5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页。
[5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页。
[5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