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是未来的样子:教师反思引领教学创新

儿童是未来的样子:教师反思引领教学创新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一次课例研讨时,教研室罗炜老师给予了专业引领,同伴给予了帮助,使何娜老师对自己预设的过多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同一课例在另一个班上教研课时得到了罗炜老师及大家的肯定。这种反思在于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而形成恰当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如四年级胡芳字、吴羽两位语文老师就自发开展了一次课例、两次反思的合作研讨模式。

儿童是未来的样子:教师反思引领教学创新

有效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校本教研的计划,提出了分阶段、科学系统开展校本教研的方案及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在教研保障机制方面,建立了系列校本教研制度——学习制度、反思制度、教研组教研制度、教研评价制度等,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率,在制度的保障下,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学研究。

1.自我反思

重视教师的个人反思,努力帮助教师学会判断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

(1)开展教学反思

①备课时问自己: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让教师反思自己的备课,实际上是引导教师说出自己的“内隐理论”。如年轻教师邓平任教一年级数学,在她备课稿右栏中都有一个“学情预测”。她根据所教两个班不同的学情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将眼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体。

②上课中关注: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利用这些问题作为课程资源,及时提醒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关注“人的问题”。如年轻教师何娜老师在教数学第十册“能被2、3、5整除的数”一课中,针对相似类型的问题,在第一次教学设计时,她预设了四次小组讨论。学生第一次讨论积极、热烈到最后一次讨论时却消极、被动。在第一次课例研讨时,教研室罗炜老师给予了专业引领,同伴给予了帮助,使何娜老师对自己预设的过多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她在反思中写道:“通过罗炜老师及同行的指导,我认识到自己预设的讨论环节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有的讨论问题缺乏层次性及可问性。难度性不大的次要问题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是一种无效的讨论。”于是,她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将四次讨论改为一次讨论、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一课例在另一个班上教研课时得到了罗炜老师及大家的肯定。

③课后问自己: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这种反思在于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而形成恰当的积极的“自我意识”。现在写课后反思、札记、后记已成为我们学校教师的一种习惯,他们能做到随时随笔记下教学中的成功、失败,及时调整自己的后继教学。如我们的年轻教师刘芳老师任教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时,她不但及时写每节课的后记,还在每个单元教学后,写单元教学札记,仿佛是一篇篇的小论文,一篇篇的小课程故事。

通过教师对备课、上课、课后的自我反思,唤醒教师的“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使他们在自我反思中捕捉小问题,提升大问题,带着问题走进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2)撰写问题文本

鼓励教师做有心人,带着研究状态走进课堂,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完成反思文本。每期的开学初,我们都会将《国庆小学小课题报告单》发给教师。教师根据各自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填写报告单,再在教研组集体研讨时进行归整,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再由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解决共性问题。然后,在教研组集体研讨时,实现问题解决的经验、资源共享。这样就形成了个人→集体→个人→集体的问题解决的校本教研模式。

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对一周的工作有认真地回顾与反思,设计了“一周工作自我反思表”。以钟巧老师的反思表为例:

一周工作自我反思表

续表

(3)反思、实践、学习

从校本教研过程来看,教师养成习惯性研究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们做到了反思有制度,实践有要求,学习有时间,将反思、实践、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反思、实践、学习的循环。尤其是在理论学习环节,我们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如:每人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篇美文活动,读后感、读书笔记征集活动等,既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又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①反思→学习→实践:以反思为起点,寻找解决问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探讨再付诸实践。

②学习→实践→反思:以学习为起点,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再进行反思。

③实践→反思→学习:以实践为起点,在实践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激发学习理论的动机。

2.同伴互助(www.xing528.com)

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作与互助,鼓励教师互相学习、探讨、彼此支持、共同分享。

(1)对话

我们采用两种教师对话方式,一种是浅层次的非制度化的日常交谈,主要指信息的交换和经验的共享;另一种是制度化的交流,指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的研讨。

(2)协作

课前合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资源,教师可共享。

课例研究——共同攻关:我们将教研活动地点设在课堂,有时一个课例由一个教师执教,课后集体评课,指出不足及改进建议,由执教教师进行反思后,再在另一个班执教;有时是同一个课例由不同教师执教,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某一问题,取长补短,实现经验共享。如四年级胡芳字、吴羽两位语文老师就自发开展了一次课例、两次反思的合作研讨模式。吴羽老师在教学札记中这样描述他们的合作:“刚接触北师大实验教材,我有些不知所措,备课不知从何下笔。数学老师同样一堂课在不同的班级上,往往有不同的效果,那么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呢?我和平行班的胡芳字老师商量,她先在两个班上第一篇课文《师恩难忘》,然后我在两个班上第二篇课文《孔子和学生》。听了胡老师的课后,我真是受益匪浅,开始准备上《孔子和学生》一课。第一节课时我在四(2)班上,学习字词时,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分段、汇报交流的教学方法。课后胡老师给我提出建议,在学生自学前,就提出分组学习、分段汇报的自学任务。这样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就更充分。第二节课时,我在四(1)班采用了这种教法,学生的自学活动果然开展得更好。就这样,我们轮流备课,上课,每互相听一节课后都给对方提出改进的意见,我上语文课就不再畏难了。”

课后互助——平等对话式的评课活动:评课时,我们让全体教师明确要立足于助,而不是局限于评。如当评课者与被评教师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意见分歧时,先由执教教师谈教学设计思路,评课者以提问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再给被评教师解释与答辩的机会,这样既使执教教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又乐意接受同伴的帮助,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3.专业引领

加强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和其他校外专业研究人员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努力发挥校内、校外专业人员的引领作用,为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湖南师大石鸥教授所带的研究生欧阳老师经常周三来我校对五年级一个班进行跟踪听课,开展有关师生互动的调研活动。作为高校专业研究人员,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五年级语文教师吴红在她的教学日记中写道:“说实话,刚开始我有点害怕周三的到来。因为周三欧阳老师要来听我的课,总得有点准备吧。我有点畏难,同时,我也担心他会将一些我教学失误的不良信息反馈给学校行政。可几周过去了,我却越来越盼望欧阳老师走进我的课堂,听我原汁原味的课,因为他首先给我吃了定心丸——绝不与学校行政评价我教学的好与坏。课后,他总是耐心地与我交流意见,提出很多实质性、可行性的建议,使我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教学,并尝试新的课堂生活——反思性教学。每一次课后都有新的收获。我感到自己正在飞跃。而在这飞跃的后面,是欧阳老师巨大的手掌推了我一把……”

我们采用了三种专业引领的方式。①扶助引领。这是由下而上的。是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需要上级专业研究人员的扶助、引领。②指导性的引领。这是教师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带有指导性意见的培训、研修,如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同时,我们还邀请外地专家、同行来校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从他们那里获得专业引领。如三年来有全国校长培训班专家,以及大连、广州、辽宁、锦州、湖南省师资培训中心等1200多名专家、同行来我校开展教研活动,在与这些专家的对话与交流中,我们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启发。教师也在这种对话与交流中发现值得研究的新生成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并以此作为后续的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从而提升了校本教研的质量。③校内理论学习引领。即由学校教科室、教导处组织的理论学习,进行理论引领。

4.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

研究中我们发现对教师发展性评价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因此我们把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探索。

(1)设计评价工具

对教师的日常工作,我校设计“教师阶段性工作评价表”及“教师专业发展袋”两种评价工具。“教师专业发展袋”内有教师的基于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收获园”“项目自我评价表”“自我反思表”“学校寄语”等内容。在“教师阶段性工作评价表”中以自我反思评价为主,通过多方面的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收集评价数据、证据

通过观察、访谈、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及“教师专业发展袋”来收集评价数据,注重平时的积累与收集。

(3)制订改进计划

在“教师阶段性工作评价表”“学校建议”一栏,我们依据教师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及相关评价数据的收集,指出教师发展优势及工作改进建议,帮助教师明确改进重点,制订改进工作计划及改进工作的具体方法。

这种发展性的评价,强调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指导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