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因工作的问题,不小心把自己逼到了崩溃的境地。那种体验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我甚至不得已把后面的工作计划暂时取消,无心也无力去处理。
事情的原委不复杂,就是从7月开始跟进的一个项目,熬到了11月还没有彻底完成。合作的甲方总是隔三岔五地提出修订意见,每一次都要跟随他的节奏走,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修订了七八次,而他似乎还没有停止的意思。
我从来不反感为客户修订内容,因为这是工作职责所在。但就那一次的情况,也是前所未有的。出版社也不过三审三校,如果针对一份内容反复地挑剔,那么无论何时,都存在改进的余地,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创作这件事上,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更好。
由于不是一次性的集中反馈,每次当我刚刚着手处理其他工作的时候,甲方的助理就会发来修订意见。这个时候,我选择停下来,去优先处理反馈。次数多了,被干扰得多了,情绪就开始逐渐失控。终于有一天早上,我忍不住对甲方助理说:“我真的已经尽力了,说实话,不想再继续修订了。”
期间,每周末都有心理学的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我,跟搭档N姐说:“最近心情特别不好,不想去上课了。”她说:“既然是这样,就更要来了。”赶在上课之前,这个项目总算是踉踉跄跄地处理完了,可糟糕的情绪却还弥留着。
N姐让我宣泄一下情绪,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描述这件事的,但N姐给我的反馈,却是这样的情景:“从始至终,你没有说工作给你带来的具体麻烦,更多的时候是在指责对方。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说了好几个‘凭什么’?想一想,你是真的讨厌修订内容,还是讨厌这种被随意打扰的感觉?你回想一下,真正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我当时的回答是:“感觉生活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好像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N姐说:“这也是我希望你来上课的原因,周末上课是你现在唯一剩下的一个固定节奏,如果再放弃的话,你想想会是什么样?”我没有应声,但也在思考。N姐提醒我:“不管工作多么忙,任务多么重,想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状态,就需要掌控自己的节奏。”(www.xing528.com)
N姐已经42岁,身材保持得非常好,细腰翘臀马甲线,一样都不差。她跟我分享自己的心得说:“很多人都觉得,马甲线就是苦练出来的,恨不得成天泡在健身房。其实,我没有费太多的时间,但每天都会坚持训练1小时。就算是去外地玩,也要先找到有健身房的酒店;就算下午有要紧的事,我也会在上午先完成我的1小时训练,这就是我的节奏。我,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打破它,因为那样会让我难受。”
我很庆幸,身边能有这样的朋友,帮自己去梳理混乱的内心与情绪。想来,那段时间,我就是丧失了自己的节奏,也丧失了对生活的掌控权。
后来,在《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一书中,我也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有时,压力是别人加在你身上的;有时,却是出于你自己,是你觉得你‘应该’去做。不能对外来的压力与你内心的压力说不,就失去对你所有物的掌控权了,也没有享受到‘自我控制’的果实。”
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唯有在不确定中保持住自己的节奏,才不至于把日子弄得一团糟,把自己逼到退无可退的墙角。重新回顾那个项目,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
你可以随时发来修订的意见,但我不必即刻就进行处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集中精力把要做的事情做完,把修订的事宜安排在某一固定时间来做。哪怕一周收到两次、三次修订意见,也都放在那个固定日处理。如果非要打乱我的节奏,为其腾出时间,大可拒绝,并说明缘由。另外,可以和对方明确新增任务的难度和质量要求,并告知修订次数不是无限制的,而是限定在三次以内。
很多时候,把各种问题混为一谈,想什么都处理好,往往就会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如果简单一点,以自己的节奏为主轴,就能有效地提升对生活的掌控力,按照自己的习惯、精力进行合理安排。
这就好比,今天是周六,是要陪伴家人的日子,也是我的休息节奏。写完这篇文章,我就准备好好去享受这一天,而不希望陪在重要的人身边时,脑子里惦记着工作,不停地手机回复客户消息。家庭日是属于家人的,把不需要的、多余的事物赶出去,不是什么错。其他时间,其他事件,也都依照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处理,既是化繁为简,也是自我善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