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私王子和狡诈妻子的生活故事

无私王子和狡诈妻子的生活故事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私的王子藏族生活故事。从此,王子领着妻子和三个儿子开始了流浪生活。德珠的母亲想立亲生儿子做王储,就想杀死德越。德珠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哥哥,并与他连夜逃出了王宫。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哑巴回家后,不忍杀父,并将此事用手比画着告诉了父亲。哑巴将此事告诉聪明人时,聪明人已把自己的父亲杀了。从此,三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和树军)狡诈的妻子藏族生活故事。

无私王子和狡诈妻子的生活故事

无私的王子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讲述的是:有父子俩,性情各不相同。父亲是国王,暴躁凶狠,经常欺压百姓;儿子却性情温和,体贴他人。一天,王子趁父亲外出的机会,将自己的财物分给了穷人。父亲回来后,毒打他一顿,并将其赶出家门。从此,王子领着妻子和三个儿子开始了流浪生活。一路上他有求必应,分别将自己的牦牛、三个儿子、妻子送给了需要帮助的人,最后将自己的眼睛都挖出来送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其实,这一切都是百姓为了考验王子而布的局,因此王子失去的一切重新回到他的身边,百姓纷纷到国王面前称赞他。国王后悔了,派人接儿子回宫,并将皇宫的钥匙交给了他。从此,皇宫的一切事务都由王子管理。孙诺农布讲述,普裟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4页,2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藏王的故事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贡山两县。讲述的是:德越和德珠是一对同父异母的王子。德珠的母亲想立亲生儿子做王储,就想杀死德越。德珠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哥哥,并与他连夜逃出了王宫。到了一个缺水的地方,德珠渴死了。哥哥对天祈雨,不想半夜真的下了大雨,德珠活回来了。可德珠不见了哥哥,只能跟着猴子采野果吃。不久他就变成了猴子。原来德越被一个和尚收为徒弟。后藏有一个风俗:每年洪水泛滥时,当地人要丢一个属龙的小孩到江中。这年后藏王派人抓走了属龙的德越。公主见德越长得英俊,舍不得他,便对父王说:“这是我的丈夫,不准丢到江中。”后藏王没法,把德越留了下来。后来,德越做了新后藏王。德珠变成猴子后,还会说话。新王登基时,和德珠说过话的猎人便去王宫报告了这一消息。几经周折,兄弟相认,德珠又变成人。从此,哥哥做了后藏王,弟弟做了前藏王。佚名讲述,杨秉礼、杨开应记录。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哑巴和聪明人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有两家人,河东那家的儿子是哑巴,河西那家的儿子是聪明人,他们的年龄相当。一天,哑巴和聪明人一起上山打猎,打到了一只马鹿。他们剖开马鹿,从胃里跳出几只青蛙。聪明人吓得脸色突变,他告诉哑巴,只有把父亲杀了才能免除灾祸。哑巴回家后,不忍杀父,并将此事用手比画着告诉了父亲。父亲告诉他,从马鹿胃里跳出来的青蛙是一服长生不老药。哑巴将此事告诉聪明人时,聪明人已把自己的父亲杀了。聪明人毫不后悔,想到吃下青蛙后可以长生不老,心里便美滋滋的。他担心那几个青蛙跑掉,便连夜上山。跑到半路已是午夜时分,前面一片漆黑。聪明人突然一脚踩空,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小吾堆讲述,和顺荣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7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跳锚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有兄妹四个,哥哥叫毕得格。毕得格外出做生意后,大妹、二妹为了多分得家产,合谋把嫂子萨多斯害死了。哥哥返回家,大妹、二妹又先后送上毒酒,想害死他。三妹心好,给哥哥送上了甘甜的泉水。哥哥喝了九大碗,跟着三妹来到妻子的坟头。其实萨多斯遇害时,嘴里含着宝珠,所以不久得以复活。后来大妹、二妹前来向哥嫂讨饶,毕得格说:“我们来看天意吧,前面小河里插着一支锚,谁跳得过它,就留在家里;谁跳不过去,就出去寻找新的幸福!”结果,大妹、二妹都被扎死在铁锚上,只有三妹和毕得格夫妇顺利地跳了过去。从此,三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佚名讲述,李兆吉搜集,阳关记录、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沾不得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天,坏心眼的县太爷想出了一个花招,他对各村的头目说:“今天我请客,每村发一堆鲜牛肉,请你们按照自己管辖村寨的数目领取。”贪心又虚伪的格咱铺村的头目领了五份,而狡猾善辩的纳格拉村的头目只领了一份。当大家都领完牛肉时,县太爷又说:“你们按所领的份数交纳青稞酒和酥油,多领的多缴,少领的少缴。”那些领得多的头目心中暗暗叫苦,当然最后缴税的还是老百姓。格咱铺村三十户人家,却要缴五份的税;而纳格拉村有一百来户人家,只需缴一份的税。顿珠讲述,泽丹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猎人上天的故事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位猎人,每次打到猎物,都要送一只腿给本村的一位喇嘛。喇嘛吃完了猎物的肉,就将骨头扔出窗外。一天,猎人看见喇嘛扔掉的骨头堆齐了窗口,猛然意识到自己杀了太多的生灵。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罪过,便来到一处悬崖边,纵身跳了下去,打算结束自己的一生。忽然,一只雄鹰将他托起来,带他飞向了天际。猎人上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喇嘛听到这一奇闻后,私下暗想,连杀生无数的猎人都能升天,自己修行念经如此长久,当然应能升入天界。于是,他效仿猎人走向悬崖,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一命呜呼。佚名讲述,王晓松搜集、记录。收入《雪域佛光》,32开,1页,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和树军)

狡诈的妻子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在丹巴龙村有一户人家,男人仓巴常常因做法事帮人超度灵魂,需住在外面,于是妻子经常在晚上约别的男人来幽会。有一天,丈夫前脚走出门,妻子赶紧招来了老相好。不想,仓巴和他的师弟有事回来了。淫妇只好叫相好躲在门背后,自己把口袋翻过来套在丈夫的头上,这样便遮住了他的视线。吃过晚餐后,仓巴和师弟摆了一盘棋,他抓白子,师弟抓黑子。仓巴念念有词放下第一子:“登先堵黑子门。”师弟跟着放下第一子,说:“淫妇门后藏奸夫。”仓巴放下第二子后问:“你说的奇事出在什么地方?”师弟答:“正是师兄头戴白口袋。”眼看就要坏事了,淫妇不等师弟放下第二子,就拨乱了棋局。拉茸邓主讲述,泽丹娃记译。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说话的树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从前有两个朋友,一个聪明,一个笨。一天,他们在空心树下拾到一块黄灿灿的金子。聪明人想独吞,便趁朋友回去取茶的功夫,把金子藏了起来,然后反咬一口说是他拿走了金子。笨朋友坚决不承认,聪明人又想了一计:让自己的父亲头天偷偷躲进树洞里,待第二天两人来给树神焚香求判时,老头子冒充树神逼笨朋友就范。可事与愿违,笨朋友一怒之下,要劈倒大树。藏在大树里的老人吓慌了,急忙从树洞里跳出来。聪明人只得羞愧地说出了实情。佚名讲述,松巴银搜集,杨世光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080余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儿子变猴子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有两个朋友,一个刁滑,一个厚道。一次他们去打猎,在路上拾到一瓶沙金。刁滑人想独占,就偷偷拿走了瓶里的沙金,把普通的沙子装了进去。厚道人开始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待一位老奶奶将自己看到的一切告诉了他后,他才恍然大悟。为了教训刁滑人,厚道人就按老奶奶所说,请朋友的两个儿子来家做客。吃过饭后,他把两人藏在后屋。刁滑人老不见自己的孩子回来,就到朋友家来找。他一喊儿子的名字,从屋后跑出两个猴子。他百思不得其解。厚道人说:“是呀,儿子怎么会变成猴子呢?我们的沙金又怎么会变成沙子呢?”刁滑人见事已败露,只好承认偷了金子。松银巴讲述,阳关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87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吹单老汉选儿媳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从前,纳格拉村有个很财迷的老人,叫吹单,他家是村里最富裕的一户。他听说翁水寨主比自己富有,便托人到翁水家给儿子提亲。翁水寨主应下了这门亲事,因为他听说吹单的儿子十分出色,自己的女儿也很喜欢他。两家人选吉日举办了婚礼。可自从办喜事那天起,吹单便愁眉不展,原来他嫌儿媳妇带来的嫁妆太少,便处处刁难她。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开了窍,并向儿媳妇认了错。从此,一家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阿斯称克讲述,泽丹娃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4页,220余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梦卜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讲述的是:有夫妇两人,男的叫咱斯顶汝。一天,妻子做了七个馍馍,以为丈夫睡着了,就自言自语地说:“他三个,我三个,剩下一个我吃掉。”咱斯顶汝听见了她的话,便借梦说出了她的秘密。后来大家都认为他会梦卜。有一人家丢了一头母猪,就请他去做梦打卦,他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他每天晚上不睡觉,出去找猪,结果真的找到了。原来母猪躲在外面生了八头小猪。第二天,他告诉失猪人说,自己梦见他家的母猪在某处,还生了八头小猪。失主一找果然如此。咱斯顶汝的名声更大了。国王的算命先生走失了,他听说咱斯顶汝会梦卜,便派大臣把他接进宫里。又是阴差阳错,咱斯顶汝竟然在宫里找到了那位算命先生。国王以为咱斯顶汝是个神人,就把江山分给了他一半。佚名讲述,李兆吉翻译,李荣文记录。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200余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金磨换马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有一人从很远的地方背来一扇金磨,另一人骑马迎面走来。背磨的人看骑马的人如此悠闲,很羡慕,于是两人就交换了礼物。时间一长,背磨的人对骑马感到厌倦了。有一天,他听到悠扬的笛声后,就用自己的马和吹笛人交换了笛子。可他拿到笛子后怎么也吹不出有节奏的曲调来。不久,他听见了少女悠扬的歌声,又想学唱歌,便向少女提出,用笛子和她交换歌声。他囫囵吞枣地学了几遍后,就道谢走了。他一边走一边唱,一不小心,踩在一个坑里,仰面朝天跌了下去。等他爬起来,歌词竟全忘了。他后悔莫及,自言自语地说:“金磨换马,马换笛子,笛子换歌,歌一忘(完),唉,全完了!”佚名讲述,李寿英记录。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000余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狡辩胜诉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来自外乡的年轻人骑着一匹烈马,经过一块荒地。烈马闯进了蒿枝里,被突然飞起的野鸡惊吓,一脚踩空,连人带马一起掉进了丹巴龙河淹死了。年轻人的父亲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跑到衙门告了荒地的主人一状,提出的理由是,如果地主勤快一些,不让良田荒芜,就不会引来野鸡在蒿枝丛中做窝,当然自己的儿子也就不会遇上这场灾难;假如天下的百姓都像这块荒地的主人那样懒惰,让良田荒芜,官府哪里来的粮食,天下不是一塌糊涂吗?地主是个木讷人,不会讲话。县太爷也不想与强人作对,便收拾起老实人:“你让良田荒芜,引来野鸡,最终导致人命。年轻人的半条命由蒿枝和野鸡赔;你有过失,不过念你老实,只要赔半条命的钱给他的老父。另外你还应承担诉讼费。”拉茸顿珠讲述,泽丹娃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1页,58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仓巴的小鼓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一次仓巴帮人念经驱鬼,因喝醉倒在回家的路上睡着了。酒醒之后,他把祭祀用的小鼓遗失在路边。就在同一天,他邻居家的奶牛走失了,女主人四处寻找未果,却在家中找到一面小鼓。第二天一早,仓巴去找小鼓,见自己丢鼓的地方躺着一头奶牛,就将它吆回了家中。两邻居发现自己的东西在对方的家中后,便互相责骂,争吵不休,最终对簿公堂。县太爷它耶裁定:“鼓没长脚,是恶女人偷走的;牛长脚,是自己走进仓巴家的。为了赔偿仓巴的名誉损失费,将牛判归他所有。”其实牛主人哪里知道,在宣判前,仓巴与它耶早已讲好了条件:若赢了这场官司,愿把奶牛的一半价钱送给县太爷。拉茸邓主讲述,苏诺农布、泽丹娃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988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扎青的笑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来自异乡的牧人扎青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整天总是笑个不停。有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怪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便去求神问佛。喇嘛告诉他,若再笑三次,就没命了。从此,扎青就再也不敢笑了。有一次他来到一座雪山脚下,看见一群猴子在穿越冰川,就忍不住笑出了声。不久他来到一道箐沟里的磨房前,发现老熊与磨盘在搏斗,便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过了几天,他到了牧场,看到狗群间发生内战,便“哈哈哈”大笑起来。扎青并没有马上死去。他很纳闷,便走进了先前求神问佛的那座寺庙。又是那位喇嘛告诉他,因为他把牛羊都献给了寺庙,他们每天念经求佛帮他渡过了这一难关。可从此扎青再也不信喇嘛的话了,他想起猴子所说:“会念经书的不一定是佛爷。佛爷念经卜卦无非是叫你多贡献些财物给他。”春宗讲述,齐世勋记录。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王晓松)(www.xing528.com)

比丘和小沙弥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从前,一座寺庙里住着比丘和小沙弥。一天,一个猎人送给他俩一只乌鸡。比丘十分高兴,便叫小沙弥将乌鸡洗干净后,自己添加虫草放在火上炖,另外煮了一罐青稞酒,想美美地吃上一顿。正好这天下午有个富翁请比丘去念经禳灾。比丘既想吃山珍喝美酒,又不愿放过到手的白银和供物。临走之时,他告诉小沙弥,锅里煮的是天上的神鸡,为了防止它飞走,在自己回来之前千万别揭开锅盖。然后他又指着酒说:“这罐里装有红色毒酒,只有等我回来念过解毒经后才能喝,否则会送命。”聪明的小沙弥早识破了比丘的诡计,他将鸡也吃了酒也喝了。比丘回到寺里,小沙弥告诉他:“神鸡已飞到天上,只留下了一堆骨头。因怕您生气,我只好拼命喝红色毒酒,想一死了之,谁知到现在还活着。”比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上的鸡骨头和空了的酒罐,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阿夺岭克讲述,泽丹娃记录。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728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王晓松)

后悔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父子二人赶着一匹马,到外地去做生意。在一条崎岖的山道上,马受了一群突然飞起的小鸟的惊吓,掉进河里,只剩下半截缰绳握在儿子手中。父亲怒气冲冲地从儿子手中夺过缰绳,在山道上比了又比,量了又量,并不断埋怨道:“如果你按我刚才说的从这里过,就不会出事了。”儿子很不服气地说:“我看最重要的是立即做一副结实的马辔头。”父亲大声吼道:“你懂个屁!现在最重要的是去买一匹看不见惊鸟、听不到鸟声、不会挣断缰绳的好马。”格桑克玛讲述,刘群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1页,416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吉祥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个农民爱下扣子扣野兽。每逢上山捕猎,他口不离“吉祥”二字,并嘱咐儿子也仿效勿误。一次父子二人又去打猎,扣子不慎打在父亲的眼眶上,鲜血直流。他们只好赶紧回家。村里人看见他们,都问打到了什么山珍。儿子哭丧着脸说:“吉祥的扣子打在吉祥的父亲的吉祥的眼上,我们吉祥的父子俩只好选定了这吉祥的日子空身回来。”佚名讲述,泽丹娃搜集、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7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两个小喇嘛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从前,一座寺庙里住着两个小喇嘛,一胖一瘦。他俩常年在庙里念经、拜佛,靠人们留下的祭品生存。不知什么缘故,有一段时间到庙里烧香的人渐渐少了,两人的生活越来越贫困。有一天,他们熬了一锅粥,瘦喇嘛想独喝,就把一口痰吐在锅里,然后对胖喇嘛说:“我是个不知脏的喇嘛,你呢?”胖喇嘛火了:“我是一个慷慨大方、不知吝啬的喇嘛。”说完,把粥锅扔出了门外。佚名讲述,泽丹娃搜集、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1页,27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俞丹和布哩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有天早晨,一个三岔路口躺着一具马鹿的尸体,附近两寨的精壮男儿们正为如何分配鹿肉而争吵不休。吕阿吾的儿子作为公证人,做了如下判决:“马鹿的肉两寨各一半,中间的脊骨是公证人的份。鹿茸各寨取走一角,鹿血泡酒由两寨共饮。”自此以后,人们都称他为“俞丹”。过了不久,一座独木桥的正中躺着一只被箭射死的疯狗,河两岸的人正在互相推诿,俞丹便上前调停。他又把上次说过的话原样照说了一遍,人们就把狗的全尸送给了他。当地人又给他送了一个新的名字——“布哩”。春扎拉培讲述,泽丹娃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1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弟兄情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江楚云丹和江楚顿珠是同父异母兄弟。父亲死后,后妈将江楚云丹逼出家门。不久弟弟江楚顿珠翻山越岭寻找哥哥,最后在一座高山上发现了他的尸体。他要救活哥哥。花了三年时间,用杜鹃树叶做成水槽,从雪山上引来一股清泉流到哥哥的嘴里。江楚顿珠救活了哥哥。后来他参加了杰布的队伍,在歼灭敌人时立了大功,几年后竟然当了新杰布。但他一直未忘记山上的哥哥,派了好几批人去找他。最后他发现哥哥与猴子生活在山洞中,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弟弟经过精心调理,将哥哥感化了过来。老杰布知道兄弟俩的故事后,把大女儿嫁给哥哥,二女儿嫁给弟弟。从此以后兄弟俩天天在一起,过着幸福的日子。阿尼称克讲述,勒安旺堆记录、翻译。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4页,2 900余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格桑洛顶与东鲁祝玛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国王的三个女儿去河边背水,遇见一个流浪汉躺在地上。老大和老二鄙视地从他身上跨过,只有三公主东鲁祝玛礼貌地从他的身旁绕了过去。后来在三位公主的订婚仪式上,大公主和二公主分别把礼品放在汉地国王和印度国王怀里,而东鲁祝玛阴差阳错将礼物放进了那位流浪汉怀中。一气之下,国王将三女儿赶出了家门。两天后,三姐妹同时回家看望父母。老大和老二带来的礼物是松明子,东鲁祝玛却要母亲拿簸箕来装自己带来的东西。当她将礼物倒进簸箕时,全家人都惊呆了:他们看见满满一簸箕黄灿灿的金子。原来,那位流浪汉就是格桑洛顶国王。佚名讲述,降巴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5页,3 92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格桑邓珠)

烧土罐的儿子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讲述的是:澜沧江畔曾有个远近闻名的烧土罐的小伙子。沿江藏民家不管是烧茶的茶罐,还是煮肉的土罐,无一不是他烧制的。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却是一个地位卑微的手艺人。他已过而立之年还没有成亲。后来在爱神白度母的帮助下,他冒充天神下丹的仙子,和国王的女儿成了亲。新婚之夜,小伙子在梦中吐出真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为了验证他到底是不是天上的神仙,国王让他先后去捉天上的飞鸟、地上的野豹。阴差阳错,小伙子都如愿以偿,完成了任务。从那以后,“仙子”仍然每天夜里都说自己是烧土罐的。不过,公主只当是他梦呓,再也没产生过怀疑。石底向茸讲述,斯那卓玛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下),16开,3页,2 280字,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海涛)

卓瓦力士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从前,一对夫妇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达瓦。这孩子食量惊人,原来一家人吃的饭仅够他一人吃。母亲怨儿子饭量大,就叫他卓瓦。后来,夫妇二人听信了谣言,想除掉儿子。一天,父亲诱使卓瓦一起上山打猎,把他独自丢弃在荒山密林里,自己则顺原路溜回家。若干年后,夫妇俩年迈体弱,生活日渐窘迫。无奈之下,老父亲进山打猎,无意中他来到和儿子分手的地方,只见那里修建了一座草棚,四周挂满了肉串,棚中的枕垫全是虎皮豹皮做的。原来这就是卓瓦的居所。父子相认,悲喜交加。从此以后,卓瓦重新得到了父母的疼爱和乡亲们的拥戴。佚名讲述,巴桑康主采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下),16开,3页,2 166字,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海涛)

拉茸捕獐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一天,猎人来到雪山,坐在高坡上观察野兽的动静。他一不小心,让鼻烟盒滚入山谷,砸在一只过路獐子的鼻梁上。盒盖打开后,獐子当场被鼻烟呛死了。猎人巧获獐子的奇闻传开了。他的邻居拉茸便不惜高价买了一个镶银的杜鹃花树做的鼻烟盒。他上了雪山,也想“守株待獐”,结果一连几天都一无所获。垂头丧气的拉茸便向猎户求教,猎户告诉他:“我一生捕获的野兽难以数计,但像鼻烟呛死獐子之类只不过是偶尔的奇事。你要学捕獐的绝招,先得练一手弹无虚发的枪法,在长期的狩猎实践中摸清各种野兽的活动规律。像你这样一味生搬硬套,侥幸取巧,怎么能猎到獐子呢?”春宗讲述,齐世勋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拉姆织彩带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大致内容是:拉耶村有个姑娘叫拉姆,她想织出一根彩虹般的带子,以显示自己的手艺。冬天到了,拉姆取出彩线织了几梭子,这时寒风挟着雪花袭来,她便将梭子挂在柱子上,到火塘边取暖去了。春天到了,她取下已开了头的彩带织了几梭子,便感到四肢无力,就在暖暖的春风中睡了一觉。夏天到了,她又取下彩带织了几梭子,可惜天气炎热,蚊虫叮咬,便将织了一截的彩带卷好挂在柱子上。秋天到了,她再次取下彩带,织了两三梭子,就只听见“巴嗒嗒,巴嗒嗒”的声音,原来彩带被虫蛀断了。一年过去,拉姆一事无成。春宗讲述,泽丹娃记译。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900余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勒桑与勒朵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勒桑和勒朵是两姐妹。父母去世后,勒桑求神问佛得知自己手不沾黄土,终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妹妹却苦海茫茫,灾难不断,终日要与贫穷相伴。后来,两姐妹分了家。勒桑自认为命相好,便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勒朵却起早贪黑在田地里劳作,回家后忙着饲养牲畜。冬天到了,又冷又饿的勒桑还躺在床上,等待着好运的降临。幸亏妹妹及时赶到,她才算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姐姐跟着勒朵来到田里,辛勤地劳动,也换来了丰收的果实。从此姐妹俩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阿旺讲述,七林增楚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3页,2 3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犹豫的猎人 藏族生活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讲述的是:猎人下的扣子逮住了一只大公獐。准备宰杀时,他想:若砍在脖子上,脑皮就不能做烟袋;砍在腰上吧,腰皮就做不了干巴,看来只能砍无用的脚。他将刀狠狠地砍了下去,结果砍断了獐子脚上的套绳,獐子猛跳起来,箭一般跑进密林里去了。猎人沮丧地瘫倒在地上。佚名讲述,旺堆搜集、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62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