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18年是龙凤镇“扶贫试点”向“小康试点”转型升级之年,发挥试点特色,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5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为25200元和11950元,同比增长2.8%和10%。
【扶贫搬迁】推进农村居民安置点和易迁点提档升级工作,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完成31个易迁点“平改斜”,配备菜地、生产性用房等,全年实施危房改造140户,完成90户。6年建设建成9个中心社区、2个安置小区、37个一般居民点、31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完成特色民居改造1702户,5964户2万多名困难群众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后劲不足的偏远区域,梯次搬迁至居民点、安置小区、中心社区、龙凤集镇,住进生态宜居新家园,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移民建镇】加快推进龙凤集镇改造,完成征地拆迁前期工作。金龙大道北段至318国道(恩施三中门口)连接线工程、209国道龙凤集镇响水桥至中波台路段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实施,新建4座集镇旅游公厕,7个中心群众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完善龙马风情小镇旅游配套设施,新建小木屋、高空滑索、吊桥等旅游新设施,2018年,龙马风情小镇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000万元。完成道路通畅公路路基工程19.604千米、硬化13千米,完成以奖代补路基工程70千米、硬化34千米。截至2018年底,集镇、中心社区及居民点常住人口规模达4.52万人,城镇化率为64.6%,“新城区、新市镇、新社区”的城乡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退耕还林】继续加强2466.67公顷退耕还林管护。精心经营退耕后新发展的666.67公顷漆树和1333.33公顷茶叶,2018年,在龙马保扎退耕新建的茶叶基地及猫子山、佐家坝等村组,发展抹茶基地133.33公顷,实现每亩增收3000元。从贫困户中聘请131人担任生态公益林管护员或生态护林员,解决其就业难题。龙凤镇先后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村、绿色示范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多个荣誉称号。龙凤镇森林覆盖率为67.3%,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www.xing528.com)
【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旅游+、硒+、生态+、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全面推广“1+2+3”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二坡现代农业、青堡现代化烟叶产业基地,建成龙马金果茶叶产业园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观光园区,在二坡、吉心、杉木坝、大转拐等村建成多个小水果采摘观光园;建成联强、新旺、华硒正虹等特色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8万头,黄牛650头,山羊1100只,家禽饲养84.1万羽、出笼35万羽。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1户、私营企业110户、个体工商212户。农产品加工、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迅速。全镇80%的耕地实现集中规模经营,90%以上的贫困农户融入产业链。
【体制机制创新】2018年,试点创新工作重点注重“健全”和“推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全省37个贫困县市学习借鉴龙凤试点先进做法,助力脱贫攻坚。恩施市委、市政府出台《恩施市推广龙凤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在全市推广金融服务、镇村治理、农村产权交易、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创新成果。金融服务创新机制:持续释放“一卡两社”金融扶贫改革红利,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两社”累计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户融资5.9亿元,其中2018年度融资额度为1.7亿元。红土、新塘等乡镇先后新成立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金融创新助力龙凤镇市场主体由42家增至240余家,2018年新增30余家。徕福硒业、联强农贸2家企业成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村产权交易创新机制:规范农村产权交易,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实现农民变股民。依托平台探索建立针对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配股、光伏发电收益分红、土地山林资源托管等财产性收入新机制,2018年,689万元股权配股资金每年为全镇468户兜底贫困农户增收33.1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光伏发电总收入为85.29万元,30%将用于村集体收益分配,70%为208户兜底贫困户分红收入。
(恩施市档案馆供稿/编辑:廖兆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