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文献检索概论》-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书目举要

《地方文献检索概论》-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书目举要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快速发展,专门目录大量增加。《方志艺文志汇目》,李濂堂编。内含19个省府县志中的艺文志汇目,共收800余种。温州地方艺文专志,33卷,另首1卷、外编2卷、辨误1卷,共计37卷。并被选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反映各区的文化发展状况,为研究每地区的文献资料提供了方便。他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地方文献检索概论》-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书目举要

关于地方文献目录的产生与发展在本章第一节做了概括。至晚清时期,地方文献目录渐续增多。至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快速发展,专门目录大量增加。这些专门性目录收录文献的范围不同。孙诒让温州经籍志》,安饶锷、宗颐《潮州艺文志》,李敏修《中州艺文志》以州为范围;丁祖荫《常熟艺文志》、陈谧《瑞安经籍志》以县为范围;陈诒绂《金陵艺文志》、胡怀琛《关于上海书目提要》以市为范围;杜定友《广东乡贤著述目录》、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目录》等以地方人士著述为范围;吴保障《四库著录安徽先哲书目》、毛春翔《四库著录浙江先哲遗书目》、冷衷《四库著录河北先哲遗书辑目》则限于《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录。特别是边疆地区的文献目录较多,计有王文萱《西北问题图书目录》、北平图书馆《西北书目》、吴玉年《西藏图籍考》、丁实存和陈士杰《新疆书目》、萨士武《台湾史料书目》、金云铭《福建文化研究书目》、丁骗《西文云南论文书目选录》等。下面列举若干目录,并兼对著者做一介绍。

方志艺文志汇目》,李濂堂编。1933年,李濂堂汇录北平图书馆藏1295部方志艺文卷次,编成《方志艺文志汇目》,这是首次为综合目录编制方志索引。内含19个省府县志中的艺文志汇目,共收800余种。列出志书名称、卷数、艺文志起止卷数、志书修纂年代及其他各项。

《温州经籍志》,孙诒让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版。温州地方艺文专志,33卷,另首1卷、外编2卷、辨误1卷,共计37卷。其书记载了温州旧属永嘉、乐清、里安、平阳、泰顺、玉环六县自唐迄清道光年间温州人或有关温州之著述,共收1300余家,1759部。按四部分类,按照《四库全书总目》分目。

孙诒让(1848—1908年),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颂(一作仲容),别号籀顾。浙江里安人,晚清朴学大师,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曾官刑部主事。孙诒让以“郡县旧志之于经籍,疏漏躇驳,无裨考证”,“乃讨论排比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年)开始动手撰修《温州经籍志》,历时8年,二易其稿,至光绪三年(1877年)方写定。但稿成以后一直辍置,直至1921年由浙江省图书馆刊印。

《中州艺文录校补》,李敏修辑录,申畅总校补,李宗泉等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中州艺文录》42卷,冠目录1卷。其分类不依传统的经、史、子、集,有些仿照明代周弘祖《古今书刻》,按当时河南的行政区划编次,首以府排,再按县列,共收入清代河南人物1853人,著录图书4034种。1995年,河南省图书馆研究院申畅又补录人物336人,图书741种,校刊出版了《中州艺文录补校》。以行政区划编排,是《中州艺文录》的最大特点之一。各县之下,再列人物,每人之下汇辑其全部著作。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把同类图书归类到一起,但能鸟瞰清代河南各府(州)与各县的文化发展概貌,全面了解各地人物及其著述情况。提要内容丰富,是其另一特点。《中州艺文录》所采用的提要形式,是传录体和辑录体相结合的形式。

李敏修(1866—1943年),字时灿,晚号暗斋。祖籍山西凤台,明初迁居河南汲县(今河南卫辉)。清光绪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曾在籍创办经正书舍,历任长垣寡过书院、武陟致用精舍、禹县颍滨经舍山长,主讲经学。1905年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办学校、推行普及教育,于教育改革多所规划。1913年起,历任河南教育司司长、清史馆协修、中州文献征集处总编辑等职。并被选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又创立河洛学社、谷音诗社和书画社,宣讲新学,提倡教育救国。著有《毋自期斋文字纪年》《梓里记事》,编有《中州艺文录》等。搜集、整理、编纂、刊刻中州文献是李敏修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大清畿辅书征》(四十一卷),徐世昌编。铅印本,民国十年(1920年)前后成书。此为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十一府六州人士著作总目。以人名为纲,每一人名下,先叙其简历,次列其著作书名;书名下,附录书序,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妇女著作,另为一卷附后。全目共辑录4188部,按著者所属府,州次序排列。其编纂特点有三:其一,不按经、史、子、集分类排列,而依清代京畿的行政区划,将作者按出生地点集中,作品附在每位作者之后。反映各区的文化发展状况,为研究每地区的文献资料提供了方便。其二,著录体例较为完备,多撰有作者小传,并附以案语,以阐明主旨。还仿照马端临《经籍考》之方式,撰有辑录体提要,或摘引各家评论,或全引各家序跋,为考知校勘刊刻、辨讹纠舛、考证学术源流、评判得失提供借鉴。其三,把女作者从各府州中析出,别为一卷,附于最后,虽有女子不能与男子为伍之嫌,但却能显示出封建时代女子的才华。为其他目录学著作所不及,为研究清代河北女作者,提供了重要资料。

徐世昌(1855—1939年6月6日),字卜五,号菊人,直隶天津(今河北)人。徐世昌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互为同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颇得袁世凯的器重,在袁世凯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民国五年(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他为国务卿。民国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系徐世昌的手笔。工于山水松竹,如《石门山临图帖》等。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金华经籍志》,胡宗懋编撰。中国书店,1991。有27卷,内有外编1卷、存佚1卷、辨误1卷,仿孙诒让《温州经籍志》体例,辑金华一郡所辖金华、兰溪、东阳、义务、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人士的著作,依《四库全书总目》所属各类编排。每书首列书名、卷数,次著时代、姓名、籍贯、简历,再次用朱彝尊《经义考》例,分注存佚。不能确定作者为佚者,则注“未见”字样。各收藏家对于一书有所论述的,则转录原文,其无关典要的从略,已经见诸书序跋各有记载,繁不胜收,则于按语内择要录列。至于名称、卷数或有歧异以及作者事实、题跋姓氏、收藏印记,皆入按语,以备稽考。书的作者断限至明。每一作者籍贯,以本郡为准,凡属寄居,概不收录。其非本郡人而撰述涉及金华郡掌故者,则列为外编。有尚待详考,未能确定的,作为存疑。讹误显著者,则列为辨误。总之,此目义例精审,条理完密,可供整理地方文献参阅。

胡宗懋(1867—1938年),字季樵,浙江永康人,民国藏书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以知县分发江苏,任江南工艺总局提调、直隶州知州等。入民国后,寓居天津,潜心于典籍。父胡凤丹,清末藏书家、刻书家,致力于聚书,建藏书楼有“十万卷楼”、“退补斋”,藏书近10万卷。他继承父业,对藏书、刻书亦为精通和投入。他收藏图书和继承父所遗书,共计有16万卷,构建精舍五楹,将藏书按照经、史、子、集储于其中,又另辟一间,专藏乡邦文献和刻书的版片。编有《金华书目》著录精品图书411种,其中元明刊本40余种,抄本68种。去世后,后裔胡庆昌将其遗书百箱、家刻书版等,赠予天津崇化学会。刊刻图书67种,名为《续金华丛书》60种,计经部6种、史部7种、子部14种、集部33种,以补前辑之未被收入之书,由傅增湘为该丛书作序。刊刻丛书的版片3800余块,亦捐献给了浙江省图书馆。著《东阳记考》《东阳记拾遗》《永康人物志》《胡正惠公年谱》《张宣公年谱》《王鲁斋先生年谱》等。1925年刊行有目录学著述《金华经籍志》24卷,是金华地方文献总目,收录自魏晋至明末图书1300余种。

《台州经籍志》项元勋编撰。民国四年(1915年)浙江省立图书馆铅印本。采录自隋以迄近代台州一郡所属各县人士的著作,共计4000余种,40卷,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其仿《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经义考》之例,详载序跋,又参考朱存理《铁网珊瑚》、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例,间采题跋姓名、收藏印记。每书著录书名、卷数、著者姓名、时代、籍贯,今存者略注其版本,不曾见到者,则注明“今未见”,确定已佚的,则注明“今佚”。在书名下,还注明出处,以存著录之源流。在撰者名下,或考订出身、仕历,或录各书序跋及诸家对于此书的评论。此志取材较为丰富,考订也颇周详。其同代人杨晨撰《台州艺文略》一卷,系根据正史、方志及各家书目所载台州人著作编辑而成,体例与之略同。两书可作互补。

项元勋(1887—1958年),谱名家禄,后改士元,号慈园,或作諟园,别号石槎,浙江临海人。年13就学于同邑张丽生,16岁就学于朱軿创办之自任书院,1910年毕业于杭州中学堂,名列优等,次年学部奏准给予优贡出身。初与县人卓荦等创办并任教于回浦小学,继与李超群等人于东湖创办赤城初级师范学校,后尝任教于仙居、处州等地中学,并在上海仓圣明智大学任教过一段时间,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均从事于教育工作。1913年起在省图书馆工作过二年许,1927年任《杭州国民新闻》总编,而后任《之江日报》主笔,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负责文物工作,兼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项先生一生著述鸿富,建树颇多。其著作已经出版的除《台州经籍志》四十卷外,尚有《云栖志》十二卷,《浙江新闻史》一册,《临海要览》一卷,《台山爪印》一卷,《鸽之研究》一卷,《清续文献通考》若干卷,此书刘锦藻主编,其中第257卷至283卷《经籍考》系项先生与劳乃宣所编,《两浙著述考》宋慈抱原著,项士元审订,内中增补甚多等等;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则有《石槎随笔》十卷;而稿藏箧笥尚未刊出者尤多于前,如《簿录考》十五卷,《中国书目考》十卷,《清代两浙大事记》十卷,《清代两浙耆献传》四十卷,《浙江方言考》十卷,《台州方言考》六卷,《台州诗系》五十卷,还有《中国婚姻史》《中国麻风考》《两浙民族志考》等,已刊未刊之书共计110余种。(www.xing528.com)

《广西近代经籍志》,蒙启鹏编撰。1934年南宁大成印书馆铅印。作者曾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对广西文史地理有专门研究。记录广西籍和外籍作者撰写有关广西的著作450多种,上起清代嘉庆,下迄20世纪20年代,实为谢启昆《广西通志·艺文》之续作。采用经、史、子、集四库分类法编列,是研究近代广西文化史的重要工具书。全书7卷,收编者所闻见的广西人士著作,依四部编排。每书著录书名、作者,下注明存佚情况。知见者注“存”,并详载书的卷数和版本,存佚不能确定者,注“未见”,知书已佚亡的,注明“佚”。次列小传,详记作者字号、籍贯、出身、经历。各小传凡引用作者的原文,也列出书名。所录各书,多系乾隆以后的著作。凡《嘉庆广西通志·艺文略》未收,或虽收有而遗缺的也予以著录。外省人士著有关广西的文献,也收录之。

《辽海书征》,金毓黻编撰。东北大学石印本,1943年版。全书6卷,第1至4卷收录晋至清代辽宁籍人士著述,第5卷收录辽宁省、府、州、县地方志,第6卷收录外籍人所撰关于辽宁省各地之掌故、杂记等著作。每书之下,摘录史书、艺文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有关记载,并注明版本。

金毓黻(1887—1962年),又名毓绂,号静庵,斋名静晤室、千华山馆,辽宁辽阳人。1943年,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46年,回东北,视察东北文物。1947年,任国史馆纂修、沈阳博物馆筹委会主任。1949年,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起,任中科院历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有《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等著作,编有《辽海丛书》《奉天通志》《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等。其中《中国史学史》为国内史学史研究发端之作,而《渤海国志长编》更为启国内渤海国史研究之名。

《山左先哲遗书提要》,王献唐编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瑞安陈氏仿古书局排印本。其《复傅斯年书》云:“去秋到馆以来曾与友人栾调甫先生相约,拟就先贤以往之破碎工作,整理之,苴补之。其整理步骤:先求乡贤遗著,无论已刻未刻,俾先藏馆中。俟大集之后,即与调甫,仿提要式合集《山东艺文志》。再择其未刻而却有价值者,赓续印行之,拟名为《齐鲁先哲遗书》。内容略分为数门,尤偏重金石小学。”《齐鲁先哲遗书》,即《山左先哲遗书提要》。

王献唐(1896—1960年),初名家驹,字献堂,后改为献唐,号凤生、凤笙,以字行。山东日照人。他于1929年8月2日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后,着力搜集增益馆藏历史文献,使山东省图书馆成为当时全国收藏文物典籍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并创建了山东省图书馆协会、山东古迹研究会。抗战胜利后,他亲自将原山东图书馆所有珍贵古籍和历史文物完好地运回济南。1948年复任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国史馆纂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等职,生平著述甚丰。晚年又得顾千里批校、黄丕烈题跋古籍各一部,又命名其藏书处为“顾黄书寮”。毕生藏书达10万余卷,藏于“双行精舍”,观书每有所得,辄为之题跋,后被收入《双行精舍书跋辑存》及《双行精舍书跋续编》中。他的《藏书十咏》,内容涉及访书、购书、载书、装书、勘书、曝书、跋书、抄书、借书、读书。曾向国家捐献越王勾践剑、李自成闯王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及5万册古籍。藏书印有“双行精舍鉴藏”“空自苦”“疏经阁”“三家邨人”“献唐题记”等多枚。

《旧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目录》,鲁迅编著。鲁迅手稿资料,附在《拟购德文书目》后面。原稿7页,于1961年9月发现,现藏浙江绍兴鲁迅图书馆。考编写时间,当在从东京回国后,辛亥革命以前,在绍兴山会师范学校期间。旧绍兴八县,即清代绍兴府属的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共著录书目80种。按经史子集排列;每一种书,分录书名、卷数、朝代、著者、所属籍贯。选录书籍极为精要,是研究浙江地方文献的重要资料。

《中国地方志综录》,朱士嘉编撰。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是一部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方志5832种,计93237卷。1938年,又将陆续收到的730方志辑成《补编》,刊于《史学年报》第二卷第五期。

从1955年5月起作者着手修改。第一步是做调查研究工作,曾走访了北京、南京、上海、安徽等省市各大型图书馆,并发信到其他省市有关图书馆征求地方志目录。然后对照《综录》加以修订,补录了326种新志(内有珍本近60种),纠正了《综录》原有错误近1200条。

增订本将我国41家主要图书馆所藏的地方志7413种、计109143卷,按书名、卷数、纂修人、版本、收藏地点等列成表格一一著录,按清代行政区划省、府、州、厅、县的次序排列(因清代方志占绝大多数)。一地而有数志者,再以时代先后为序。行省的次序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编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排列。个别省份合并的情况,个别县市改名、撤销、合并、转属他省和新设立的情况,均加以注明。一书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版本,在此版本与彼版本之间加一圆点“·”,以示区别。修年和刻年相隔时间较长的,注何年修;修年一时无考者,从略。收藏单位均用简称。

朱士嘉,字蓉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无锡县。1924年,他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在该校参加了禹贡学会,开始在顾颉刚主编的《禹贡》半月刊上发表有关中国地方志研究的文章。大学毕业后,考取同校硕士研究生,于1932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图书馆中文编目部主任,兼任辅仁大学历史系讲师。1935年出版《中国地方志综录》。1942年9月,朱士嘉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他编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地方志目录》,著录了2900多部地方志,这堪称是《中国地方志综录》的姐妹作。1950年9月,朱士嘉在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兼任该校图书馆馆长。编写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了8000多部地方志。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天文史料整理组利用它在各地图书馆找到了大量天文资料,编写成《中国天象记录总表》和《中国天文史料汇编》两书。

此外,王文萱编《西北问题图书目录》、吴玉年编《西藏图籍录》、萨士武编《中国边疆图籍录》及丁实存、陈世杰编《新疆书目》,都是比较有文献价值的地方文献目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