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文献检索工具书简介

地方文献检索工具书简介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考型工具书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广泛汇集某一范围的知识资料,按一定形式加以编排,专供稽查和参阅的特定类型出版物。

地方文献检索工具书简介

参考型工具书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广泛汇集某一范围的知识资料,按一定形式加以编排,专供稽查和参阅的特定类型出版物。它同检索型工具书的最大区别是:检索型工具书提供的仅是一条条有关的文献线索,人们还需根据此线索查原始文献,而参考型工具书提供的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具体知识、事实和数据,如人物背景材料、专业名词术语的解释、统计资料、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情况等等,具有资料性强、解释力高、方便检索、查考为主等特点,参考型工具书将特定的知识进行条理化,是直接提供简明答案的工具。多采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形式。

1.字典、词典

字典、词典都是汇集解释字、词、熟语,按一定次序编排的工具书。字典以标示汉字形体,注出读音并解释字义为主。词典则以解说词汇的概念意义与用法为主。可实际上一般语文性字典、词典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我国古代的字典、词典一般都统为字书,西汉成书的《尔雅》是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的词典,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探讨字形结构源流,考究文字本义的字典。北宋陈彭年修订的《广韵》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字典和词典按所收内容一般分为语文性和知识性两大类。

(1)语文性字(词)典。主要供学习语言文字之用,又可分为普通字(词)典,特种字(词)典和字表、词表等。

1)普通字(词)典:对字的音、形、义和词汇的意义及用法全面加以解释,如《中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2)特种字(词)典:收集一定范围的字和词,或侧重解释字词形、音、义的某个方面,如《成语词典》《简明同义词典》。

3)字表、词表:只汇集字或词,一般不加解释,如《简化字总表》等。

(2)知识性词典。包括百科词典、专科词典、专名词典等。

1)百科词典:汇集各学科重要的术语和概念加以概括解释,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如《辞源》(旧版)等。

2)专科词典:收集一个学科或专门领域的术语、概念专名加以解释,系统地反映专业知识的概要,所提供的知识往往比百科词典更为详尽,如《中国历史大词典》。

3)专名词典:也是一种专科词典,以人名、地名、书名等为对象,只介绍有关专名的概况,提供事实和资料。如《中国人名大辞典》《世界地名辞典》等。

字(词)典还可以按语种分为单语字(词)典和多语字(词)典,字(词)典是人们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它不仅有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和迅速解决疑难的功用,还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是进行自学的良师益友。

2.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汇集人类积累的最重要、最有用的各方面知识,分列为条目,加以系统简要地叙述和说明,具有知识总汇性质的工具书。美国《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百科全书》说“百科全书是人类最有用的知识的系统概述”,被称为“工具书之王”。

我国古代的类书已具有百科全书的若干特点,现代百科全书则到20世纪才出现。《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汇编性、概述性、分类性、检索性和可读性。它既能提供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又能提供系统知识兼具辅助自学的教育作用,而且百科全书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百科全书按收录范围一般分为综合性百科全书和专业(或专题)性百科全书。还可以按规模分为大百科全书(20卷以上)、小百科全书(10卷以下)和单卷本百科全书。

(1)综合性百科全书。广泛收集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包罗万象,较著名的有《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等。

(2)专业性百科全书。是专收一种或数种学科或某一知识领域的条目的百科全书,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3.类书

类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是从多种古籍中辑录纪事、诗文、词语、典故等资料按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和征引。我国的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时期王象等人编纂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可惜已失传,此后历代都有编纂,至清末共有400多种。

类书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类书和专科性类书,现存综合性类书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等,专科性类书则是专收某一方面内容的,如清《佩文韵府》是专收文章典故辞藻丽句的。

由于类书的资料采自各种古籍,不同时代编纂的类书都保存了很多珍贵的文献。因此,类书除了用于查考史实掌故,名物起源,查找辞藻典故,诗词文句的出处,寻找参考资料外,还可用于校勘古籍,辑录散佚或残存古书的佚文。

类书和百科全书虽都包罗各科知识,但性质并不相同。类书汇集前人著作和资料,供人查阅;而百科全书采用条目形式写成专文,对各类知识作全面系统地叙述,注重新知识,新成就的介绍。

4.政书

政书是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它收集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历史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政书与类书在编纂方法上有些相似,但类书一般兼收各类,政书都专记典章制度,好似专门性类书。最早创造政书这种体裁的是唐代的刘秩,他作了《政典》(已佚),政书具有查检典章制度,查考人物和事物掌故,查考辑录亡佚的古籍、奏章等的作用。

常用的政书可按其体裁分为三大类:

(1)通史式政书。专门收录贯通各朝代的典章制度,如《十通》,记载了上古至清末历代典章制度,是系统研究我国几千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

(2)断代式政书。专门收录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称为会典和会要。这类政书一般规模不大,对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记述会比《十通》更为丰富详细。会典和会要的区别在于,会典是修的,偏重于章程法令,如《明会典》《清会典》;会要多为私人撰写分类记事,只列事实如《唐会要》《五代会要》。(www.xing528.com)

(3)专题性政书。专记某一方面的制度、礼仪等,如《历代兵法》《大清律例》等。

5.年鉴

年鉴是一种按年度出版的信息密集型工具书,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概况,研究成果及有关统计资料,供人查阅,年鉴的特点是出版及时、信息密集、材料完备而系统,有较明显的总结性、连续性及检索性。每一本年鉴提供的资料在横向上范围广泛,而整个年鉴系列提供的资料则具有纵向的可比性,这一特点是其他工具书所不具备的。

年鉴的时间性很强,它是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累资料,撰写历史的重要工具。

年鉴的数量很多,它们涉及的内容,反映的地域范围,表现的手段,呈现纷繁复杂的状况。年鉴类型,因划分的标准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按其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按年鉴内容反映的地域范围,可分为国际性年鉴、国家年鉴和地方年鉴。按年鉴的表现手段可分为文字表述为主的综合性年鉴和以统计数字等内容为主的统计性年鉴。

6.手册

手册是汇集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的基本知识和资料,有系统地加以编排,以备随时检索的实用型检索工具。手册的名称很多,也称指南、大全、便览、要览等,具有类例分明、资料具体、叙述简练、查阅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目前手册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只有辞典与之相媲美,手册对我们了解国际知识、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各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都是极好的工具书。

手册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种,综合性手册为一般读者提供基本知识和参考资料,如《青年知识手册》;专门性手册是供专业人员查考专门知识和资料的,此类手册数量很多,如《新闻工作手册》《电脑知识手册》等。

7.名录

名录是以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为收录对象,只提供简要资料的工具书。名录提供的资料准确、简明、内容较新,可补其他工具书之不足。机构名录则为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

名录主要可分为人名录、地名录和机构名录。人名录如《中共党史人名录》,地名录如《中国地名录》,机构名录如《中国图书馆名录》。

8.表谱

表谱是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的工具书,其特点是眉目清楚,无须很多文字说明,简要易查。常用于查检时间、历史事件和人物资料。

我国表谱起源于周代记载帝王家世、事迹的“牒记”,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等十表是表谱的奠基之作。

表谱主要包括年表、历表和专门性表谱,它们是查考历史年代、查检历史大事、换算不同历法年、月、日及查考人物生平与职官、地理沿革的工具书。

(1)年表。是查考历史年代和查检历史大事的工具书。它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纪年表,单纯查考不同纪年法年代对照的表,如《中国历史纪年表》;二是大事年表,也称大事记、历史年表,以时间为纲,记叙历史事件性的资料性工具书,如《中外历史年表》。

(2)历表。是换算不同历法年、月、日的工具书,它除可用于查考历史年代和历史纪元外,主要用于换算中西不同历史的年、月、日,如《二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3)专门性表谱。包括人物表谱和职官、地理沿革表等,主要用于查考人物生卒、生平及职官、地理之沿革情况,如《清代职官年表》《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

9.图录

图录是通过图像提供知识或资料的工具书,也称为图谱,中国古代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出现了古器物的图录,宋代吕大临《考古图》是现存最早且系统的一部图录。

现代图录可分为:

(1)文物图录。收录文物图像,如《新中国出土文物》。

(2)历史图录。配合历史学习研究,集中收录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文物、人物图像、重大历史事件、遗存实物、场景的照片图画等,如《中国近代史参考图录》。

(3)人物图录。专门收录历史人物图像,如《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4)艺术图录。收录艺术品的照片,如《中国绘画史图画》。

10.地图

地图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比例尺,将地表事物和现象标绘于平面上,以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景象的地理分布与联系的一种工具书。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人就将地图刻画在黏土上,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地图,现存最早的地图是西汉初年绘在帛上的地形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图的制作越来越精密。

地图按内容可分以下三类:

(1)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如《世界地图集》。

(2)专业地图。反映有关自然、社会经济等现象中某一方面的地图,如《中国语言地图集》。

(3)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各时期的疆域、政区、政治形式、军事行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族迁徙、地理环境的变迁等,如《中国历史地图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