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可能陷阱

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可能陷阱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农民身份的农村智力流动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层次。他们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新式农民的诞生,他们身上凝聚着农业职业化升级的希望;不离土不离乡的农村智力流动者中的另一类是亦工亦农的两栖群体,是一种尚处于分化状态之中的农村智力流动者。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在他们的日常行为及行为互动过程中,他们将农村承载的文化淡化而融入城市之中。

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可能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规模庞大的智力流动。从教育视角看,农村智力流动者实际上可以归属于下列两种类型:一类是教育作为制度化手段(比如高考中考)实现农村人口身份和地位的根本性转变的智力流动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类流动者基本上成为农村社会的永久流出者。当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向深度推进,这种流动在制度性身份赋予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成为永久性流出者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一类是保留农村人身份和地位的流动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工,尽管这种说法并不够确切,但它确实体现了中国的特殊意味。实际上,农民身份的农村智力流动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层次。如果以他们实际生活地域和主要谋生方式来对他们加以分类,可以把他们分为离土离乡的农村智力流动者(到外地从事非农职业)、离乡不离土的农村智力流动者(到外地从事农业生产或农忙季节回乡务农)、不离乡但离土(在本地从事非农职业)、不离土也不离乡(新式农民)的智力流动者以及亦工亦农者。离土离乡和离乡不离土的农村智力流动者仍然保持着农民身份,他们有可能是潜在的永久流出者,也可能是新的归乡者;离土不离乡的农村智力流动者是一种本土化的非农职业流动者,是农村社会城镇居民的重要来源和重要力量之一;不离土不离乡的农村智力流动者实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农业职业技术升级的产物,如专业种田能手的出现。他们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新式农民的诞生,他们身上凝聚着农业职业化升级的希望;不离土不离乡的农村智力流动者中的另一类是亦工亦农的两栖群体,是一种尚处于分化状态之中的农村智力流动者。他们可能成为上面各种类型中的一种,代表着农村智力流动的另一类图景。亦工亦农者则是一种两栖者,存在着保持现状、回乡或离乡三种可能。值得指出的是,在农村智力流动中,很多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动把农村的经济财富和政治地位同城市捆在一起。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在他们的日常行为及行为互动过程中,他们将农村承载的文化淡化而融入城市之中。正如斯科特所指出的那样,在他们身上,“农民”概念的社会和经济内容也被逐渐地剥光了,因而农民乃至农村越来越不成其为特殊的范畴了[19]。(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