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互动,重塑乡村文化

乡村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互动,重塑乡村文化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所调查的区域,没有发现在乡村本土成就文化能人角色的例证,这让我感到困惑甚至失望,因为该调查区域是盛产读书人的地方。该地的文化传承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但中国传承几千年的重教心理,仍然在不断修复和抚平这些负面影响,读书仍然是乡土社会认可的走向成功的重要路途。王春光认为,在外地形成村落的这类社会流动,是流动者用于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它们体现的是社会结构变迁的不协调性和不同步性。

乡村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互动,重塑乡村文化

在我所调查的区域,没有发现在乡村本土成就文化能人角色的例证,这让我感到困惑甚至失望,因为该调查区域是盛产读书人的地方。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后发现,文化传递的影响还是很深厚的。该地的文化传承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成功实现智力流动的大中专生是乡村文化的影子能人

通过接受教育的大中专生(这是一种便利而不严谨的说法,这里的大中专生实际上包括统分统配时期的中专生以及各个阶段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乡土社会中制度化流动的流出者,他们在生活地域和交往空间上都与原来的乡土社会产生了一定隔膜,但他们的成功故事仍然是乡土社会中的传奇,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鼓励出身农村的孩子们发奋读书。该镇第一批大学生的故事曾经成为每年7月份大家都要拿出来重温的当然材料,笔者也是在他们的榜样作用下长大的,也曾扮演过类似的角色。

尽管乡土社会中的教育成功者,在读书人矮小化的今天,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所弱化。但中国传承几千年的重教心理,仍然在不断修复和抚平这些负面影响,读书仍然是乡土社会认可的走向成功的重要路途。尽管在经济至上的思潮影响下,人们的看法有些波动,但读书人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拥有很高声望和地位。

2.期待崛起的文化能人

在我所调查的区域,文化能人没有能够成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度化的文化能人已经在生活空间和作用空间都已经远离了乡土,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断裂了与乡土社会的根,他们只能成为乡土文化中的影子能人。第二,在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生存性需求优先于发展性需求,经济能人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制约甚至干扰了本土化文化能人的生产。第三,我调查研究的范围相对狭小,调查结果只能说明所在调查区域内,本土化文化能人确实还没有得到人们公认,但并不意味着更大范围内,也没有乡土文化能人。第四,由于该镇人口出生率低,经济又相对发达,他们对教育的选择能力较强,加上现在交通发达,没有处于先发位置的民办教育事业被其他处于先发位置的教育事业挤压和取代,这也是本土化的文化能人难以诞生的重要原因。但如何使经济发展与文化成长相协调,确实需要有文化能人来引领。

[1]有必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地位指标相关性过高,会造成多元地位实质性的单一化,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比如“胜者通吃”、“权力通吃”、“财富与权力的互通”等社会现象大量存在,就是多元地位指标实质上单一化的后果。地位指标具有合理相关性就比较重要。

[2]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或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二级市场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粗暴、没有升迁机会。

[3]王春光.社会流动与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4]福柯认为,社会空间有表示知识或能力的等级的“理念”空间,有表示价值或成绩的空间、物质的空间、大学或教室空间等。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66.

[5]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42.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515.

[7]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285.

[8]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47.

[9]所谓规训“造就”个人。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93.

[10]彭拥军.教育对农村人口社会流动能力的影响——基于阶层背景实证材料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J].2007(8):47-53.

[11]我参观湖南岳阳的张谷英村和其他一些同样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村落,都发现了这种或这类对联,由此看来传统文化渗入乡村曾经是广泛而深入的。

[12]甘肃省会宁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也是有名的高考成功县,但该县的经济社会状况并没有随着教育的成功而走向发达,而是越来越陷于贫困之中,人们发奋读书的直接目标就是离开这个贫困的地方。

[1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31.

[14]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5):20-30.(www.xing528.com)

[15]翟学伟.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J].社会学研究,1993(4):74-83.

[16]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4(6):49-58.

[17]林聚任.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重建——当前社会关系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04-105.

[18]这种类型的研究已经有人做过。王春光认为,在外地形成村落的这类社会流动,是流动者用于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它们体现的是社会结构变迁的不协调性和不同步性。

[19]为行文方便,本书中多沿用旧称“村长”。——编者注

[20]胡顺延,王先洪.古泽云梦的城边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

[21]彭拥军.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2]彭拥军.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3]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1.

[24]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父母,老师或同辈群体中的知心朋友是常见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25]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也叫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为人们提供了社会表现的礼仪样式和规则,恰当的印象整饰是人际交往的辅助手段,是个人适应性的量尺。

[26]吉尔伯特,卡尔.美国阶级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18.

[27]最典型的要算湖南常德的曹湘凡,曹从1987年到2006年断断续续参加高考12年。他认为参加高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参见“一个农民的高考人生”。

[28]格伦斯基.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9.

[29]以上数据参见李强的《当代社会分层和流动》以及赵德昌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30]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555-558.

[31]杜里-柏拉.学校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1.

[32]杭特.教育社会学理论[M].李锦旭,译.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417-420.

[33]彭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江苏高教,2009(5):95-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