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旗渠第四期工程胜利完工

红旗渠第四期工程胜利完工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2年10月20日,总干渠最后一期工程——第四期工程开始。红旗渠工程自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后,第一、二、三干渠的规划勘测设计,均由省、专署水利勘测设计部门指导进行,工程的质量明显提高。第四期工程还有几处艰难的工段,英雄的林县人民亦逐一战胜了各种困难,胜利完工。

红旗渠第四期工程胜利完工

1962年10月20日,总干渠最后一期工程——第四期工程开始。该期工程渠线较长,任务较大,因此参加的公社较多,由城关、合涧、原康、小店、东姚、采桑、横水、河顺、东岗、姚村10个公社承担这一期的修建任务。

经过两年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村形势明显好转,各社队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群众修渠的劲头足,任务完成得既快又好。工地共上民工9200人,每人每天生活补助费由0.2元增到0.5元,粮食品种搭配细粮多于粗粮,民工生活较前提高,早上吃蒸红薯、喝米汤,中午吃玉米面疙瘩面条汤,晚上红薯小米稠饭。每隔3天,中午能够限吃两个二两的面馍(白面、玉米面),以改善生活。在施工中,整顿和划分了作业组,每组2~3人,配备工具,明确包工定额,验质收工,多劳多得,多得多吃。这样,提高了工效。

由于建渠资金非常短缺,县委决定,利用各社队农民外出包工搞建筑业的传统技术优势,组织建筑队外出挣钱。这样,县里成立劳力管理组,对外出的施工队,由生产大队、公社办理外出申请手续,如果施工队跨省搞建筑,县劳力管理组向省介绍,省里负责办理手续。县和公社各提取施工队工资的2%作为管理费,剩余部分的90%归集体,每交2.5元或两元记一个劳动日,参加农业集体分配;10%归个人。这个方法筹集了相当一部分资金,“1963年当年外出建筑业总收入已达1800余万元。”[18]外出建筑业的收入,有力地补偿了红旗渠建设资金的不足。

这时,上级领导对红旗渠的建设也开始重视起来。为了查明红旗渠灌溉工程发展灌溉的条件和工程现状、研究技术与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该工程今后的勘测设计任务与要求,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安阳专署水利局、林县水利局组成联合查勘组,于1963年4月20日到5月15日,对总干渠和灌区重点工程及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勘查调查。最后,写出《河南省引漳入林红旗渠灌溉工程查勘报告》,河南省根据这一勘查报告,编制了《河南省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续建设计任务书》,省计划委员会将红旗渠工程设计报请国家计委审批。国家计委通知:委托中央水利电力部审批。是年12月5日,中央水利电力部下达《关于引漳入林灌溉工程续建设计任务书的批复》,决定:引漳入林灌溉工程的设计由省审批,报部备查。[19]从此,红旗渠工程列入国家基建项目。消息传到红旗渠工地,建渠民工欢欣鼓舞,干劲倍增。从此,红旗渠工程从资金上、技术上都得到了加强。

红旗渠工程自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后,第一、二、三干渠的规划勘测设计,均由省、专署水利勘测设计部门指导进行,工程的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期工程还有几处艰难的工段,英雄的林县人民亦逐一战胜了各种困难,胜利完工。这几处艰难的工段主要是:

1.打通盘阳洞

总干渠到盘阳地段时,一座高山拦腰挡道,要凿一个长243米、高4.7米、宽6米的隧洞,水才能通过去。凿洞任务由采桑公社的南采桑、南峪两个大队承担,从东、西两头同时开凿。由于山石软硬不一,全靠一锤一锤地敲打,一炮一炮地崩。炮放小了工效低,炮放大了容易坍塌,这就要求民工有过硬的技术。

和泥不是一个轻巧活儿,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技术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和泥时混进一个豆粒大的生石灰蛋,垒到墙里就等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灰球见水就爆,把石缝拱出来,就会形成窟窿。由于所修之渠流有20多个流量的水,压力很大,到那时,堵这个窟窿则非常困难。勾缝民工都知道:“掏缝三公分,上下左右掏干净,随扫随掏用水冲,验收批准才勾缝。”锻料石的民工都会背:“石质好,五面净,横顺竖直合口缝。”和泥民工都会说:“淋好灰汤选好土,泼层灰汤上一层土,闷大堆,和好泥,当天不使当天泥。”

凿洞开始,进展比较顺利,当洞的两头各凿到30米左右时,南采桑连负责的西洞口,突然发生冒顶事故,塌下的石方堵住了施工现场。

如果停止凿洞修明渠,要多占很多盘阳村的土地,根本不符合在修红旗渠时县委要求遵循的3条原则:修渠又修路,少占地,不毁树。在这关键时刻,领导干部首先钻进洞里,接着连队干部群众都跟着进了洞,他们首先用铁钩把洞顶的活石除掉,而后和民工一起出渣抬石,直到把堆积的石渣抬完,开始了新的凿洞打钎放炮战斗。

采桑公社所担负的盘阳洞及1303米明渠,度过了寒冬严夏,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1年零15天的昼夜奋战,胜利完工。

2.建设皇后沟渡槽

渠段不断向前延伸,大渠通到赵所村时,遇上长达80米宽的山谷,名曰“皇后沟”。当时,钢材和水泥都很紧张,设计人员于是设计了一个石拱结构的大渡槽。合涧公社组织3个大队修建。这个渡槽长80米、高20.06米,面对这样大的建筑物,任务十分艰巨。开工后,技术员严把质量关,亲眼看着一块块石头搬运到工地,垒在渡槽上。槽墙每上升一层,都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由于各方面努力,渡槽顺利落成、和总干渠连贯在一起

3.建筑白家庄空心坝

总干渠线穿过连绵不断的山岭沟谷,到白家庄村西时被100多米宽的浊河拦住去路。该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断流,汛期洪水达上千个流量。浊河的流向是由西向东,渠水则要由北山脚下横穿浊河到达南山脚下。浊河的河床和渠线在一个水平线上,渠底设计高程与浊河底平交。既不能架渡槽,也不能修涵洞。要使红旗渠通过去,首先就得解决渠水和河水交叉的矛盾。若使渠道再向上游绕行穿河底修筑涵洞过河,渠道要低于洪水位,不易防洪;若向下游移建跨河渡槽,投工投资太大,并且河床沙卵石覆盖层较深,当时经济又十分困难,也不容易取。如何解决河水和渠水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交叉而又互不影响的矛盾,成了总干渠修建中的一个要害问题。

1960年2月,这个空心坝由东姚公社修建,后因总干渠分期施工,人员转移暂停,1962年10月由姚村公社续建。

县委和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实地勘测,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制定了3种新的施工方案,并对3种方案分析和比较。

第一种方案,是把渠线移到浊河下游,造成河床低于渠线的形势,再照过去的老办法,架设渡槽,使渠水通过。可是,这里的浊河成“喇叭口”状,越往下游,河床越宽。渠线向下游移得近了,渡槽孔眼低,河水过不去;移得远了,渡槽就要加长数倍,工程浩大。加上浊河下游地基条件又差,施工困难,建成渡槽需要的时间太长。

第二种方案,是把渠道顺河岸向上游绕,使渠线低于河床,然后在河床下面修一个钢筋水泥的涵洞,让渠水通过。这个方案的缺点是渠线延长太多,并需要大批钢材和水泥,需时太长,造价也太高。(www.xing528.com)

第三种方案,主张渠线不动,横贯浊河修明渠,这样可以省时省工。但浊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冬春河道无水,渠水可从明渠通过;而汛期山洪暴发,又势必冲毁明渠,使渠水断流,不得不再重新修建。这个方案太消极,这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大自然

这3种方案都没有通过。但是,虽然都不成立,但在“不成”中都包含着“成”的因素。只要坚持不懈,就会迈出第二步,第三步,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技术人员带着3个方案,又到现场去,从北山爬到南山,从下游跑到上游,查水情,看水势,深入当地群众调查,并联系渠首截流的实践,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终于大胆设计了第四个方案:一个双孔空心滚水坝方案。即:在河床上修一个与河道交叉的空心坝,那坝的肚子是空的,坝心过渠水,顶部过河水,让洪水从坝上流,河水渠水各行其道。它使渠水由北山进入坝中,越过浊河转向南山,坝长155米,坝体呈弯曲弓形,既能使水流畅通,又可增强抵抗上游水压的能力。设计坝高6米,顶宽7米,底宽20米,坝基深埋1~2米。坝体内的输水涵洞采用双孔拱形结构,每孔宽3米,高4.5米,过水流量25立方米/秒。这是一个理想的方案,解决了总干渠与浊河相互交叉的矛盾,成为当时设计工作中的一个创举。

空心坝方案虽然解决了河水和渠水交叉而又互不影响的矛盾,但是,要建成还有许多困难。根据当地群众的反映,浊河一到汛期,河水暴涨,最大流量超过1000个,再加上河床坡度陡,洪水的冲击力很大,空心坝能不能经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就成了空心坝能否建成的关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委领导和技术人员根据多次建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拱形孔眼能经得住桥面重压的经验,把坝的空心内顶也设计为拱形。但坝心内顶建为拱形,虽然提高了承压能力,而空心坝宽达8米,拱券跨度大,拱高必然增加,空心坝必然成为一个高大的拦河坝。这样一来,大坝以上就会变成一个大水库。空心坝怎么会经得住这么多水的压力呢?

设计人员和建坝民工知难而进,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们从清基到垒砌,每一个工序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充分估计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空心坝设计初步完成后,设计人员又总结过去建设拦河坝的经验,对大坝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作了充分估计。汛期河水大涨,洪水从大坝上溢流跌落下来,对坝基冲刷力一定很大,给大坝带来危险。为减轻汛期洪水对空心坝的压力,确保大坝安全,又把原定8米的拱券改为两个各4米跨度的拱券,拱券跨度小了,承压能力增大,仍能保持红旗渠总干渠应有的宽度。同时,由于跨度小了,拱高相应降低,大坝也就随之降低,水库的存水量也就由大变小,水对大坝的压力也减小了。这样一来,空心坝的承压能力相对由小变大。另外,在大坝的下面修一个20米长、103米宽的消力池,使洪水从大坝上先滚入消力池,再翻上河面,可以大大杀掉来势凶猛的洪水的劲头,保证空心坝的安全。

这样,技术人员群策群力,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设计出了书本上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别具一格的石砌双孔拱形溢流空心坝。空心坝是红旗渠上比较大,而且比较特殊的一座建筑物。这个设计方案既能顶住洪水,又能省工省料。县委批准了空心坝的设计方案。

社员们说干就干,1963年冬,在县委的支持下,拿着自己设计的图纸,一场修建双孔拱形滚水空心坝的战斗打响了。

垒砌这么长的大石坝,加上铺底、镶帮、修消力池等一整套附设工程,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需要几万方石料。为了确保大坝的安全,每一块料石都认真进行挑选。太行山是一座石山,但好的料石并不是不费力气就摆在眼前的。修渠社员把近处山沟、河滩的石头起完了,才仅仅凑集了几百方。到十几里以外的山坡上去搬,要浪费很多劳力,耽误很多时间。浊河两岸倒是有两架石山,不过峰高峭壁险,悬崖攀登难,要上山取石,需要有无畏的胆量和巧妙的方法,更需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登山英雄来承担这个艰巨任务。

为了寻找无风化裂缝、石质坚固的好料石,寨底村“神炮手”常根虎一马当先,置生命于不顾,带领几个民工,飞悬崖,走峭壁,冒着寒风大雪,脱下棉衣鞋袜,双手抠着岩石,脚趾蹬着石缝,披荆斩棘攀登在耸立的扁山上,爬到工地附近山峰的扁垴上放炮崩石,为开采料石艰苦战斗。在他的带动下,20多名斗山闯将也爬上山顶,整天在山上到处察看放炮门路。他们发现南山上有一道通天直缝,是个很好的炮位,于是他们每天都是腰系大绳,悬在50多丈高的崖岩上,轮锤打钎凿大炮眼。山高沟深,冷风终日刮个不停,他们的手和脸都被冻裂了,衣服被石头磨破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他们整整凿挖了一个月时间,终于沿山缝打出了一个16米深,直径两米的拐弯大炮眼,装炸药2500多斤,一声巨响崩下石头12000多立方,彻底解决了垒砌用料不足的困难。

料石问题一解决,修渠社员个个是石匠,垒砌工作就不在话下了。为保证工程质量,民工们又一丝不苟,一锤锤,一钻钻,很快把块石打成垒砌需用的料石。在垒砌中,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采用50号水泥沙浆垒砌方法,护砌大坝的块石都采用了破灰泥挤浆垒砌,缝口全用水泥勾缝。

副县长、总指挥部指挥长马有金对此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抓得很紧,他认为,如果明年汛期一场洪水下来,水火无情,空心坝被吞没,自己则是罪人。为此,马有金召开民工动员会,亲自讲质量问题,要求建造空心坝时,施工必须认真,不可麻痹大意,绝不劳民伤财。他自己亲自动手,掂上撬子别开石头,看看用泥浆如何,如果没有挤足浆,他就要求立即返工。

在挖空心坝时,遇到潜水层和流沙层,前边挖,后边淤,民工们分设小堰挡住流沙,并加快速度排水,终于清到河底基石,迅速用水泥沙浆垒砌。工匠们筑坝时除垒砌用足泥浆外,还用大撬插入石缝摇晃,做到泥足浆饱。他们以高标准和高质量,做了一个敢和河水抗争的空心坝典范。

经过艰苦奋战,1964年4月,高6米、宽20米、长155米的双孔拱形滚水空心坝竣工。整个工程,“共挖石5624立方米,砌石16296立方米,投工13万个。”[20]自从竣工以来,经过长期放水的考验,空心坝的质量完全合格。

对于这一独具匠心的创造,有人写诗《空心坝》赞道:“庞然怪物卧河床,激怒山洪掀浪狂。人造天河穿大坝,强逼漳水忘东洋。远观瀑布白花溅,近看珍珠碧海藏。巧匠神工天地换,交叉引水又一章。”[21]

当年夏季,恰遇上一场大暴雨,浊河陡涨,洪水奔腾咆哮,直泻而下,夹带着大量的泥沙和卵石,朝大坝袭来,汹涌澎湃的洪水从大坝上翻跃而过。空心坝经起了洪水的考验,它在洪水的凶猛冲击下,仍然屹立河心,岿然不动,徐徐的红旗渠水依旧穿过空心坝而流。1975年,这里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这是对空心坝的一次特大考验。但这次特大洪水袭击后的空心坝,没有裂缝,没有下沉,没有变形,依旧傲然挺立在浊河之中。

4.修筑南谷洞渡槽

大渠穿越浊河后,又要横跨露水河谷建一个大型渡槽,该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大坝下游765米处。1960年2月,由茶店公社承建。在这里修建渡槽,一是渠内要满足红旗渠通过25立方米/秒流水量,二是槽墩要经得起水库和露水河排泄最大1000立方米/秒流水量的冲击。这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又一大艰巨工程。

在备料石的过程中,在两崭崖壁上崩出了坚硬的红岩石,当时工地50多名石匠,只善于锻青石(石灰岩石),而不善长锻红石。茶店公社分指挥部请老石匠传授锻红石技术,以师带徒,培训工匠80名,摸准红岩石的特性,顺利地完成了砌槽备料石任务。槽基下挖4.9米,遇到硬石底,然后进行回填垒砌,渡槽下部10个桥孔全部顺利合龙。正准备垒砌渡槽墙时,因总干渠第一期工程任务紧急,把人全部调走。1961年6月复工后,为了在汛前完成任务,除茶店公社外,又从河顺公社调来250名民工,团结协作,紧张施工,8月中旬渡槽竣工。

1964年12月,红旗渠总干渠第四期工程胜利建成。至此,从渠首到分水岭所有大大小小的工程建筑全部完成,全长70.6公里的渠道,全线贯通。这4期工程工作量很大,“共完成挖砌土石方量856.86万立方米,其中挖土石322.53万立方米,挖石416.6万立方米,砌石117.73万立方米。”[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