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南考古:南海诸岛历史遗迹研究的三十年成果

海南考古:南海诸岛历史遗迹研究的三十年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多学者通过研究南海诸岛历史遗迹,证明了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历史,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南海诸岛历史的认知,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具有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侯毅、吴昊探讨了南海历史遗迹和文物发掘、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法理意义,从政策层面论述了南海历史遗迹和文物开发利用的措施。

海南考古:南海诸岛历史遗迹研究的三十年成果

众多学者通过研究南海诸岛历史遗迹,证明了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历史,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南海诸岛历史的认知,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具有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1974年和1975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对西沙甘泉岛唐宋居民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一千年前,我国广东等地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对西沙群岛的水源、气候、地形、物产等已经有相当认识,选择在此长期居住。(186) 何纪生详细描述了西沙群岛上残存的古庙遗存,介绍了珊瑚石古庙的两种建筑结构以及庙内的神像和供器,分析了庙宇的不同名称及其代表的含义。考察庙址、文物渔民传说,他认为某些庙宇的建造年代可以从近代追溯到明代,其间不断地增建、重建和修缮。(187) 郝思德初步分析探讨了甘泉岛唐宋居民住址、珊瑚石古庙等西沙文物,指出这些文物传递的历史信息证明了我国对西沙的主权。(188) 韩振华、李金明介绍了西、南沙群岛和东沙岛上的娘娘庙和珊瑚石小庙及其所代表的历史,他们认为西、南沙群岛上原先都有砖瓦所建天后庙,日法占据时遭到蓄意破坏,现存的这些庙宇是中国先辈渔民在岛上居住、活动的证据。(189) 陈进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国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庙宇史迹及其分布、基本情况、文化变迁,并进行翔实考辨。他认为文化是国与国之间宣示领土主权的重要依据,庙宇既是中华文化在南海诸岛的重要载体,又是我国沿海人民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标志和见证。(190) 侯毅、吴昊探讨了南海历史遗迹和文物发掘、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法理意义,从政策层面论述了南海历史遗迹和文物开发利用的措施。(191) 李钊、韩飞根据历年考古发现所见的海南渔民开发南海的遗物、遗迹以及文献记录和渔民口述,简述了海南渔民开发南海的历史。(192) (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