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南岛海防考古:三十年回顾

海南岛海防考古:三十年回顾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南岛的海防是中国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海防整体发展的历史几乎是同步的。海南岛沿海地区的海防设施,经过几百年历史,大部分都已遭毁坏或消失,残存下来的遗迹尤为珍贵,加强海南岛海防遗迹的考古研究对海防史、边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为明清时期环海南岛海防设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海南岛海防考古:三十年回顾

我国海防形成的历史相比边疆防御要晚得多。漫长的海岸线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处在一个完全不设防的状态。至迟到元代,我国海防基本形成,这与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掠夺有关。元末明初,沿海防御基本形成了初步应对倭寇的体系。明代末年,海防的对象从防御倭寇,转变为应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新兴的海上殖民国家。清代海防基本沿用了明代的海防设施。海南岛的海防是中国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海防整体发展的历史几乎是同步的。海南岛沿海地区的海防设施,经过几百年历史,大部分都已遭毁坏或消失,残存下来的遗迹尤为珍贵,加强海南岛海防遗迹的考古研究对海防史、边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海南岛的海防情况,除海南各县市地方志(154) 的记载外,考古工作者开展了大量与海防相关的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

1979年,琼海县会山公社村民在加琶岭发现一门铜炮,之后广东省博物馆专业人员前往调查,根据会山铜炮的器形和炮身铭文推断,该炮应为明代晚期所铸,或许是琼海港口炮台遗物。(155) 1992年7月,海南省文管会组织人员对海口秀英清代炮台开展考古调查,调查清楚了炮台的主体结构和附属设施的布局和保存状况。(156) 2009年11-12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对洋浦神头港的烽堠遗址进行了发掘,掌握了该烽堠的基本修筑过程,根据出土遗物对比,推断其年代应为16世纪初明代中后期所建。(157) 2011年8-12月,海南省博物馆、中山大学南中国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环海南岛明清时期海防军事设施”课题的田野调查,共发现和调查了烽燧、城址、堡垒、炮台、驿站、驿道、渡口等遗址36处,其中烽燧遗址26处、城址3处、堡垒1处、炮台4处、驿站1处、驿道1处(临高县的昌拱村烽燧、龙豪村烽燧、美下村烽燧、博纵村烽燧、龙富村炮台、儋州市的黑石墩烽燧、瓜兰村烽燧、新龙村东和村西烽燧、儋州故城、白马井炮台、洋浦炮台、田头驿站,昌江县新村东烽燧、双墩烽燧、大风墩烽燧、青岭台烽燧、棋子台烽燧、地牙楼烽燧、石港塘烽燧、昌化古城、新城村堡垒、官路田驿道、昌化江大丰渡口,东方市墩头村烽燧、鱼鳞洲烽燧、小洲塘烽燧、九龙墩烽燧、踏田烽燧、英潮墩烽燧、四更台烽燧、马岭烽燧,乐东县中灶烽燧、黄流烽燧、望楼岗炮台、新一村烽燧、乐安故城)。本次调查为明清时期环海南岛海防设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58) (www.xing528.com)

郝思德对海南岛已知的明清时期海防军事遗存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明代烽燧和清代炮台遗址,同时分析了海南岛明清海防军事遗存的分布特点和形制结构,并探讨其历史价值。王育龙综述了明清时期全国和海南沿海防御的形势和概况,总结了“海南岛明清时期海防军事设施”课题的发现和成果,并对遗存的年代进行分析推断,最后详述了海南岛发现的烟墩、炮台和城址。(1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