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省后,海南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为配合基本建设,海南省文物局(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各县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大量考古调查,对部分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1992年12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抢救性发掘海口市龙舌坡宋代石棺墓1座。
1993年3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工作队、陵水县博物馆(4) 为配合陵水福湾开发区建设,对东起赤岭,西至干教坡,北至古楼坡,南达陵水湾范围内的古遗址开展调查。发现古楼坡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福湾村汉代瓮棺墓葬群1处,唐代珊瑚石棺墓群1处和唐宋伊斯兰教徒古墓群1处,还有近代军事海防设施9处。4月-5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工作队、琼山市博物馆(5) 在海口市琼山区灵山镇抢救性发掘明代砖室墓3座,出土珠饰、陶俑、陶镇墓兽、陶墓志、墓碑等随葬品。(6) 6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工作队、琼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位于海口市永兴镇狮子岭的唐氏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墓群共有古墓20座,年代跨越宋、元、明三朝,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是南宋光禄大夫唐震、其夫人孙氏及南宋琼山县(现海口市琼山区,下同)尉唐叔建和夫人的合葬墓,这是海南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南宋古墓。8月,为配合东方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东方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对昌化江邻近东方大广坝(Ⅰ-Ⅳ号)新石器时代遗址开展调查、发掘,共采集文物标本140余件,以陶片为主,多为夹砂素面褐陶,均为手制,器形以罐为主,流行桥状耳。出土少量动物骨骼,部分有人工加工痕迹。
1994年3月,为配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建设,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琼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位于琼山市灵山镇和美兰乡之间的机场场址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明清村落遗址1处,古墓葬群3处,明代石冢墓6座。
1994年12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陵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位于陵水县英州镇军屯坡村南沙丘上的一座因建筑施工遭到破坏的唐代珊瑚石椁墓进行抢救发掘,出土珊瑚石雕人像1件,铁矛、铁削3件,少量泥质灰陶罐残片。
1995年7月,为配合陵水县福湾开发区的经济建设,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陵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联合组队对开发区内的赤岭港海滨国际度假村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和试掘。勘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发现一批汉代瓮棺墓和唐代珊瑚石棺墓,试掘了3座瓮棺墓和2座珊瑚石棺墓。
1996年11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儋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儋州市光村镇东北半岛的沿海地带新隆村,调查发现石棺墓23座,抢救清理了其中2座,墓中未发现骨殖,属于二次葬。根据随葬遗物推断其年代不早于宋代。
1999年5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口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位于海口市金牛岭公园西北角高岗地上的明清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11座,出土随葬品共计177件,有陶器、瓷器、金器、铁器等,另发现明代墓志2块。
1997-2000年,为编写《中国文物地图集·海南分册》,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组织人员在全省19个市县开展了第二次文物普查和复查,新发现古遗址和文物点400余处。至此,基本上摸清了全省古代文物遗存分布的情况,为探讨和研究海南古代文化的年代发展序列,开展遗址发掘,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和线索。
2002年4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陵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陵水县包春岭坡下发现的明代夫妻合葬石棺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银簪、金耳饰、金戒指、鱼形金箔片饰等随葬器物。
2002年12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陵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陵水县椰林镇县政府办公楼的后院内发现的明代石椁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内残存少量人骨遗骸,出土有铜簪、戒指、镯、环、梳、箔片饰及筒瓦等随葬器物。
2004年1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儋州市博物馆对儋州市洋浦开发区发现的宋代石椁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魂坛、铜钵、铜钱等随葬品。
2004年8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亚市博物馆为配合三亚大隆水库建设,对水库淹没区进行考古调查,在毛村、三毛村、二龙村共发现文物点7处,采集到石斧、石锛、石凿、夹粗砂黄褐素面陶片等新石器时代文物和青瓷片、青花瓷片、铜钱等遗物。
2005年4月,为配合昌化江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建设,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昌江县博物馆、东方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昌江、东方、乐东三市县约2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33处古文化遗址和遗物点,按年代和采集遗物可分为4种类型:1.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的信冲洞化石地点。2.以新园、那都、翁毛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有肩石斧、有肩石锛、梯形石锛和夹砂红褐陶、黄褐陶及泥质红褐陶片等遗物。3.戈枕、排岸、大仍等汉代遗址,发现几何印纹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和红陶,有拍印方格纹、刻划水波纹、弦纹等纹饰。4.唐宋遗物点,采集有青釉瓷片、黄褐釉瓷片等。(www.xing528.com)
2005年8月,为配合西环铁路叉亚段提速改造工程的基本建设,海南省文管办、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亚市博物馆、乐东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对工程沿线的三亚、东方、昌江、乐东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遗址和遗物采集点13处。其中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7处,采集到有肩石铲、有肩石斧、有肩石锛、梯形石锛和夹砂红褐陶罐、陶盆,夹砂黄褐陶钵残片等遗物。汉代遗址1处,采集有几何印纹陶罐、陶瓮及夹砂红褐陶罐、夹砂黑褐陶罐残片等遗物。唐宋遗址4处,发现龙泉窑和同安窑的瓷罐、碗、碟残片。三亚羊栏伊斯兰教徒古墓群1处(唐-元),约有30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2005年11月,海南省文管办、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美榔双塔西约100米的宋代灵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中发现石室木棺墓已被盗,仅出土带盖魂坛2件、青黄釉鼓腹小罐1件、残陶屋2件、宋代铜钱2枚。墓道上部立有“故姊陈仙化台”石碑。
2006年4-5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配合昌化江大广坝水电二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对水渠工程用地范围内的东方市新园村遗址和昌江县大仍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06年5-6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昌江县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人员为配合昌化江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建设,对工程所涉区域进行考古调查,此次调查收获颇丰,发现信冲洞化石点1处。在昌江县七叉镇保由村附近的混雅岭和燕窝岭发现2处旧石器遗物点。
2007年9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口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位于海口市遵潭镇安久村西北坡地的南宋家族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2007年10-12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陵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位于陵水县光坡镇移辇村东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同年12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为配合海南东环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对文昌县文城镇湖美村的一座南明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
2009年4-5月,受三亚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委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崖城镇古城墙和水南村盛德堂(裴晋公宗祠)进行调查试掘。
2009年11-12月,为配合海南洋浦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项目,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项目用地和相关海域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和水下考古勘探,在儋州市三都镇社兰村西北近海处发现古代烽堠1座。2010年3-4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此处烽堠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1年3-4月,为配合陵水县英州镇土福湾军屯坡的工程建设,受海南省文物局委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陵水县文体局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陵水军屯坡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代瓮棺葬3座,珊瑚石椁墓3座,采集有几何印纹陶片、夹砂陶片、青釉瓷片等遗物。
2011年7-8月,受海南省文物局委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安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定安县古县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12年5月,为配合海南西环铁路建设,受海南省文物局委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考古队伍和沿线文物部门相配合,对海南西环铁路沿线范围用地进行实地文物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调查工作中,在三亚市崖城镇梅东村青岭发现一处遗址,地表采集陶片、瓷片遗物较丰富。11月,考古队对该处遗址进行发掘,遗址内未发现地层叠压关系,出土和采集遗物包括夹砂灰陶、灰硬陶、青瓷、白瓷、青花瓷等,年代跨度较大,分为汉、唐宋、明三个时期。
2014年4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陵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陵水县黎安镇黎丰村安置房工地发现的2座瓮棺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7年7-9月,受海口市文物局委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迈仍村的“石室仙踪”火山石洞及其周边遗迹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探明火山石洞成因,摸清遗迹分布,考证相关人物故事。
2017年4月-2018年5月,为配合万宁神州半岛的基本建设,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分4次,对位于万宁市东澳镇踏头村的新石器时期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在神州半岛C05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范围地块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石器,明确了踏头遗址的地层堆积及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