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指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负责医疗废物回收、贮存、交接处理工作,严防医疗废物流入社会。科室负责指导医疗废物发生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工作,紧急组织人力、物力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及时向医疗废物管理小组报告;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时贮存及院内交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和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负责组织科室内部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配合医院感染科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他问题,做好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科室安排早班、晚班清洗间特定岗位负责兼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对本岗位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均应履行相应职责,各科室主任对本部门医疗废物的卫生安全管理履行管理职责。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交接签名等,在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做好医疗废物院内转运交接工作;和运送人员应共同清点废物种类、数量,填写医疗废物内部流转三联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来源(科室)、废物的类别、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等项目,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流转联单一式三份,医疗废物产生部门、医疗废物转运专职人员、暂时贮存管理部门各保存一份,保存时间3年以上。
医疗废物每次转运后,对医疗废物收集点和使用的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洗,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并记录清洗消毒时间和操作人员。
(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要求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别置于有明确标识的包装物和容器内。
(2)盛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警示标识、中文标志和密闭加盖的专用容器。各种垃圾袋颜色要符合要求:黄色垃圾袋盛放医疗废物,利器装入利器盒内;黑色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
(3)必须严格按照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原则上不得混合收集。严禁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4)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其他锐利部分用后应立即投入利器盒,剩余部分直接投入内衬有专用黄色垃圾袋的回收容器内。抽血后注射器和输血导管,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5)其他能够引起刺伤、割伤人体皮肤的医用锐器废弃物,必须直接投放入利器盒内收集。利器盒放置点应便于就近丢弃。
(6)玻璃安瓿,投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标明“损伤性废物”集中回收。
(7)针药盒和一次性注射器等的外包装等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纸塑类物品不属于医疗废物,放置在黑色垃圾袋内,按生活垃圾回收处理。
(8)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棉签、棉球、纱布、引流棉条、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帽子及其他各种敷料类等放置于黄色垃圾袋,集中放置于换药室专用密闭容器内或定点放置。
(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如吸痰管、引流袋、手套等,使用后直接投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放置于污洗室专用密闭容器内或定点放置。
(10)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达到专用包装袋或容器的3/4时,应当及时将专用包装袋或容器严密封口,系上中文标签,并统一弃放入加盖的周转箱内。封口后若发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增加一层包装并再次封口。放入包装袋或利器盒内的医疗废物不得取出。
(11)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特殊感染病例使用后的医用垃圾应双重包装,与普通医用垃圾分开放置。
(二)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
(1)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否使用专用包装袋、利器盒;转运箱是否破损、泄露,有破损的转运箱严禁使用。
(2)检查每个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上是否标有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立即予以改正。
(4)医疗废物转运结束后在指定地点及时对转运工具进行消毒和清洗,并记录清洗消毒时间和人员,不得使用未经过消毒和清洗的工具贮存医疗废物。
(5)与医疗废物转运人员交接的医疗废物,核对无误后,执行三联单签收。
(6)严禁将医疗废物自行运出本单位转让、买卖等。
(三)医疗废物管理人员防护(www.xing528.com)
1.防护要求
(1)收集处置医疗废物时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收集时要防遗漏、泄露和流失。
(2)在产生、分类收集、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必须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旦发生刺伤、擦伤等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上报,并根据种类与受伤害程度,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跟踪随访。
(3)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换。
2.职业防护流程
(1)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穿防水胶鞋(近距离操作或可能有液体溅出时佩戴护目眼镜)。
(2)工作完成后:脱手套→洗手→脱口罩→脱帽子→脱胶鞋→脱工作鞋→淋浴。
3.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 配备碘伏、75%酒精及生理盐水以备急用。
(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的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0.5%碘伏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2)皮肤污染:立即用液体皂和大量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并用适当的手消毒剂消毒。
(3)黏膜污染:用大量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有效氯1000mg/L浸泡30分钟。
(四)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紧急处理预案
对于在产生、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不得发生泄漏、流失、扩散和意外事故,一旦发生,按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泄漏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1)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环境污染事故,立即保护现场并上报医院感染办公室,下班时间报行政总值班。
(2)相关科室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污染现场进行封锁,做好防护,尽可能减少污染扩散,保护好周围人群。
(3)消毒供应中心组织专人对溢出、散落的医疗垃圾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同时根据污染情况,采取有效安全处理方法进行场地消毒。消毒工作应由污染较轻区域向污染较重的区域进行,待彻底清洁和消毒后,再对清扫工具进行消毒。
(4)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品和用具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5)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清理人员的身体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按照职业防护处置流程进行紧急处理。
(6)医院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院应按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48小时内上报至当地卫生、环保等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7)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环境污染事故者,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性质,明确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并按医院相关制度追究其事故责任,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