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争精神集中体现在攻克技术难关上。俗话说:“万事开头难。”1958年开始核潜艇技术探讨时,中国整个国家的工业和科技条件非常薄弱,可谓一张白纸,一穷二白;原来想求助外援,但苏联停止对中国的一切技术援助,给刚刚起步的核潜艇预研带来巨大的困难,我国科研人员被迫在逆境中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核潜艇工程是中国核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一项重点工程。周总理曾亲自对核潜艇专家说过:核潜艇很复杂,比两弹还复杂,核潜艇就包括两弹……你们要把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做好这项工作……
最初参加潜艇核动力堆研究设计的科技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从各专业转过来的。为了完成核动力的研究设计任务,都要从头学起,但他们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决心。我国开始研究探索核潜艇时,可供学习参考的技术资料是少之又少,特别是核动力方面的资料更缺。各承担单位发动大家按各自专业搜寻国外报道的蛛丝马迹,哪怕得到一张有参考价值的照片和玩具模型都如获至宝,反复琢磨研究。
核潜艇研制初期使用这种手摇计算机
这项空前复杂的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核潜艇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从陆上的各生产厂家、设计研究所到海上的核潜艇、远洋测量船,再到天际太空,都留下了核潜艇人攻坚的印迹,洒下了核潜艇人登攀的汗水。他们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道道难关面前没有退缩,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www.xing528.com)
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初期,计算绘制工具和试验设施简陋落后,从事核潜艇设计计算时,大量的数据都是用计算尺甚至算盘计算的,有的还要用笔算等手段来完成。以后才有了少量的手摇计算机,有时计算一个方案要不停地摇一个月,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第一艘核潜艇实行边研究、边设计、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的“五边”方针,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核潜艇工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敢于碰硬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核潜艇诞生和发展的历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创业史,体现了一种奋争精神。之所以说“奋争”而不用“奋斗”,是因为“奋争”在表达“奋斗”精神的同时,体现了与时间赛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争”两个字里包含着“创业、自立、奋斗、拼搏、求实、攀登、创新”等丰富的含义。
中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在试航中(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