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11 月20 日至1986 年2 月18 日,中国海军“长征-3”号核潜艇首次完成了90 昼夜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也称长航),航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其中大部分时间为水下航行(最长的一次水下连续航行25 昼夜,创造了人民海军潜艇远航史上的奇迹),超过了美国“海神”号核潜艇连续远航83 天零10 小时的纪录。
“长征-3”号核潜艇属于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是“091”型核潜艇的第3 艘(舷号“403”),刚刚交付海军使用,便承担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1985 年11 月20 日上午10 时,“长征-3”号核潜艇松开最后一根缆绳,离别军港,驶向海洋,去开拓中国潜艇尚未涉足的航迹。
“前进四!”艇长孙建国清晰地下达口令。顷刻,艇艏扎入水下一米多深,一叠一叠弧形的波浪向两侧闪开,形成一个一个圆形花环。舰桥下,舷边两侧两个硕大的漩涡呼呼作响。舰艉螺旋桨搅起的浪花,仿佛是海底的珍珠和白珊瑚,成串地跳出水面,形成一条喷银溅玉的雪莲。
这次最大自持力考核是检验攻击型核潜艇的重要设计指标之一,其目的主要是考核核潜艇的装备能否满足90 昼夜的连续使用,同时锻炼部队,积累对核潜艇的组织指挥、操纵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经验。内容主要有:检验核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检验艇员长期海上生活的体质消耗情况,检验各种装载(如水、电、再生药板、化学药品、高压空气、各种油料等)的实际消耗,检验远航食品和被装的配备标准,获取长期水下航行后舱室剂量辐射和空气污染数据等。
出航前,“长征-3”号副艇长程文兆自豪地与核潜艇合影
参加核潜艇长航的人员共125 名,执行这次航行任务的第11 艇员队是中国组建的第一支核潜艇艇员队,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已经换了好几茬人。时任海军潜艇基地副司令员的杨玺曾是第一任核潜艇艇长,在这次长航中担任海上总指挥和临时党委书记;核潜艇艇长孙建国是1983 年初任职的,他在回忆文章里曾经写道:“有幸参加这次试验,倍感无上光荣。”他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中国核潜艇是头一次连续进行90 昼夜的航行,水下长航随时充满着风险,虽然我国核潜艇已经尝试过几次30 多昼夜的航行,但毕竟时间短,缺乏更多的经验积累。为了确保长航的成功,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核潜艇里,在海军领导机关的办公大楼里,都充满了期待。
这样长时间的海上远航试验,不仅是对核潜艇机械设备的考核,也是对人员体力和意志的严峻考验。长期在水下封闭的环境里生活,为了保证空气的新鲜,他们尽量不吃蒜、葱、韭菜等有异味的食物;数百台机械运转时发出隆隆、轰轰的响声,艇员们在高温、高湿、噪声和空气混浊的环境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疲劳、失眠、厌食侵袭着他们的肌体。在这样的水下环境中,有两盆带到艇上的花草没出20 天就蔫了。
鱼雷舱室里的水兵
90昼夜的航行,并非一帆风顺。有几次上浮到海面航行时遇到八九级大风,偌大的核潜艇在海中好像是一片树叶,在浪涛中颠簸摇摆,人员在舱室里像醉汉一样站立不稳,90%的艇员晕船呕吐,有的吐出了黄水和血丝,但没有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岗位。在核反应堆控制屏前的几名“学生官”(泛指大学生军官)一边紧紧盯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仪表盘,一边不时地呕吐。有的休更艇员为了不摔下来,便把自己牢牢地绑在吊床上。
水下航行是很枯燥的,有个艇员出航前录下了女友唱的《十五的月亮》等歌曲反复播放;艇内收音机播放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也会使艇员们感到比以往更加亲切;核潜艇偶然的上浮也会激起一片企盼,水兵们多么盼望能登上舰桥吸上几口新鲜空气呀。被获准出去“放风”的艇员,在登梯前要交出水兵手册,并从值更官手里接过系有红绸布条的牌子挂在脖子上,而后才能登上舰桥。当水兵们轮换爬到舰桥上后,都会利用那短暂的时间,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让心肺清静清静,让头脑清醒清醒;烟瘾大的更是不失时机地深深抽上一两根烟。水兵们在舰桥上看见浪花、海鸥、蓝天、白云,顿时感到这一切竟是那么的美好。
中国核潜艇上早期使用过的24小时机械铜钟
尽管面临着许多很大的困难,但和有些险情比起来,这些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一次,潜艇正在按预定深度潜航,在海底犹如一条巨鲨,游刃有余。突然,潜艇断电,后辅机舱蒸汽安全阀起跳,220 ℃的高温蒸汽在30个大气压的推动下,带着尖厉的响声向外喷射。情况万分紧急,必须立即切断气源。副机电长果断命令:“关闭左、右隔舱阀!”辅机军士长等人冲过去,被水雾笼罩的舱室早已一片迷雾,他们在灼热呛人的蒸汽中,握住烫人的隔舱阀拼尽全力地关闭。这两个平常要用电动机才能转动的大阀门,大家竟然用双手转动了120多圈——终于关闭了阀门,阻止了蒸汽的进一步肆虐。当险情排除后,英雄们却昏迷过去了。他们的脸被蒸得通红浮肿,手被烫得血肉模糊……
中国核潜艇准备下潜
长航中,有一次甲板上的扶手钢缆被风浪打断,残留的钢缆随着风浪拍打着艇体,发出叮当的响声。为了避免这根钢缆卷进螺旋桨带来更大的危险,需要一名水兵冒着风浪,在摇摆幅度达到几十度的溜滑钢板上砍断那段残留的钢缆。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许多同志争先恐后地请战,而在这个紧急关头,一名副艇长不由分说地站出来喊道:“谁也不要争了,我去!”他在腰上拴了两根绳子,一手持一把“太平斧”,一手抠着艇体上的一个个流水孔,慢慢地在甲板上艰难地爬行。他用绳子把自己绑在甲板的流水孔上,身体浸在冰冷的海水中,肆虐的浪涛不断掠过他的头顶,拍击着他的身躯。在这寒冬里,他僵冷的手紧握着太平斧,一下一下砍着指头粗细的钢缆——当他完成任务回到舱室时,战友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英雄。
“长征-3”号长航中,一天突然接到核潜艇发生故障的报告——在远离祖国的万顷碧波之中出现这种情况,这实在太危险了。一旦排除不掉,后果不堪设想。
挂在铁壁上的日历告诉人们,那天恰好水下远航70 昼夜。按照上级的规定,航行70昼夜,即是完成任务。这时有人悄悄拉着杨玺的衣角劝阻说:“杨司令,怎么样?不行就返航。”“返航?”杨玺转身瞪了那人一眼严肃地说,“是的,返航是容易,我们这时候返航,将意味着中国核潜艇自持力考核失败。我们是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上的水兵,一定要经受住大海的考验,向祖国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返航的电报咱们不能发!”
在严峻时刻,杨玺和孙建国双眉紧锁、绞尽脑汁,极力想办法排除故障。惊喜!奇迹!核潜艇终于恢复正常。
70!80!90!这次航行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水下长征”。
核潜艇在海上航行的前70 昼夜,艇员身体普遍较好,可以进行正常的操作和活动;但是70 昼夜后,艇员们的体质明显下降,产生失眠、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血压降低等现象,官兵们的饭量减了一半,平均每顿只吃二三两;人的生物钟也开始错乱,有的睡不着,有的睡不醒,浑身无力,艇员们的体力达到了极限。这恰好也验证了美国核潜艇之前的试验结果:就人员的耐力而言,远航潜艇的最佳航行时间为60 昼夜左右。
参加长航的部分水兵
核潜艇在无垠的海面航行时,偶有海豚或鲨鱼好奇地跟随。一天,有6 条两米多长的海豚出现在核潜艇的前面,仿佛在为潜艇开路护航。它们跳跃着,忽而穿越水面疾速前行,忽而潜入水中无影无踪。但它们不离开潜艇左右,跟随着潜艇转向、加速……看到这些,舰桥上的水兵们发出一阵一阵喝彩。
在关键时刻,是继续前进扩大战果,冲过极限,还是“明哲保身”,返回港口?艇政委在官兵中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90%以上的艇员选择了继续航行,向90昼夜冲刺。他们发誓要像中国女排一样,捧个奖杯,拿块金牌,打破美国潜艇的远航时间纪录。
在狭小的会议室里,临时党委书记杨玺及时召开党委会议,积极做艇上骨干的思想工作。在干部们的带领下,全艇官兵士气大振:“核潜艇金贵,驾驭核潜艇的人不能娇贵!”“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
时任“长征-3”号核潜艇艇长的孙建国在舱室里为大家鼓劲
于是,一场生动活泼的“团结奋战创佳绩”教育活动迅速在全艇展开,大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艇政委和副政委都深入到各个战位促膝谈心,官兵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全艇叫响了“再接再厉,争取胜利”的口号。
长航中恰逢新春佳节,为了让大家过个愉快的节日,艇上组织干部战士利用休更时间包饺子,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录制下来在除夕夜为大家反复播放。这些自编自演、兵味儿海味儿家乡味儿十足的节目,引起大家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在耐力极限的考验下,全体艇员打起精神,一鼓作气,勇敢地跨越了极限。时任艇长孙建国回忆说:
“核潜艇里没有白天和黑夜,我们只能凭着挂在各岗位上的24 小时铜钟判定昼夜。到后期,多数艇员浑身乏力,吃不下,睡不着,或是睡着了起不来。尽管这样,艇员意志不垮,一上岗就精神十足。有的为了解困,就往太阳穴上抹风油精;有的嚼干辣椒,以此刺激神经。”
在核潜艇上,用水是比较充足的,但是长期在海上生活,为了保证造水机的正常使用和减少水下航行的污水排放,对生活用水还会人为地加以限制,规定十几天洗一次澡,每人的洗涤时间不得超过5 分钟;饮用水也是每天定时供应。
水兵们在核潜艇里阅读自编的《海上快报》
在90 昼夜的航行中,大家以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宣传队为榜样,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水下文体活动,如编印《海上快报》,成立水下广播站,举办“水下摄影展览”、长航知识问答、猜谜活动和水下演讲会,放映激发斗志的电影、录像片,举办体育比赛和棋类比赛,写长航日记,甚至举办了一次水下舞会,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海上文化生活,鼓舞了士气,释放了压力,减少了疲劳,激发了艇员们必胜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海上快报》编发的《水下长征诗刊》用诗词抒发情感、鼓舞士气,表达为“09”(“09”是中国核潜艇的代号)献身的精神,收到了特殊的效果。官兵们拿起笔,追逐90 昼夜的航程,描绘两万海里的航程。一首首小诗像一朵朵小花在战风斗浪中怒放,像一簇簇浪花洁白无瑕,像一片片珊瑚绚丽多彩。那些或情意融融或心潮激昂的诗词和对联贯穿始终,给枯燥的舱室带来大海的浪漫、蓝天的惬意。
航行中,共收集到各种题材的诗歌近200 首、对联100多副,是中国核潜艇艇员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发表诗词最多的活动,也成为这次自持力考核航行中的又一“之最”。(www.xing528.com)
这些刚毅的水兵从心窝窝里迸发出来的诗联曾经与海浪共鸣,在茫茫大海中传遍了核潜艇的每一个战位,像一阵一阵海风吹拂着每一个人的心,现在读起来仍令人激情澎湃、回味无穷。
核潜艇离开港口时,艇长孙建国以一首《念奴娇》,庆贺“403”号(即“长征-3”号)核潜艇胜利出航:
“晴透千里,天公笑,东岭拂去尘草。寒港如春,平似镜,更有官兵轩昂。废寝备战,为九十日,众助八方好。关怀激励,立群飞渡挥毫!别云魂断忧愁,抛出军令状,水中拼了。六方同舟,偏向险,青壮年华多少?显出英豪,佩剑准备好,巳时发号。百二十五,雄姿英发离岛。”
随着在海上航行时间的延长,艇员们的思乡之情渐渐萌生出来。一名副机电长两年没有回家探亲,女儿快两岁了都不知爸爸是啥模样,他以深情的笔触给爱妻写了一首情诗:
“怅望大海沉梦思,花落絮败断肠时。艳春易失勿易远,夜夜难眠明亦迟。条条归心随雁去,每每春梦唯我知。寄意寒星传佳语,鹊桥重会是何期?”
还有一些诗句表露着思念之情:
“新春不夜城,未闻爆竹声。夜喧望星空,唯有思乡情。”
“良宵佳节话除夕,醒来却是相思梦。归心似箭飞千里,嫣然回眸是归程。葡萄美酒千百盏,元宵月夜长航情。”
“归心弦上箭,思念梦中情。碧波追明月,佳节倍思亲。”
在水下征途中,核潜艇迎来了1986 年元旦。为庆祝佳节,很多水兵挥笔写下了大量对联,表达了125 名官兵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抒发了艇员们为“09”事业献身的壮志豪情,展示了水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海上过元旦,浪歌鱼跃,无酒心也醉
水下庆佳节,艇舞人笑,有曲情更高
血汗洒海疆,辛苦为谁?为国旗军徽振奋
海水洗征程,幸福在哪?在〇九部队扎根
仰望天空遥祝亲人幸福美满
俯首战位盼望机械隆声清馨
核潜艇海底安家承蒙日月相送
神官兵舱中熟睡感谢风浪轻摇
骑蛟龙劈波斩浪上下一心难中取胜
逐海燕欢歌笑语官兵同舟苦里有甜
机隆隆笛声声将士勇创千古业绩
风萧萧浪滔滔铁鲸驰骋万里海疆
核潜艇即将胜利返航,全艇上下一片激奋,孙建国高兴地填词《卜算子》:
“南去追秋高,北来迎春兆。满岸鞭竹照夜明,庆我归来早。赤道已环游,四海忽觉小。之最夺来志未酬,定到合恩角。”
在航行接近尾声时,每一天都是在疲惫、忍受和期待中度过的,第86天、第87 天、第88 天,在海上的最后两天,有多名艇员相继发生极度疲劳性休克,但他们都咬牙坚持,直到潜艇上浮后向军港靠近,直到看到祖国的海岸线。
核潜艇基地杨玺副司令员向前来迎接的海军首长汇报
核潜艇返航前,所有人都理了发,穿上干净的衣服。当英雄潜艇徐徐驶进军港时,码头上已经是军乐高奏、鞭炮齐鸣,人们都在挥手致意,迎接长征勇士们凯旋。孙建国在舰桥上激动但从容地指挥着潜艇向码头靠拢,他在扩音器前,眼含热泪地大声说:“同志们,不要趴下,我们已经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艰巨使命,我们要站着迎接祖国的检阅!”这铿锵有力的声音立即通过传话筒传遍了每一个战位,全体将士们群情激奋,等待着踏上祖国的土地。
潜艇缓缓停靠在码头上后,艇员们急不可耐地用力把缆绳抛向码头,一条条缆绳像一只只孩子的手臂紧紧缠住母亲的身躯。首先从舱口出来的是杨玺副司令员,他虽然疲惫但满怀激动地稳步走向海军领导,立正并行举手礼,报告胜利完成任务后,所有勇士们拖着虚弱的身躯,振作精神,一个接一个地钻出舱口,接受祖国的检阅。
“403”号核潜艇的军官与迎接的领导在码头合影
1987年《人民日报》对核潜艇长航做了报道
孙建国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里写道:
“试验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在试验中深深感到有一种既无形又有形的巨大力量在推动着试验,这就是被许多人称颂的‘09 精神’……它是团结协作、科学求实、勇于探索、顽强拼搏、勇于牺牲的精神,是它为试验开辟了一条胜利的航线。”
1987年元旦,新华社发布了题为“我核潜艇首次远航告捷”的消息:
“我国海军核潜艇首次远航训练获得圆满成功。潜艇部队干部和水兵驾驶着核潜艇,在辽阔的海洋上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创造了我国海军潜艇水下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的纪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