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巨鲸猎洋:核潜艇带您探索6.2事件

巨鲸猎洋:核潜艇带您探索6.2事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灾人祸给刚刚起步的核潜艇预研带来巨大的困难,并使中国依赖外援研制核潜艇的步伐戛然而止,被迫在逆境中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核潜艇研制初期的技术人员在简陋的房子里工作有人说我国核潜艇是“啃着咸菜造出来的”,这固然是一种形容,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初期那些年确实是在饿着肚子搞核潜艇。核潜艇的关键是核反应堆。人们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巨鲸猎洋:核潜艇带您探索6.2事件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1958 年,中国刚开始核潜艇技术的探讨研究就“生不逢时”,各种困难接踵而来:首先是1958 年国内极“左”思潮的影响;接着从1959年开始连续遭遇3 年困难时期;再到1960 年苏联停止对中国的一切技术援助。天灾人祸给刚刚起步的核潜艇预研带来巨大的困难,并使中国依赖外援研制核潜艇的步伐戛然而止,被迫在逆境中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核潜艇诞生的历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创业史,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国要建造核潜艇的决心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核潜艇研制初期的技术人员在简陋的房子里工作

有人说我国核潜艇是“啃着咸菜造出来的”,这固然是一种形容,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初期那些年确实是在饿着肚子搞核潜艇。1958年的“大跃进”浮夸风使中国并不富饶的土地变成虚假的高产田,造成国家政策上的严重失误;三年自然灾害如雪上加霜,使中国经济建设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受灾的严重程度在20 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灾害史上,都是极不寻常的。直到50 多年后的今天,亲历过那个饥饿年代的中国人都感触深刻。

首任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对当年的清贫生活记忆犹新,他说:“(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困难时期,也是核潜艇研制最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充饥。”

彭士禄,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中国农民运动领袖、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建人彭湃之子。彭士禄很小时父母双亡,还被作为小政治犯抓捕关押过。后来,组织找到他并把他送往延安学习。1951 年,被派往莫斯科学习化工机械。后应国家需要,改行学习原子能核动力专业。

建成核潜艇,核动力专家做梦都想。核潜艇的关键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怎样设计和安装到潜艇里?怎样运行、维护和防止事故?这一切对中国的专家而言,都是空白。彭士禄遗传了父辈气魄,办事果断、敢于创新、事必躬亲、严肃严谨。对于核潜艇的设计思想、学术论证、系统设置、图纸描绘、试验运行,敢于尝试敢于拍板,同事们评价他为“彭大胆”、“彭拍板”。有同事说:“在决策中,他都是用科学和数据说话,从事业出发,不考虑个人利益,不推诿责任。”

人们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谦逊地说这个名号不该安在他头上,他认为自己“只是祖国的一颗螺丝钉”。

当时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每个月每人一斤肉、三两油,吃的是粗粮和清炖白菜、萝卜,而大部分时候是咸菜,营养不良致使人们体弱多病。时任潜艇核动力设计组组长的赵仁恺保留着这样一组数字记录:在少粮缺营养的最困难年月,全组45名同志中有27人生病(其中肝炎13人,浮肿14人),占60%;特别是反应堆专业小组,14人中竟然有11人生病。但他们仍然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工作。在这支英勇的“破冰之旅”中的所有科技人员,个个像垦荒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1960 年7 月,苏联撕毁和中国的所有技术协议,撤走所有苏联专家。当初从南方迁移到旅大市(现大连市)的150 多名科技人员面临的是北方粮食、副食的极度短缺。旅大地区提出“低标准,瓜菜代”的办法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科技人员到山区采集当地称为“菠萝树”的枯叶,装入麻袋拿回去碾碎,和在玉米粉或高粱粉里做成饼子吃。东北山区的冬季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刺骨,南方的同志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环境里要爬到树上采摘枯叶,其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昼夜奋战,加班加点,数百名职工家属精神饱满,全力支持,毫无怨言,置个人家庭和艰苦生活于脑后,一心一意要为国争光。

1969 年,在渤海湾的一个荒凉的半岛上从事核潜艇工作的工人、科技人员,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他们工资很低,加班也没有加班费,连自行车也买不起。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位工程师的妻子分娩前一天只能被搀扶着走到医院。由于医院人手缺少,设备简陋,临产时当丈夫的竟然还要进入产房亲自帮忙。(www.xing528.com)

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在20世纪60年代使用过的计算尺

中国第二任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从1958年开始使用的算盘

生活条件的艰苦相对容易克服,而创业中科研条件和经验的缺乏,成了真正的“拦路虎”。但是中国核潜艇的前辈们怀着报国之心、强国之志,在一无权威、二无经验、三无外援的情况下,不怕难,不信邪,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完全靠自力更生、自主设计在建造核潜艇。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对潜艇仅有的知识都是从转让产品中得来的,对导弹核潜艇仅仅都从情报资料中了解到一鳞半爪,在专业知识上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在中国核潜艇研制初期,是计算尺揭秘出神奇无比的核反应堆,是算盘珠拨动出千千万万个钢铁数据,是使用这些简单计算工具的人创造出感天动地的奇迹,他们为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铺就了通往胜利彼岸的道路。

在新中国诞生后的十几年里,虽然科技并不发达,国家并不强大,人民并不富裕,但人们似乎不知道苦,不觉得累,很少听到怨言,很少看到懒惰,为了国家只知道勤奋地学习、勤劳地工作、乐观地生活。人们都有一颗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奋斗目标,全国上下一心,才使得难度极大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

已故的中国核潜艇副总设计师赵仁恺院士在海上试航时曾写过一段浪漫而深情的话语:

“深夜,核潜艇在海域巡航。我坐在核潜艇的舰桥顶上,舷外浪花飞溅,海风拂面。我抬头遥望北方,祖国大地笼罩在夜色蒙蒙中。想此时,辛劳了一天的祖国人民,为了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在幸福中安心休息;嬉戏困累了的幼儿,正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甜甜地睡去——祖国一片宁静安详。心中不由得浮起:祝福您,我的祖国!我们的核潜艇正在保卫您,正在保卫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了您,我们愿意付出一切,再苦、再累,也值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