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巨鲸猎洋:核潜艇'库尔斯克'的灭顶之灾

巨鲸猎洋:核潜艇'库尔斯克'的灭顶之灾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演习是3 个月前就安排好的,演习方案中有一幕假设“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因事故躺在海底的情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出航前吊装鱼雷的过程更是令人沮丧。8 月12 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当日的演习任务是在战术背景条件下发射鱼雷。此后,俄海军司令部向新闻媒体宣布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消息。

巨鲸猎洋:核潜艇'库尔斯克'的灭顶之灾

库尔斯克”号巡航导弹潜艇,属于“奥斯卡-2”型,排水量达18 300 吨,艇长154 米,装有2 座核反应堆,配备24 枚“SS-N-19”型垂直发射的潜对舰巡航导弹。该型潜艇共建造了11 艘,“库尔斯克”号是1994 年10 月服役的第10 艘艇。2000 年8 月12 日,该艇因鱼雷意外爆炸沉没而震惊世界,这一事件被多个世界权威机构评为当年10 大国际新闻之一。

罗斯“奥斯卡-2”型巡航导弹核潜艇

一、出航前的“不祥”之兆。

2000 年夏,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远航归来,疲惫的水兵们上岸后脚跟还未站稳,又接到司令部继续训练演习的命令。演习是3 个月前就安排好的,演习方案中有一幕假设“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因事故躺在海底的情景。其他一切也早已设计好:首先,“米哈伊尔·鲁德尼茨基”号救援船接到救援命令,“风驰电掣”般驶向假想失事地点;然后,放下特种救生钟,艇员将从100 多米深的水下借助特种救生钟一个个浮出海面。整个援救过程应环环相扣,有惊无险,皆大欢喜。而恰恰就是这个不吉利的假想,使演习真的滑入了灾难的泥潭,而一切自救和援救手段又无济于事。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出航前吊装鱼雷的过程更是令人沮丧。当一枚绰号为“胖子”的“65-76”型笨重鱼雷吊至半空时,缆索突然断裂,重达4.5吨的鱼雷重重地砸在码头上。经检查认为没有可疑之处后,艇员们仍把它装进潜艇的鱼雷舱(首舱)。事后分析,很可能就是这枚鱼雷,成为核潜艇葬身海底的元凶。

二、意外爆炸撕裂核潜艇“铠甲”。

2000 年8 月9 日,北方舰队集结了包括“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内的30 余艘舰船,在北冰洋的巴伦支海拉开了军事演习的序幕。

8 月12 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当日的演习任务是在战术背景条件下发射鱼雷。11 时28 分27 秒,挪威卡拉谢克地震台记录到演习海区传来的一声爆炸,2 分15 秒后又记录到第二声爆炸,分别相当于1.5 级和4 级地震。

第一次爆炸与“库尔斯克”号开始发射鱼雷的时间几乎相同。艇长吉纳迪·利亚钦按计划应在11 时30 分开始用一枚试验鱼雷攻击“敌目标”,俄方当时误认为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正在发射鱼雷(搜索飞机和舰船后来没有找到这枚没有弹头、发射后应漂浮在海面的鱼雷,因为核潜艇没来得及发射它,它就已经被另一枚意外爆炸的鱼雷提前熔成了一块废铁)。直至12 日晚上,指挥舰始终没有接收到“库尔斯克”号的通信信号

13 日,坐镇指挥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演习总指挥、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上将向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上将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在指挥舰召开了紧急会议,分析与核潜艇失去联系的原因,随即展开了全面的搜寻行动。

14 日,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向俄总统普京报告了此情况,搜寻工作继续进行,使用声呐等确定“库尔斯克”号的位置。14 日7 时以后,俄深水微型救援艇发现了已沉入海底、向一侧倾倒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该艇的首舱(鱼雷舱)被强劲的爆炸力撕开一个大缺口,许多部位的特种钢像是被刀子切开的一样;船体上也有许多致命的裂缝,一条大裂缝从艇艏直插到指挥塔;艇上发射报警求救信号的装置已严重受损。船体周围未发现超量核射线。14 日14 时以后,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下令尽一切可能营救潜艇艇员。此后,俄海军司令部向新闻媒体宣布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消息。

15 日,俄罗斯成立了由副总理克列巴诺夫领导的事故调查委员会。此时估计艇上还有人活着,但由于船体横向倾斜60°,且逃生舱口变形,救生钟很难与其对接。

16 日,普京与克林顿通话后表示将接受外界帮助。

爆炸事故后的惨状

爆炸事故后的惨状

20 日,英国诺曼底先锋”号救援船装载着“LR5”救生潜艇及救援小组抵达出事现场,由于船尾部逃生舱口有一条严重裂缝,“LR5”救生潜艇也无法与其对接。

21 日,俄宣布停止救援行动,救援失败,艇上118 名官兵全部罹难。

三、核潜艇内曾有一场绝望的求生之战。

就在俄罗斯当局“不紧不慢”地讨论救援方案时,身陷“水深火热”之中的水兵们,尽管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但从险情出现到全军覆没的8 个小时内,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与死亡搏斗。一场徒劳的自救,一场无效的援救,谱写了一曲死亡悲歌,整个过程感人至深。

2000 年8 月12 日11 时15 分~11 时20 分,鱼雷兵们在做鱼雷发射前的准备时,发现一枚“胖子”鱼雷顶盖脱落,鱼雷班长伊利达罗夫立即向潜艇中央指挥台报告,同时按下火警按钮。艇长利亚钦马上发出事故警报并下令:“紧急上浮!准备发射‘胖子’鱼雷!”随即又向演习总指挥部紧急报告:“一枚鱼雷发生事故,请求发射。”潜艇快速上浮到潜望状态,按照事故警报程序,艇员们立即关闭了各舱室之间的密封舱门。根据战斗条令,艇长在非常情况下有权机动行事。此时艇长想尽快把这枚鱼雷连同灾难一起推出潜艇之外,他等不及上级回话,决定发射“胖子”鱼雷。在短短的几分钟里,艇上的高级军官们冲到鱼雷舱实施援助,然而,距爆炸只剩下几秒钟的时间了。

鱼雷舱在潜艇的艏部,火舌猛烈吞噬着鱼雷,氧气渐渐稀薄,人们感到呼吸困难,烟气熏眼。水兵们一面奋力灭火,一面艰难地将“胖子”鱼雷顺着导轨拖向发射管。从伊利达罗夫向中央指挥台报告至11 时28 分,大约有8 分钟的时间。在这最后可怕的8 分钟内,必死的水兵们试图制止爆炸,但没有奏效。

11 时28 分,一道耀眼的闪光把鱼雷舱照得惨白,而在这仅仅几十分之一秒的一闪之后,几乎与此同时发生了爆炸,舱室内的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鱼雷舱里的所有人瞬间化为乌有,永远找不到尸首。其中包括总队参谋长巴格良采夫上校、艇长利亚钦、政委舒宾、鱼水雷部门长拜加林等。

135 秒钟后(即11 时30 分15 秒),由于第一次爆炸引爆了鱼雷舱中的其他鱼雷,导致了一场更大的爆炸。威力强劲的冲击波把首舱摆放鱼雷的沉重台架连同未爆炸的弹药残骸抛到了第2 舱(其中一些残片竟重达数百千克,事后在第4 舱也发现了第2 舱的仪器残片),第3 舱、第4 舱,甚至第5 舱都被冲击波击穿,舱室“内脏”被彻底捣碎;第二次大爆炸摧毁了第5 舱以前的所有生命(全艇共有9 个舱室,第6 舱是核反应堆舱)。幸亏承压能力较大的核反应堆舱壁顶住了势头已经减弱的冲击波,保护住了核反应堆和后面舱室人员的安全。在那最后的135 秒内,3 舱至5 舱的水兵们根本来不及穿救生衣进入2 舱的“集体漂浮救生舱”。他们曾有过逃到艉舱的机会,但他们一个都没动,坚守到最后一刻,在第二次爆炸中全部牺牲。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跑到艉舱,势必要打开通向艇艉的隔舱门,这就意味着给强大的火龙打开了一条通道,极有可能危及核反应堆舱和后面暂时还有生存希望的战友们。

第二次爆炸时,核反应堆因失电而自动关闭熄火,进行自我保护。但爆炸毁坏了贯穿核反应堆舱的通风管和纵倾平衡水管,尚未冷却的核反应堆装置把涌进来的海水变成了蒸汽,弥漫在舱室。此时全船一片漆黑。5名核反应堆专业兵在离开第6 舱进入7 舱之前,在黑暗中用手动装置把核反应堆舱密闭门上滚烫的螺栓逐一检查拧死。他们的从容和司职精神令事故调查者震惊。当第6 舱的5 名艇员进到第7 舱时,海水和蒸汽已经紧随他们大量涌入。专家们事后估计,仅10 分钟,第7 舱内的水已齐腰深。

这时,全船只有第7 舱至9 舱有生命存活。而全船3 处“个人逃生舱口”都分布在潜艇前部的1 舱、2 舱和4 舱,但通往那里的路已被封死,只剩下唯一的紧急救生舱口在第9 舱。

第7 舱内,电和通信均被切断,地板开始崩裂,冰冷的海水继续涌入。通往8 舱的过道舱门被不知详情的另一方锁着,没有命令是不准随便打开的。由于对核反应堆情况不明,第7 舱指挥员、27 岁的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下令艇员们穿上防辐射服(每人的防护服上都缝有一块以颜色表明职务的帆布标签,后来人们就是按这些标签识别出尸体身份的)。

第8 舱内,弥漫着灼热的烟气,窒息的危险越来越近。他们此时完全可以撤到第9 舱的应急救生舱,但该舱指挥员萨吉连科在渴望生还的水兵面前,没有做出这个决定,他在等待7 舱伙伴的确切消息。

12 时46 分,现存人员中职务最高的科列斯尼科夫大尉被迫下令向第9 舱转移。第8 舱的难友打开过道舱门把危在旦夕的7 舱伙伴救出。然后,20 名疲惫不堪的水兵随身携带着氧气再生装置“B-64”、用于紧急上浮的呼吸器“IDA-59”,从过道舱门鱼贯撤向第9 舱。

12 时58 分,当时全船仅剩下的23 名幸存者集聚在9 舱。在108 米深的水下,他们面对死亡反而镇静起来。9 舱是最后一个舱室,他们已经没有退路,生死在此一搏。他们视第9 舱为救命舱,大家心里明白,在有限的氧气被耗尽之前,必须离开。接近冰点的海水在身边慢慢上涨,水兵们穿上絮有人造纤维的保暖衣,开始检查紧急救生舱口。糟糕的是,潜艇在爆炸(或撞击海底)时,救生舱门变形,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另外,水兵们还不知道,救生器与艇身的结合围栏处也出现了裂缝,即使打开舱门,也无法使救生器浮上海面。(www.xing528.com)

17 分钟后(即13 时15 分),一切努力宣告失败。水兵们最终也明白了一切:如果没有外援,只有等死,他们唯一可做的就是让死神来得稍晚一点。此时,科列斯尼科夫用铅笔在纸条上写道:“第6、7、8 舱的全体人员转移到第9 舱。我们一共23 人。由于事故,我们做出了这一决定。现在我们中的任何人都已无法升上海面。13 时15 分。”即使这样,绝望的水兵们仍在继续试图打开根本打不开的救生舱门,他们不断用铁器甚至拳头敲打着舱壁,发出微弱的求救信号,他们企盼奇迹出现。然而,水兵们哪里知道,在他们死后数小时,救援行动才开始。

15 时15 分,又是2 小时过去了,科列斯尼科夫在一张纸条上写道:“这里很黑,我试着摸索着写。生还的可能似乎没有。我希望有人能看到纸条。这里有在第9 舱的全体人员名单。2000年8 月12 日15 时15 分。”这张名单给后来的援救人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潜水员们知道需要打捞多少具尸体,并把确定死者身份的范围缩小了。

海军大尉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临终前留下的纸条

不知又过了多久(大概舱内已无任何光源,或钟表都已损坏),科列斯尼科夫写下了最后一段未注明时间的话语:“第9 舱23 人,感觉不好,二氧化碳使人衰竭。氧气再生药板用完了,我们坚持不了一天。”后来,人们在他的笔记中还发现了他写给家人的绝笔信:“申列奇卡(他对妻子的爱称),我爱你!不要太难过,给妈妈(岳母)代好,给亲人们代好。米佳。”

水兵们尽了一切努力试图自救,他们想延续生命的一分一秒,渴望外面战友的援助。在最后一刻,他们决定给再生呼吸装置补充原料。调查表明,这个本来可以延长他们生命的行动,却意外地加速了他们的死亡。3 名体力耗尽的水兵抬着装有再生药板的料槽开始作业,突然料槽倾翻,刹那间,氧化剂与混有机油的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又是一次爆炸。从死者身上的烧伤可以推断,3 名水兵和附近的人立即死亡,其余的人也未能活多久。爆炸使舱内不多的氧气燃尽,同时放出大量一氧化碳尸检表明,艉舱中大部分水兵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胖子”鱼雷爆炸后大约8个小时,“库尔斯克”号上已无人存活。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遇难官兵遗像

又过了4 个小时,救援行动才开始。但,一切都晚了。

2001 年10 月8 日,“库尔斯科”号由“巨人-4”号驳船从水下拖带至摩尔曼斯克的罗斯利亚科沃船坞,但被炸坏的艏部仍长眠在海底(为了减轻打捞重量)。

2001 年10 月23 日,“库尔斯克”号沉没了14 个月之后终于浮出水面。连同被打捞上来的还有22 枚“SS-N-19”型反舰导弹和2 座核反应堆。经检查,导弹完好无损,核反应堆也没有发生放射性泄漏,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打捞上来的水兵遗体至今不足100 具,其他尸骸仍不知在何方

四、“艇内鱼雷燃料泄漏引发爆炸”已成定论。

从打捞上来的残破潜艇看,破损的外壳均向外卷曲,说明冲击力是由内向外发出的,即致命的爆炸是从艇内起源的。

2001 年10 月29 日,俄罗斯政府事故调查委员会正式声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曾与外国舰船相撞的说法没有根据,首次承认沉没的直接原因是潜艇自身配置的鱼雷爆炸。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迪诺夫也说,从首舱的破坏程度看,只有鱼雷的能量可以撕破钢板。

2002 年6 月19 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是由于该艇携带的一枚鱼雷突然爆炸所致。后正式明确爆炸是因为鱼雷燃料泄漏。俄罗斯鱼雷专家分析,“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鱼雷使用的高浓度过氧化氢(HTP)燃料因某种原因泄漏,这种燃料与某些金属(如铜)接触后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分解成氢、氧和大量蒸汽。而高浓度过氧化氢接触热气后,又会膨胀5 000 倍,鱼雷外壳经不住高压而爆破,加之舱室里的氧气和氢气浓度过高而起火,又引发其他鱼雷战斗部爆炸。

2002 年,俄罗斯设计核潜艇的“红宝石”设计局通过实物试验,从对潜艇破损钢板的扭曲程度和残留物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英国地震台在爆炸事故发生时测出来的震动线形显示的也是典型的爆炸线形,而不是地震、火山爆发或硬物撞击所特有的线形,这是一个可靠的旁证。

五、“鱼雷燃料泄漏原因”说法不一。

人们已公认,“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是艇载鱼雷的燃料泄漏引起爆炸所致,但鱼雷燃料泄漏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澄清,这是问题的焦点。目前有几种说法:

一是受损的“胖子”惹的祸。燃料泄漏的鱼雷很可能就是那枚起吊时受损的“胖子”鱼雷,它在装入发射管之前就已经开始泄漏。

二是潜艇碰撞所致。可能是潜艇为躲避不明目标而一头撞向海底岩礁,导致艇艏鱼雷发射管严重变形,已上膛的鱼雷随同损坏,燃料从破损处流出。这个说法可以从水兵拉希德·阿鲁阿罗夫身上一份包在塑料袋里的遗书得到证明,上面说,导致潜艇撞上海床的第一次爆炸是一枚鱼雷没有发射出去引起的。

三是操作失误。可能有人意外地在舱室里开启了鱼雷引擎,引起高浓度过氧化氢燃料细管破裂。

也有其他一些说法,如:可能鱼雷发射管的出口盖未打开,造成鱼雷膛内爆炸;试验一种新型鱼雷时短路起火;爆炸的是艇上装配的另一种1956 年设计的、早该退役的“53-65”型鱼雷等。但这些猜测尚缺乏说服力,要想真相大白,大概需鱼雷舱打捞上来后才能见分晓。

令人吃惊的是,造成“库尔斯克”号的灾难还有更深层次的缘由。据2002 年2 月18 日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迪诺夫透露,“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原因是演习时艇上的官兵违反操作规定和北方舰队多年来无视正常操作程序。“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多年来一直在违规出海,艇上的应急救援装置根本不能正常工作。这次演习该艇是在紧急事态天线系统关闭的情况下出海的;释放事故浮标的支架没有按要求除掉,救生浮标因此无法浮出水面;艇上的“黑匣子”未按规定在鱼雷发射前的2 小时(即12 日9 时40 分)准时接通录音,“黑匣子”无法为事后调查提供任何帮助。

“库尔斯克”号失事后,俄罗斯对失职的军官和政府官员做了严肃处理:北方舰队的各级指挥官们已于2001 年12月被撤职的撤职、调离的调离。2002 年2 月18 日,主管武器发展规划的俄罗斯副总理伊利亚·克列巴诺夫被解职。

整理调查失事核潜艇残骸

(注:本文参考了2002 年第7 期《世界军事》转载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库尔斯克号是这样沉没的”一文。编译:包文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