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就像一个闷罐子,大部分时间是在漆黑的水下游弋,隔离了人与自然界的联系,使“罐子”里的人员享受不到太阳的光照,呼吸不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聆听不到与之共存的天籁之声。而且,活动空间狭小,生活内容单一,机械噪声时时侵扰,温湿度变化较大,医疗卫生设施相对较差。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较长时间,会对人员的新陈代谢、中枢神经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会使人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变差,应变能力减弱,工作效能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发挥。
对核潜艇艇员耐久力影响最大的是核潜艇的居住性。核潜艇的居住性包括舱室空间、舱室色彩、空气成分与温湿度、饮食、卫生条件、照明、噪声和振动等。另外,外界事物和突发事件也会影响艇员的情绪和斗志。在同样外界环境条件下,艇员的耐久力还取决于艇员个体的生理储备能力、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与艇员的意志和性格有关。
美国“鲟鱼”级核潜艇餐厅
1960 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进行了83 昼夜零10 小时的环球航行试验,随艇远航的美国海军医学研究所心理学部的负责人、哲学博士威布鲁对长期被封闭在艇内环境中从事单调工作的艇员们进行了连续的跟踪观察和测试,甚至详细地记录下他们的表情、动作、情绪变化以及士气和心理状态等,最后总结出可资借鉴的“艇员士气曲线”。
“海神”号核潜艇水下环球航行过程的“艇员士气曲线”
从图中可看出,“海神”号出发时,全体成员斗志昂扬、情绪高涨,这种良好的战斗气氛保持了半个多月,然后曲线急转直下,出现一个负值低谷。这是因为在第18 天时意外出现一名重病号,同时一台关键的仪器又发生故障,致使远航计划可能“流产”,这两个变故对兴致勃勃的水兵们好似泼了一盆冷水。后来因为病员被及时解救出,有故障的设备也抢修好了,艇员们的士气才在短暂的回落后很快得到恢复,特别是第20 天时核潜艇经过著名的合恩角,观看合恩角的活动使他们忘却了过去的困惑,同时激发了新的热情和兴趣。以后各种瞻仰圣地活动都在连续触动艇员们兴奋的神经。第40 天时,当他们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沉没的常规潜艇“海神”号附近举行追悼仪式时,乘员们面对永远不能回家的海底前辈,情绪达到了整个远航期间的顶峰,并将这种情绪化为无穷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但是,随着“好看好玩”活动的减少,特别是长期封闭生活的枯燥和环境的不适,艇员的体质逐步下降,疲劳的身躯和对家乡的思念逐步主导着他们的情绪,“艇员士气曲线”一路下滑。到第60 天的时候,艇员士气第二次出现负值,并且从此以后负值一直加大,再也没有恢复到正值。
从“艇员士气曲线”的测试可以说明这样几点:(www.xing528.com)
1.20 世纪60 年代,核潜艇远航的最佳时间为60 昼夜左右。这就为美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非战时巡逻时间规定为2 个月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这一试验结果对判定核潜艇的战斗力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
2.远航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对艇员们的情绪影响极大,特别要关注负面影响,及时扭转局势。
3.加强对艇员的思想鼓动和关心教育非常重要。
4.舒适的居住饮食条件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可以使艇员们的体力和情绪维持更长时间。
随着核潜艇的居住性不断改善、人员心理素质锻炼日趋成熟,现代先进核潜艇的连续出航时间已经延长为70 昼夜甚至更长。有的国家在进行核潜艇远航试验中表明:人员在核潜艇里连续待上大约20 昼夜以后,艇员逐步出现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操作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等;到一个月后,有大约一半人出现上述症状;大约70 个昼夜后,人的体质会明显下降,心理上也可能发生歧变,人员的忍耐力接近最低极限,并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可见,在核潜艇这个封闭的环境里,改善人员工作、生活的居住性和采取人性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各国都在生存环境上力图模拟自然界的“人造环境”,在人员心理上努力消除艇员们的郁闷思乡情绪。目前,法国规定核潜艇的最大自持力仍为60 昼夜,其他国家核潜艇的最大自持力多为70~90 昼夜。
知识卡
核潜艇长期航行返航后,艇员们身心疲惫,体能和免疫力降低,有的还出现“晕陆”现象,即持续的噪声性耳鸣和大地摇晃感,但一般集中休整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