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目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在演变的。在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的学校教育,皆以“明人伦”为其目的。这一宗旨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现实和目的。教育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致力于人才培养时都首先把教育目的的确定放在教育问题的首位。虽然,有些教育目的是由某些教育家提出的,但它所反映的始终是社会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在演变的。在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的学校教育,皆以“明人伦”为其目的。到了封建社会,儒家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以利“化民成俗”,“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近代实行新学制之后,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正式规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一宗旨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现实和目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
在国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使人接近善的观念,以实现他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发展最高层次的东西就是理性,教育目的就在于发展灵魂的高级部分——即理性和意志部分。
西欧中世纪,宗教神学作为精神支柱,统治着整个社会,同时也统治着学校。教会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僧侣,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骑士。这都是培养统治人才。
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提出了培养完善全面的人的思想。(www.xing528.com)
18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在与环境的接触中,通过多方面的兴趣,把道德的目的提高到支配地位上来,造就理想的人。
教育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致力于人才培养时都首先把教育目的的确定放在教育问题的首位。虽然,有些教育目的是由某些教育家提出的,但它所反映的始终是社会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