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51年学制改革:新课程教育原理探究

1951年学制改革:新课程教育原理探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1年的新学制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过渡性质的学制。1956年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要求教育和学制也作相应的变革。195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和妥当地加以改革的。”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发布之后,在具体执行中发生了不少偏差,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1951年学制改革:新课程教育原理探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旧学制已不能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大批人才,为了满足劳动人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是951年10月1日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示废止旧学制,实行中华人民井和国新学制。

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青年和成人初等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及各级政治学校、政治训练班等。

1951年学制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继承了解放区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取了旧学制中某些可用的东西,它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础,对发展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全国经济文化建设都起了重要作用。1951年的新学制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过渡性质的学制。1956年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要求教育和学制也作相应的变革。195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和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其改革要点是:

(1)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教育目的。即“党的教育工作的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即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这也就是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www.xing528.com)

(3)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1964年,中央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提议,强调推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农)半读学校同时存在,以利于在城乡普及教育。

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发布之后,在具体执行中发生了不少偏差,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到1961年,中央鉴于当时教育的严重状况,出台了“三个条例”,即“高教六十条”、“中教五十条”、“小教四十条”,遏制中国教育质量的下滑。到1963年前后,中国教育又开始步入正规,教育质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然而,好景不长。从1966年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冲击伴随社会政治运动席卷而来。1966年夏季揭开了全国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大革命由最初的统一思想步调、树立领导权威很快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全面内乱。学校作为文化教育机构,自然首当其冲。从1966年6月开始“停课闹革命”,学校再不是昔日育人的摇篮,而变成了革命的战场。朗朗的书声与严格的教学秩序从此不见。1968年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但执行者寥寥,且被严重破坏的学校要一下子恢复又谈何容易。其后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全国再无统一学制,统一课程,统一的质量要求,统一的升学考试。各省市各行其是,充分运用其自主权,在混乱的社会大环境、混乱的领导行为中进行着混乱的教育。大学学制缩短到三年、二年,实行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中小学学制缩短到十年(五、三、二制,六、四制)、九年(五、四制)甚至八年(五、三制)。中等教育几乎完全变成了普通教育。结果“十年内乱、整整耽误了一代人的成长”。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发展,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至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其中,与学制直接相关的有《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