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外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具有的价值功能是其他教育途径所无法替代的。
1.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三结合”的中介桥梁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必须和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做到手脑并用,把理论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参加工农业生产活动,与工农结合,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工农和向工农学习的思想品质。高校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开展扶贫活动等,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社会实践活动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与做其他工作同样,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人类认识总规律。正如列宁所提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毛泽东“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实践”的认识图式,学生的个体认识也要遵循这一普遍认识规律,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上,学生的实践主要不是为社会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具有教育因素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已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3.社会实践活动是塑造和构建学习主体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并且在实践中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即社会实践既是人的主体地位确立的最终途径,也是培养人的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了教师的主导性,从教学中教师主体逐步向学生主体地位的转移,学生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主体意识,这是课堂教学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三类内容构成:
1.以德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现德育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等。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
2.以智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教学实验、专业实习、咨询服务、扶贫培训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巩固书本知识,提高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教育。通过在工厂和农村建立教学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之路,在业务上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www.xing528.com)
3.以劳动教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主要形式是勤工俭学。它作为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点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通过工学结合,体脑并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勤工俭学也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手段。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有:
1.明确目标导向
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为一定的社会目的服务的。因此,我们在确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时,首先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原则。这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
2.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社会实践内容的确立,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这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提高学生群体社会实践效果和个体社会实践效果的重要保证。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只有很好地贯彻了“因地制宜”的要求,才能使主观符合于客观,并为实施“因材施教”原则提供前提条件。也只有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
3.重视综合效益
必须重视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效果和利益。由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部队、街头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科技服务和生产实习等活动,必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正确、合理地处理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归属,坚持综合处理效应原则,是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形势需要的,也是搞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服从教育效益。
4.实行宏观控制,微观放开
由于社会实践涉及面广,内容多,活动内容分散,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必须加强宏观控制,坚持社会实践活动的政治方向,加强统一领导。但同时又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社会实践基地有关人员的智慧,不断拓宽、充实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这样,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