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收集研究材料的重要性及方法

收集研究材料的重要性及方法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研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没有材料,等于无米之炊,研究工作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除了文献资料外,还要收集实际材料,这就要进行调查、实验、观察。

收集研究材料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研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

没有材料,等于无米之炊,研究工作就无法进行。材料一般包括文献资料和事实,即人们常说的死材料与活材料。

资料是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记录,包括公开的和内部的一切文献中的材料,如书籍、报刊、汇编、简报、图表、图纸以及其他一切非纸型载体的文献中的材料等。事实是指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以及对它们的描述。事实包括客观事实、经验事实和理论事实。经验事实又有直接经验事实和间接经验事实。

资料和事实,在方法科学中又常常被称为数据。数据的形式可以是数字、图表、符号等,也可以是文字表述。

除了直接经验事实可以通过身体力行和实验观察得到外,其他一切材料都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

材料对于研究者来说,相当于空气对于鸟的飞翔。“没有事实,你们就永不能飞腾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心机。”每一个研究者应该“用最勤劳的工夫去搜求材料,用最精细的工夫去研究材料,用最严谨的方法去批评审查材料。”恩格斯也说过,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经批评和审查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二)收集资料

学过文献检索课的人,收集资料应该不成问题。但真正自己要从事一项研究,有的人却不知如何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所以,有必要进行资料查找方面的专业训练。

1.收集资料的原则

收集资料不能乱抓,东查一下,西看一下,漫无目的,这样不但不可能全面得到所需资料,即使得到的资料也会有很多是无用的。所以,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心中有数,也就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由近及远,即先查找最近几年的资料,再逆时上推过去。因为有关方法、技术、理论性的资料,越近越有参考价值。第二,逐渐扩散,即先查有关专业或课题的核心资料,包括核心著作、期刊、资料汇编等,再逐渐扩大收集资料的范围,查找相关资料。第三,兼收并录,即不仅收集正面材料,也收集反面材料;不仅收集与自己的假设一致的材料,也要注意收集与自己的假设不同甚至相抵触、矛盾的材料。第四,注意收集原始材料,应尽可能不用第二次或多次转手资料,因为一个人对转手资料的背景及前因后果不清楚,就难以准确地使用它,用起来也不会理直气壮,会缺乏自信。而且有些材料转手之后,往往错误百出,用起来很危险。所以应尽可能查阅原始材料。当然,所谓原始材料也是相对的,只是最早的为好。

2.掌握信息源

其一,著作。包括教科书、专著、资料性和参考性工具书。教科书和专著是有区别的,但并没有严格界限。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专著比教科书更有参考价值。但不管教科书还是专著,都是比较成熟、比较稳定的既有知识,很难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的学科研究动态。所以,从事新课题研究的人员,主要阅读的是报刊论文

其二,报刊论文。报刊论文是主要的阅读对象。论文一般都是最新研究成果,发表速度快,内容新颖,观点鲜明,又为第一手资料。所以科技人员,包括从事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的人员,从书籍中得到的信息只占总信息资料的15%~20%,而从论文中得到的信息占65%~75%。(www.xing528.com)

其三,学术会议文献。目前,由于各学术团体越来越多,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也越来越多。全世界每年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不计其数。这些会议的论文、报告、纪要等及时反映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代表了本学科的研究水平,预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会议资料是研究人员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其四,学位论文。我国从197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来,发展很快。每年都有大批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生产出大量的论文。学位论文都是在导师指导下,经过教研室讨论确定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选题一般都能反映学科前沿,内容专深,有一定独创性,是很重要的参考文献

除以上几种文献资料外,还有科研报告、内部出版物、专利、技术标准、产品样本、图纸等。

3.查找文献线索

当前各个专业的书籍和出版物越来越多,一个研究者、一个图书馆很难全面收藏,查找起来很困难。另外,每个学科与很多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使文献越来越分散。据统计分析,许多学科的文献只有1/3发表在本专业报刊上,其他2/3分别发表在相关专业的报刊和根本不相关的报刊上。例如,经济学的文献,目前仅专业刊物就有数百种。如各大学的学报、综合性学术刊物、其他专业性刊物、普及性刊物等都发表了不少经济学的论文。所以要想准确、及时地查找到这些论文资料必须利用检索工具。这些检索工具就是手工检索工具和电子检索工具。

(三)文献阅读与记录

文献阅读的方法各人习惯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浏览。书籍、报刊太多,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细读。一本书与自己的课题关系不大,可以一目十行,很快翻过去。遇到有用章节再精读。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看报刊,浏览多于精读。有的刊物只看前面的目录就知其大概,遇到好的文章再细读。这是博览群书、掌握学科动态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2)选读。在浏览、泛读、速读的基础上,选择好的篇、章、论文或论文中的片断仔细阅读,认真分析领会,并做好记录或抄录下来。

(3)精读。对那些与课题有关的论著、文章及其他参考资料,要求读通、读透,真正地理解、消化,评价得失,汲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特别是在自己的课题或论文中要继承和批判的东西,一定要精读。冯友兰就主张把要读的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读书笔记的做法也没一定格式,各人可以根据习惯和爱好进行。但“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一定要做。不做笔记,读书再多也是无用的。比较常用的读书笔记做法是:①摘抄;②做题录或提要;③写读书札记;④做批语或符号。有时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在摘抄旁边加注批语。在阅读过程中,会偶尔想到什么,要立即记录下来。因为这偶尔想到的,却是理性思维的火花,是个人独到的见解,对于研究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科学研究所需要的,除了文献资料外,还要收集实际材料,这就要进行调查、实验、观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