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查解的问题种类繁多,许多问题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在此,我们将它们归纳为以下十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查字、词
汉语中字和词的数量极为庞大,形、音、义也非常复杂。目前,收字量最多的字典高达5.4万多字。收词最多的词典收词量已高达30多万条,但是,很难说已经包容了全部汉语的字和词;同一字、同一词还有多种读音、多种含义、多种形体,它们还有纵向、横向的变化;同时,依据构词规则,又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新词。因此,在日常学习、工作、研究中,查字解词的需要经常出现,解决这类问题,主要利用字典和词典类参考工具书。
1.查字
汉语中的字是构成中国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数量极多,不过,我们经常使用,或者最为常见的不到字总量的1/10。尽管如此,因为人们文化程度高低有别,难免碰到生字、难字,就需要我们学会和掌握字典、词典的使用方法和技能,以解生字、难字的疑难。
查字的目的是求音、寻义及其用法,就是要了解某字的读音、写法、确切的含义和使用法。常见的查字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汉字不会读,又不解其意
人们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碰到常见的字,却不会读,又不十分了解其含义。如我们常用的“荼”和“蜕”字,有许多人都读作“chᔓtuō”,对这两个字作何解释也不是很清楚。可以查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或查一般性字典,得出“荼”读音为“tú”,古指茅草的白花,而“蜕”查后得知读“tuì”。
(2)常用字中字形相似
平时阅读和书写时,对某些常用字,由于字形很相似,极易混淆,产生错读、错写。如“戍”“戌”“戊”“戎”四个字,它们在形体上只有稍许差异,有时记不清,出现读写失误。我们可查一般性字典、词典,可知这四个字的形体、读音及含义为:“戍”音“shù”,是军队防守的意思;“戌”音“xū”,是地支第十一位;“戊”音“wù”,是天干第五位;“戎”音“róng”,是军队、军事之义等。
(3)一字多音、多义问题
日常用语中有人往往因为多音字错读,或者多义字不会用,而成笑柄。如“会”“行”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其读音、含义有时难以判定,查用一般字典、词典,音和义便可一目了然。“会”读音为“huì”、“kuài”,如“会议”一词中读“huì”,而“会计”一词却读为“kuài”。“行”字用为“银行”时读为“háng”,如用为“自行车”读为“xíng”。
(4)简体字、繁体字对照问题
学习与工作中,常常遇到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对照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大量港台出版的书刊等文献,这些出版物都采用繁体字。故此,对繁体字认读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般使用《简化字总表》检字,或者使用《四角号码新词典》、新版的《辞海》、《汉语词典》等,可将繁体字化为简体字。而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简繁对照常用字手册》等,只能根据简体字查寻繁体字,使用时比较费事。
(5)冷字、僻字的查找问题
所谓冷字、僻字是相对常用字而言的,在一般学习与工作中,不常遇到这种字。冷僻字因人而异,有的人认为是冷字、僻字,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则不是,这跟人的学识、专业等有关。查解此类问题可使用一般的小型词典;如解决不了问题,就需使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等进行查解。
(6)汉字古义及古体字查找问题
研究中国古文化,阅读古文、古籍时,经常碰到有关汉字古义的查找、某些古字形体的辨认等问题。这类问题只用一般性字典、词典乃至《辞海》等工具书均难解其意。例如《商君书·农战》中的一句“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其中“劳”字查《现代汉语词典》属褒义词,而在此句中却属于贬义,用《说文解字》《中华大字典》等参考工具书,对其字的解释为“劳:懒也”,正合此义,恰与现代汉语的释义相悖。
使用汉语字典、词典时,对字、词的注音,共有三种方式。
其一,拼音法注音方式。如“文”字,用现代汉语声、韵母注音为“wén”,现今出版的汉语字典、词典,均用此种方式注音。
其二,直音法注音方式。该方式即是找一个常用、熟悉的字的字音,用它来标被注音字的字音。如“勘”注为“音刊”。《中华大字典》用此方式注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字典、词典,也常用此法注音。
其三,反切法注音方式。该方式用两个字的声、韵母来注一个字音。即是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合读成一音,并以反切下字声调为声调的注音方式。如“花”字,以“呼瓜切”注音,即前字“呼”的声母“h”,后字“瓜”的韵母“ua”,二者合音为“花”,就是hu+gua=hua。《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字典、辞典均用此方式来注音。
2.查词
词是语言中具有一定意义、有固定的语言形式,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词依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意思不同,又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是表示具有实际意义,或者是表达具体概念的词。虚词表示各种语法联系,或为语气、情感,或者是表达没有具体概念的词,它没有实际意义。本书内所讲的词,属于一般性的实词和虚词。
(1)查找现代汉语的词汇
学习和工作中,常常遇到关于现代汉语的词汇的疑难问题,这些词汇的查解比较简单,一般使用《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就可解决。如查“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见《共产党宣言》),其中,“不屑”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经查《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①认为不值得(做);②形容轻视。而《辞海》中也有相似的解释。
对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词,或者一词多义的词,利用词典,就能准确地辨识其词义。如“机关”一词,它有几种解释,经查《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①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②用机械控制的;③办理事务的部门;④周密而巧妙的计谋。再根据不同语言环境即可得出确切含义。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语言的发展,用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最好使用最新出版的词典,这样查解出的词思想性、科学性更可靠些。
(2)查找古代汉语词汇
对遇到难以理解的古代汉语词汇,可使用收词较多的大型词典,可解其意。如用新编《辞源》,它是专供查寻古代汉语词汇的专门性词典,也可以使用旧版《辞海》。例如:阅读《评人论“黔首”》一文时,不知“黔首”为何义,查旧版《辞海》,或查新版《辞源》均释义为:“黔首”,谓民也。另一说,黑巾蒙首,故谓黔。此外,查词的古义、语源及文言虚词,可使用旧字典、旧辞典,或者辞书,以及使用《辞源》《辞海》的新旧版本,都可解其意。
(3)查外语词汇
众所周知,科学和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没有国界之分,但是,语言却有很强的民族性。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繁杂多样,直接影响全人类的思想、文化、科学的交流。我们学习外语就是为了破语言的国界,学习和吸取国外的科学和文化的有益养料。然而在学习和阅读中,外语词汇经常成为拦路虎,要排除这些障碍,就必须查寻外语词汇。
譬如,学习英语,阅读英语文献,撰写英语论文,进行英语学术交流,经常碰到不明其义的英语词汇,这就必须查寻中英对照的词典。如果具有一定英语的读写能力,可直接利用英语词典。如《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词典》(简称《韦氏大词典》)和《牛津英语词典》;否则,只能使用英汉和汉英词典、词汇等工具书。若查找一般性词汇、词组、动词、介词等的用法,可使用一般英汉词典,若遇到较难、较大的问题,可使用《英华大词典》《远东英汉大词典》《新英汉词典》《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等工具书。
(二)查科技名词、术语与百科知识
阅读科技文献,往往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形形色色的科技难字、各类科技名词、术语及其有关知识,尤其阅读相关或交叉学科文献时,这些难题更为突出。而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诚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一丝不苟。甚至一字或一种符号的细微差别,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后果严重。在研究中、撰写科技论文时,对所遇到的难字、难词,绝不能不求甚解,更不能望文生义,不懂装懂。解决这些疑难,除了请教有关专家、学者,还可以利用有关百科全书、百科词典、专业词典等参考工具书。
科技汉字有的既表明专门学科的定义,又具有普通词的含义,但是,大部分科技汉字只表示专门学科的特定含义。如化学元素名称有铀、镭、钷等,动植物名词有獾、狼等专有名词、术语,均指各学科门类专门用语,它们之间有着明确分工、严格限定的科学含义,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创造、总结出来的简明语言,它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某事物的内容和形态的特点。如“常绿林带”“噪声(声学术语)”“能带理论(固体物理学术语)”等。
因此,无论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或是科技造诣渊深的老专家、老学者,在阅读科技文献,从事科研,或者撰写科技著作时,都会碰到不认识的字、词,弄不清其含义,常见形体不知读音,知音知义不知其形,或者知音知形不解其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查有关专业词典、百科全书、百科词典等工具书。
我国有关科技词典产生于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科技类词典数量少、质量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巨大发展。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科技工作不断深入,规模不断扩大,各学科的新名词、新术语大量涌现,对其专有名词、术语,要求规范化的工作正在深入发展,目前出版的各类科技词典、词汇,其所收集的名词、术语,都经中国科学院审定,更以各业务部门正式公布的名词、术语为准,可见这些参考工具书都有很高的权威性、准确性。我们使用词典时,应以近期出版的有关词典、词汇为主,并参考过去的工具书,或者与综合性百科词典、百科全书加以对照,查找到精确无误的解释。
(三)查找成语、典故、诗文和警句
古人赋诗作文爱引经据典,就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说服力,或为形象性表述。今人做诗、写文、演讲,也常用成语、典故,引用诗文、警句、格言等,以增强说服力、感染力。然而,如果不知所引的出处,不解原意,就不利引用,不能加深理解。现在具体介绍下列查找问题。
1.查找成语与典故
所谓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词组,如“求同存异”。所谓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成语和典故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的组成部分,它们语言结构简练,含义丰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过,有许多成语、典故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必须认真加以查解,方可利用。
查找一般成语典故可以使用综合性词典。如新旧版本的《辞海》《辞源》。收录较多、较全的词典有《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大词典》《世界成语典故辞典》等大、中型词典。如查“公而忘私”,查有关词典可得:“《汉书·贾谊传》‘公耳(而)忘私’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事。现在多用以形容全心全意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又如查“安乐窝”一词,可查得“宋代邵雍隐居在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时,给自己的住室所取的名字,后来迁居到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见《宋史·邵雍传》,后来称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安乐窝”。
2.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
这类词语都是流行于民间,在群众口头上广泛使用的比较定型的语言。所谓谚语,主要是指流行于民间的一些现成的固定语句,它有较强的事理性、简练性。就是说,它以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语法修辞上有一定艺术性,也称为一种熟语。如“人多力大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俗语,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也叫“常言”,方言色彩较强,又称为“俚语”。俗语的突出特点是通俗化、形象化,有的与谚语相似,也有的俗语可称为成语。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歇后语从形式上很好鉴别。该语一般由比喻语和解说语两个部分组成,即前半部分为形象比喻,好似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好似谜底,前后紧密结合,语言色彩诙谐、幽默,听起来趣味横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查找这三种语词,可使用《中国俗语大词典》《中外谚语分类词典》《谚语词典》《歇后语大辞典》《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等。
3.查诗文、警句、格言
诗文、警句、格言,都是古今中外著名诗人、学者和名家治学、修身、养性的至理名言,人们读后,不仅能深入浅出地理解其深奥的哲理,受益匪浅,又能教育人们、鼓舞人们,成为刻苦奋进的座右铭,使得人们的思想品德和修养,达到较高的境界。通过阅读这些诗句、警句、格言,还能获得美的欣赏与享受。如“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病树前头万木春”“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
人们在阅读报刊文章和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文中引用的诗词名句,查找这些名句一般使用新旧版《辞源》《汉语成语词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工具书。如查“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诗句,使用《汉语成语大词典》查得“唐·许浑《咸阳城东楼》里的一句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常用以比喻重大事件即将发生的气氛和迹象”。
又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用《辞源》在“萧萧”字条中,查到该诗句出于杜甫《登高》诗词中。
又查“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使用《警语名句词典》,查到该名句的意思:如果博学多识,但不知反省自己的作为,必然会干出不正当的事。说明了读书的目的,贵在加强自身的修养,出自《管子·戒》。
(四)查人物资料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与社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及各种活动家的实践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是该时代的杰出代表,是一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虽然不能改变客观世界规律,却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他们的创造才能和智慧,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与加速的作用。特别是当今时代,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往往是某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代表。因此,学习科技知识应该知道这些科学大师们的生平、历史及其在某学科的主要贡献。就是说学习、阅读文献时,应熟悉、了解这些知识是谁创立的、如何创立的,贡献有多少,才能深入浅出地悟出科学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的真谛。尤其是研究科技史,不仅要研究科学发现、发明和发展的历史,还要研究科学家的历史。因为通过解剖科技人物,可以了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通过阅读科学家的生平、著作,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能从科学家那种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中,得到鼓舞,激励我们坚定不移地攀登科学的高峰。查找人物资料主要利用人名录、世界名人录、人名词典等。如《外国人名词典》《科技人名词典》《当代国际人物词典》,以及科学家传略汇编、综合性词典、百科全书、年鉴、名人生平年表、年谱等工具。在此强调指出,使用参考工具书查找人物资料应注意下列问题。
其一,中华民族姓氏相当复杂,姓是代表共同的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氏则是由姓衍生的分支,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起源于父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氏族的繁衍,姓氏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战国后期,姓氏逐渐融合,汉代通称为姓。姓有单姓、复姓之别,复姓有双字、三字、四字,甚至还有五字的,已知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姓氏有6000余个。今人之姓是从先人姓氏继承来的,常见的不过2000个。查此疑难问题可用《新编千家姓》《中国古今姓氏词典》等工具书。外国人也有复姓问题,其复姓区别在拼写上用大写字母或破折号“——”,或以前缀形式出现。如UL——Hassan,Mchill,A’AP等。
其二,同名异人问题。这种现象很常见。要准确地查出个人的姓名比较困难,必须善于分辨同姓名者;否则,必然发生谬误。对于此问题,即使学识丰富的学者,也要翻阅有关工具书,才能避免错误。解决同名姓难题可查考《古今姓名大词典》等,同时要配合使用其他传记类参考工具书,查出同姓名者生平、历史,再加以判断,以防差误。
(五)查地理资料
我们出差办事或旅游,买一张该地旅游图,便可了解该地的地理概况。然而,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为了搜集某一地区大量的相关地理资料,却有很大难度。
所谓地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地名资料。一般包括地名来源、意义、地理演变、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资料,还包括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简况资料。
其二,该区人类活动和地理活动的有关系统资料,主要包括:人口、民族政治、经济资源(物产、矿藏、能源、工农业、水陆空交通、文化发展)等历史和现状资料。
其三,其他方面的地理资料,包括水文、气象、土壤、地形、海拔、经纬度等资料。(www.xing528.com)
查寻这些资料可利用综合性工具书,如综合性辞典、大百科全书、年鉴、类书、地方志等;也可利用专业性工具书,如地名词典、地名手册、地名录、行政区划手册、地理志等;还可利用图册类工具书,如综合性地图集、历史地图集、土壤图册、气候气象资料图册、卫星遥测地理图册、航测地图册、矿产资料图册、农业资料图册、交通图册等工具书。
例如,查寻南沙群岛问题,先从综合辞典、地图册入手,再逐步深入,确认早在3世纪,我国人民对南海诸岛已经有了管辖和开发,是我国固有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永兴岛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人民政府。而国外的地理资料也证实了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六)查史实、大事件
我们学习各领域的历史如哲学史、科技史、经济史等历史,或者进行科研、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都会涉及历史事件的查找。有关历史事件问题,多种多样,而这些事件,都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科技历史发展进程是继承—积累—突破—发展。科学的继承是极其重要的,科学遗产更是急需保留、整理、总结,并加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科学遗产是千百年来亿万劳动人民和千万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学习与继承前人的科学遗产,可使今人尽快了解和掌握大量现成知识,作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带动解决科学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许多新问题。
大事件系指历史上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件和重要学说等。特别是科技大事件,它涉及重大的科学发现、发明和创造,以及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事件和学说等。如19世纪的三大发现、2000年我国十大新闻、2003年我国科技新成就等。
上述这些史实、大事件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应怎样查解,现分别介绍如下。
1.查历史大事件
查历史大事件,除了要了解大概情况外,还应弄清下列问题。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
(2)参加事件的人物及其详细资料,有关政治派别或集团的背景材料。
(3)事件的性质、规模、具体口号、内容及组织等。
(4)事件的影响和评价。
主要使用《辞海》《大百科全书》,还可使用史料汇编、地方文献和报刊资料等文献工具书等进行查询。
2.查科技史料
查解科技史料,应该确切了解和研究以下五个问题。
(1)史实发生的国家、时代特点、背景和具体时间。
(2)新发明、新发现、新观点的代表人物、学派,即是由谁发现、发明的。
(3)发明、发现的事实、定理、定律、理论和内容及其经过。
(4)妨碍新发明、新发现的错误观念、宗教迷信等的影响情况。
(5)有关评论和评述等。
可使用百科词典、百科全书、类书、大事年表、史料汇编等工具书。
3.查当代大事件
当代大事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工农业、交通和科研新成果等发展动态和趋势等。也就是说,近年来发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大事。查这些大事,要搞清是什么人发表(发现)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观点、新见解,何时何地发生的、影响和贡献如何。
查解时可利用综合性年鉴、专科性年鉴、综合性年表、专科性年表等工具书。如《中国百科年鉴》《科学年鉴》《自然科学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哲学年鉴》《医药学年鉴》《新中国大事典》《国内外大事记》《中外历史年表》等参考工具书。
(七)查机构、企业概况
机构主要包括:国内外政府机构、各种学术性协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中心、文化艺术机构、教育机构、体育机构等。通过查询便可了解其组织概况、前景、工作内容、研究状况。并了解地址、邮编、电话、电报号码、邮箱、网址等,便于联系、交流、联合、协作和赶超其研究水平。
企业主要包括:工商企业、旅游和各种服务性企业及单位。通过查找可以了解其经济规模、经营项目、产销特点、现状及发展概况、法人代表、地址、邮编、电话、电报号码、邮箱、网址等,便于促进交流、发展联合、密切协作。在市场大潮中,各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间合并、关闭、转产也时有发生,机构名称、地址也时时发生变动,因此,要注意使用新版的工具书。
查找机构、企业等概况,可用《企事业名录》《国际社会科学机构》《中国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名录》《中国科研单位名录》《全国高等学校总览》《全国信息机构名录》《世界大公司名录》《世界工商企业指南》《世界跨国公司便览》等。使用这些工具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一般工具书和手册、年鉴等,虽编有这方面资料,但不够全面,最好使用专门查找机构、企业的工具书,再查有关机构、企业工具书。
(2)有些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缩写,查找时,需先使用机构缩写指南类工具书查出全称,再查有关机构、企业类工具书。
(3)有些外国机构译名与原名不统一,要核实原名,否则查找失败。如“英国化学会”,原文为“Chemical society”,并无英国字样。
(4)查找名录时,查到所需机构(单位),要看其内容,进一步核实。如地址、国别等,要防止同名异位。
(5)查到有关机构的基本概况后,还要进一步弄清其详情及现在发展状况,还要使用检索工具书的著者途径,以便进行跟踪检索,了解其现状。
(八)查数据、法规和条约
1.查数据与统计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对“数”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数据不仅有助于评价科研成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据能发现事物的变化和新的运动规律。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研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日益扩大,趋于社会化、集约化,为使所有参与单位协调一致,必须要有精确的数据控制、搜集、整理、存储和检索各种重要数据。这项工作非常迫切。
数据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观察和实验直接记录的数据,称为“观测数据”;另一类是通过对原始记录的演算产生的数据,称为“导出数据”。统计数据是二者综合。统计数据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全貌、人民生活状况、工农业发展情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尤其在科研中,常遇到公式、定理、定律等数学关系式,这些都是本题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
查科技数据、公式、数表等资料,常用有关的手册、年鉴及专用的数据、公式、数表手册和专门的数表,如对数单位换算表、积分表、速算表、开方乘方表、三角函数表等。
查统计数据,常用政书、类书、地方志,各国出版的各种年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报刊资料等。
2.查法规、条约
在研究古籍、研究历史、学习时事政治及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常常遇到法律、法规、条例等查解问题。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余年,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制定了各种典章、法规,如官制、礼俗、宗法、姓氏、兵刑、科举、田赋、贡税等制度。近代以来,反动统治者除了制定多方面统治和剥削人民的法规外,还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颁布了有关法律、条例,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签订了一些友好条约。
怎样查找这方面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1)查古代典章制度。主要使用新旧版的《辞源》《辞海》《通典》《文献通考》《会要》等参考工具书。
(2)查辛亥革命后、1949年前的法规条约。主要使用近代编辑的法规汇编,如《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中华民国法规汇编》《外交法规汇编》《国际条约集》等工具书进行查解。
(3)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规、条约。主要使用《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等工具书进行查解。
(九)查厉法、年月日
年、月、日是人们随时会遇到的问题。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历,但是,在历史上,古今中外曾出现过五花八门的历法,在学习研究中,阅读文献、查考历史事件时,经常要将不同的纪年、纪月、纪日换算成公历,便于掌握时代背景。
历法是根据地球、太阳、月亮三者的相互运动判别季节、记载时间、确定计算时间标准的法规。世界常用历法主要有阴历、阳历、阴阳历共三种。
阳历即太阳历,又称公历或西历。它是现代国际通用历法。它是以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周期为基础,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每回归年日数为365.25日,为求整日数,规定每年平均为365日,闰年为366日,每隔三年就有一个闰年。我国现用公历,即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哥里十三世改革的历法,故现在公历也称为格兰历。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伊斯兰教历,我国称为回历。它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即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制定的。回历一年只有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1天,其每年共12个月,逢单为大月30天,逢双为小月29天,采用闰月方法,每30年有11个闰年,闰年在12月的29天加上一天,全年为355日。
阴阳历,这种历法叫夏历,又称农历、旧历。我国民间简称为阴历,是我国旧时通用的历法。该法是将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的历法。一年为12个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规定每19年有7个闰月,闰年多出一个月,即闰年为13个月。
以上介绍了三种历法,可见年月日问题很复杂,各种历法换算成公历也不一样,必须借助参考工具书。
我国旧时使用夏历纪年,它不像阳历、回历那样规定某年为纪年元年,以后一直按序计算,而是使用干支法、王位法、年号法、属相法等,这些纪年法累计数字小,经常变换,比公历、回历复杂很多,给我们检索文献带来诸多不便,如甲午年、辛亥年、永乐元年、康熙五年、狗年、牛年等。现今也可用干支法、属相法纪年,如2004年5月1日,合农历为甲申年三月十三日。
解决不同纪年、纪月、纪日的换算问题,主要用年表、历表对照互换,可使用《两千年中西对照表》《新编万年表》《中外历史年表》《二百年历表简编》等。如宣统三年八月换算成公历日期,使用《新编万年历表》查得为1911年10月。
(十)查图像资料
在日常学习、研究工作中,碰到难解的问题,用一般文字描述事物概况,往往难以理解,使用直观性很强的图像资料,则令人一目了然。
图像资料包括图、画、照片,是以图形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必要时附以文字说明。它也是一种数据的直观表现形式,如柱形图、线点、百分圆形图、框图、线路图等。实物图如照片、图谱、电镜图、卫星遥测图,还包括地图、土壤图、气候图、天气图等。这些都是我们所利用的不可缺少的参考工具书,另外包括有光谱,色谱,动物、植物图谱,农业、医学图谱等。
例如,查杂草“毒麦”的图形,可利用《中国农田杂草彩色图谱》查得该杂草图形。
总之,参考工具书是事实与数据检索的工具书。上述检索问题是在参考工具书使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具体检索工作中,可能遇到新问题,可根据问题性质不同,选择有关工具书,灵活运用上述检索技能、技巧,即可举一反三,迎刃而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