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争上岗:一次成功,一次失败,多次收获

竞争上岗:一次成功,一次失败,多次收获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改革干部的选拔机制就是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了。第一次参加竞争上岗成功。第二次竞争上岗失败。第二次竞争上岗,也是我的最后一次竞争上岗,以失败告终,但是收获不少。竞争上岗的核心是公开,在这个平台上,参与者是公开的,信息是公开的,评定程序是公开的,结果是公开的,只有公开才可能公正,公正的东西才会传递社会正能量。

竞争上岗:一次成功,一次失败,多次收获

大学毕业填写毕业分配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下法院,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我大学的同学大部分在法院工作,可能是大家共同认为,审判工作的知识含量最高,检察院次之,公安和司法局最少,这是社会世俗的观点,也是法律院系学生的共识。那时的法律系,实际上也可称为法院系。但后来实践证明,干律师的那几个同学混得最好,但是他们也多是先到司法局才转作专业律师,或者是从其他部门转到律师的。现在法律院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公检法必须考试才能进,没有几个人能进,反倒是大部分成了律师了。

法院有一个别的部门没法比的优势,就是官多,这在官本位的社会中,当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法院,办案子的叫法官,在法庭上记录的叫书记官,维护法庭秩序的叫警官。还有与行政体系相通的官职也不少,就连基层法院也得有二十几个内设单位,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主任、处长、队长、委员、组长等等,各种职务五花八门,都是名正言顺的官。总的来说有一个感觉,这几年司法改革,越改革机构越多,越改革官越多。这可能也是当初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法院工作的动机,反正穿上一身制服,在衙门里办公,谁敢不认你是官。我们这个社会在以官职为称谓的使用上,从来都是大方的,到哪个部门办事,明知道是个年轻的办事员,就直接称呼庭长、处长,高套两级,就高不就低。叫者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尊重,听者的自尊心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事情自然就顺利地解决。在法院干了七八年,这种统称意义上的官,已远不能满足我的需要,要做管法官的官,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了。

那个时候,竞争上岗是一个刚兴起的时髦事物。单位在选拔各庭、室、处、队的负责人时,原先就是领导定,顶多定好了走一个民主测评的程序。后来改革干部的选拔机制就是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了。如有几个需要提拔的职位,单位出台一个办法,事先定好条件、标准,然后报名、演讲、投票、党组研究决定。选票是关键,一般是票多的能够当上这个官,当然也有票多当不上的,只是这种情况不多。我参加过两次竞争上岗,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第一次参加竞争上岗成功。那次竞争上岗是在1999年,还在政法大学上研究生,院里很民主,还给我们在外上学的人保留了机会。还没有接到院里主管部门政治部的通知,单位里关系不错的领导就事先给我打了电话。当时办公室有一个副主任的位置,我本就在办公室工作,在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报名参加办公室副主任的竞争。在正式举行演讲之前的几天,我挖空心思准备我的演讲稿,那真是几易其稿,改了又改,删了又删,定稿之后背得滚瓜烂熟,又按照实战的要求,进行预演彩排,对着镜子掐着表,一遍又一遍演练,紧张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到了演讲的当天,还是紧张得双腿直抖。结果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以明显的优势就当上了办公室副主任,当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官。

第二次竞争上岗失败。第二次竞争上岗,也是我的最后一次竞争上岗,以失败告终,但是收获不少。因为机构改革的原因,原本的法院机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增加了很多新机构,当然也就增加了很多的职位。我第二次竞争上岗,是竞争新设立的民事审判第三庭的庭长,这次竞争结果不好,但是对我触动最大,收获最多。在此后的很长时间,一直到现在,我都在进行着反思。失败的原因有三点:自以为是,不识时务,心态不正。在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上干了几年,领导重视,同事们尊重,年轻气盛,自己有点飘飘然。在报名的时候,好心的领导就善意地提醒,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位置,要有长远的眼光。我没听进去,在动员大会后第一个报名,而且报的是最热门的民三庭。民三庭,是原先的经济二庭,负责院里民事一审案件和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历来以权力大、实惠多著称,有实力的人选很多,以我的年龄、资历是没法跟人家比的。在竞争演讲的时候,原本准备得不错,但是另一位实力雄厚的竞选人的发言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走上演讲台的过程中,心里就有点慌乱了。开讲的第一句话是讲稿中没有的,我说:香港首席大法官李国能先生讲过,法官不是演员,无须赢得掌声与喝彩。看似言之凿凿,引经据典,实则内心空虚,无谓的垂死挣扎已宣告认输。(www.xing528.com)

两次竞争,有胜有败,经历难忘,收获不少。多年以后,竞争上岗渐渐成了过去时,现在好像也基本上不怎么用了,也有人批评说竞争上岗,是唯票不唯实,好人主义挫伤了锐意进取。客观地讲,干部选拔是最敏感的话题,各种用人制度的改革,都 会带来诸多的议论,这是正常现象,变就比不变要好,改革就比因循守旧要强。竞争上岗的意义在于它实现了一个难得的突破,对于大家关注的干部选拔,由一种潜规则模式进入了一种相对的公开模式。竞争上岗的核心是公开,在这个平台上,参与者是公开的,信息是公开的,评定程序是公开的,结果是公开的,只有公开才可能公正,公正的东西才会传递社会正能量。但是竞争上岗毕竟是一个新事物,从不公开到公开,大家都有一个调整的过程。竞争上岗成功的人需要内心警醒,是不是得票率高,就单纯地认为我是群众选出来的,单位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就可以视而不见了呢?竞争上岗失败的人需要调整的工作量就更大,原先以领导班子内部酝酿作为产生干部的主要方法,当选者是公知的,未当选的人是在幕后的,而且多数是不特定的。现在众目睽睽之下败下阵来,这种冲击考验一个人的承受能力。对于组织竞争上岗的领导,也需要调整,由主导到放手,要有境界,最主要的是提拔干部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如何确保有闯劲、有干劲的人走上更重要的位置,对领导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挑战。实际上,就是后来竞争上岗不搞了,但是我们会发现,干部选拔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透明了,这就是竞争上岗的理念在发挥作用,因为公开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原先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这已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年轻的时候拼命要考上大学,为的是鲤鱼跳龙门,为的是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实践证明这只是一个由头、一个幌子,最根本的是想当官儿。官儿,尤其是大官都在城里,这是农家子弟进城的真实目的。当下反腐是政治斗争,也是回应老百姓对各级官僚不良表现的反感。人们对当权者的腐化堕落深恶痛绝,但是又特别希望孩子成为一名官员,这种看似有点矛盾的心态,实际上是官本位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极端表现。

官场集中了优质资源,官位上活跃着社会的精英,官职是一个人能力最明显的标志,我当然也不能脱俗,努力上进其实也是为了当官,不同的官位确实给我带来了变化,有时自己也不能完全意识到。这些年的为官过程中,我有些体会,第一次竞争上岗成功后,人们对我就告别了小陈的称谓,变成了陈主任,再后来又成了陈庭长、陈院长,以至于有些时候,人们都忘了或根本不知道我的名字叫陈爱国,好在我自己没忘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