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背弃了自己大学毕业时再也不进校门的誓言,走进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工作了七八年,完成了男人结婚、生子的基本任务,并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已经被提为办公室副主任,逐渐地上学的念头又浓烈起来。大学毕业的时候,班里有几个人准备考研,我自己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对别人这种行动还不以为然,这就是我个人的狭隘之处。实践证明在那个时期,我们班同学以及上下届师兄师弟,凡是参加考研的,最后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意识的先进性,考研不是上学没上够,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毕业之际,就将学习作为谋生与人格修养的一种有机结合。
在三十岁以前,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读书就是一种谋生之道。读书考学,尤其是考大学,在我们的社会中,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几乎每个家庭都把培养子女上学,直白地表达为一种投资,作为一种转变命运的买卖。学习与谋生有着高度的联系,学习是手段,谋得一个好的职业,升官发财才是目的。不是现在还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吗?孩子的父母指着路边的环卫人员,很严肃地对自己的孩子讲,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是那样。人们将太多的功利加到学习之中。
就我自己而言,常以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座右铭,实际上就是以考试作为一种投机方法,作为谋生手段。工作之后的一个心理定式就是,学生出身,靠知识立足。这种实用主义的功利色彩,导致我对学习的态度就是,一段时间厌倦,一段时间向往,游走于厌学症和求知狂两个极端的病态之间,这可能是我这一类人的通病。病不见得就是坏事,它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然反映,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也是自我调节、自我康复的一个过程,所以说有病不可怕。每次生病的时候,我当然和其他人一样痛苦难耐,和别人不同的是,时常还有一丝的窃喜。求知狂和厌学症的定期发作,客观上推动了我人生的进步。求知狂发作时,我知道,生活中遇到了诸多的不如意,处于被动,要寻求一种改变。拿什么来改变,当然要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没别的本事,于是盯上了书本,挖掘书中的黄金屋,找寻书中的颜如玉。厌学症发作时,肯定又是耐不住寂寞了,沉迷于物质的世界,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即便是学成文武艺,不还是早晚卖与帝王家吗?(www.xing528.com)
就在一个求知欲发作的轮次,我考上了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开始了两年的象牙塔生活。总的讲,这两年的感觉甚好,又有了一大批的同学。同学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有太多的内涵,即使是三十多岁了,也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亲如手足的群体。同学的同可能是共同的追求,古人讲:道不同不足与谋,毛主席讲: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同等价值观是非同一般的。大家在共同学习时,就能放松心态,放下各种的世俗之物,有一个共同的老师,源头就是平等的,学校中体现的这种平等,是其他任何的环境和场合所不具备的,所以还真是有必要把高官们定期放在学校里,让他们从等级的体系中释放出来,哪怕是短暂的,也是大有益处的。
硕士的学习生活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我的学习观。在强烈的功利目的驱使下,上了十几年的学,经历了断断续续十几年的学习过程,再加上七八年社会生活的磨砺,还有就是硕士学习期间的平静思考,逐步地认识到,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有功利的,它可能成为手段,也能带给人重大的变化,但是学习最主要的还是生命的需求,它是人完善自我,尤其是完善主观世界的源头活水。一首著名的宋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老早就会背诵,到这时我的心境逐渐地打开,才有了更为透彻的体会。这首诗中读到的自然规律:一本书就是半亩方塘,打开便进入了天光云影一世界,之所以能欣赏到如此清澈的世界,是因为如源头活水般地一本本书地不断打开。在这首诗中的我还悟到了我生命的真谛:一本书就是生命中半亩塘,打开了它,就是展开了天光云影的蹉跎岁月,是什么能让生命保持如此清淡高雅?是因为如源头活水般地一本本书的不断打开。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就是这生命中的源头活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