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之作《缺席判决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带来人生第一笔稿费

突破之作《缺席判决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带来人生第一笔稿费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大约有两周的时间,我一门心思地选择题目,查找资料,起草文稿,绞尽脑汁,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出了一篇东西,题目就叫《缺席判决不宜适用简易程序》。此后的数天,我收到了一张汇款单,哇,二十元,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二十元对我来说可是巨款,要知道我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八十五元。

突破之作《缺席判决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带来人生第一笔稿费

我毕业的九十年代初,法院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公检法恢复后归队的老人,有从各单位调入的干部,有不少的军转干部,还有少数的政法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我记得大约是九六年,单位一下进了十几个人,说是市委按照干部分流的要求调配过来的,从其他部门分流到法院,实在是想不明白,其他机关要精简,精简下来的人分到政法机关,这是对政法部门的重视吗?那时学法律的学生分配到法院工作的还是少数,受重视的程度不是很高,主要是自身的原因,有点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内空的味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别人戴有色眼镜来看你,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每一个戴有色眼镜的人都是有资格做裁判的人,戴眼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看得更清,二是为了给眼前的一切涂上颜色。这也是我即便近视,到现在也不戴眼镜的原因,我甚至有时认为自己就是个睁眼瞎,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的,戴上个眼镜又有何用,岂不是瞎子戴眼镜——多一层。

如果说我有一点优点的话,应该就是虚荣心强、争强好胜了。刚参加工作时,我的这种上进心,又强烈而执着地开始启动了。要干点什么,不奢望一鸣惊人,也不能让别人等闲视之。想来想去,自认为成名之道,还是扬长避短,发挥学生舞文弄墨、酸文假醋的特长,心想如果能写点东西发表,岂不是可以捞点虚名。那时是典型的平面媒体的时代,在为数不多的期刊包括报纸上如果能发个豆腐块,那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能力,就是水平。于是,大约有两周的时间,我一门心思地选择题目,查找资料,起草文稿,绞尽脑汁,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出了一篇东西,题目就叫《缺席判决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自我评估这篇文章,质量一般,没有特别的感觉,但好赖也是辛苦劳动的成果,我还是鼓足勇气,把文章投了出去。那时法院只订一份杂志《人民司法》,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机关刊物,因为写作的目的就是让领导同事们看到,也没一稿多投,只给《人民司法》编辑部寄了一份。

说到投稿,我有着特定的感受,后来到办公室工作,做秘书,起草文稿,兼做宣传,投稿便成为家常便饭。后来,投资成为全民行为,是社会热词,至今也让大多数人如醉如痴、乐此不疲。投稿与投资,有相似之处的,但却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追求。投稿之前,经过了冥思苦想、反复修改,可以说是穷尽了自己的智力水平。投稿之后,可不是简单地扔出了之,而是满怀希望,热烈期盼,期盼什么呢?期盼自己的智力成果——文章,能为别人所用,变成文字大家都能看到,这才是至高境界。而投资呢,投之前往往会以拥有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也会以追求者的姿态自然而然地贪得无厌。投资之后,其期盼程度愈演愈烈,结果却难以预料,可能是盆满钵满,也可能是血本无归,于是社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几家欢乐几家愁,四处奔波找钱要再投。投稿是将创造的智力成果,拿出去与更多的人分享;投资是将积累的物质财富,拱手让别人使用,以换来更多。常想,如果人们把投资的劲头儿,变成投稿,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最起码比现在要和谐更多,应多些投稿,少些投资。

绕了一大圈,权当是缓解投稿之后的纠结,这不还真是有了疗效。刚投出去之后,还是有几分期盼的,后来心想就自己那水平,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广种薄收,没准哪块云彩会下雨。那时,庭里每周都组织集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一般就是院里为庭里定的唯一一本《人民司法》,由庭长就其中的一些文章进行讲读。说来也奇怪,后来有了电脑,也有了五花八门数量很多的杂志书籍,可是集中学习却没有了,大家在一起探讨业务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在一次集中学习时,赵庭长给大家读新一期的《人民司法》,大家听得认真,学得认真,一篇文章读完后,又接着读下一篇,赵庭长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缺席判决不宜适用简易程序》,作者陈爱国。读到这,场面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都将惊异的目光投向了我。我有点目瞪口呆,不知所以然了。在核实完确是我写的之后,赵庭长说,可喜可贺,这是大事,这是我院第一次有人在《人民司法》上发表文章,小陈可为我院、我们庭赢得了荣誉。(www.xing528.com)

此后的数天,我收到了一张汇款单,哇,二十元,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二十元对我来说可是巨款,要知道我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八十五元。这篇文章让我名利双收,第一笔额外的收入是自己智力创造的成果,无比的干净纯洁,无比宝贵。我的文字也能变成铅字,感觉自己已然成为作家了,那种满足感太让人销魂了,自此我的自信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励我形成了思考、总结、动笔的习惯,在每一件工作中自觉地追求更多、更大的智力含量。

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我的习惯中又增加了一个,那就是动笔。我生性腼腆,不愿意和人沟通,不愿意和人说话。以至于我参加工作后,本家的四奶奶问我干什么工作呀,我说当法官,四奶奶当时就强烈地表示质疑,平时都不和别人说话,能当法官吗?确实,我内向的性格,与法官的要求确实反差不小,我自己都怀疑能不能干好。上学时虽然语文的成绩还可以,但是作文水平始终一般,到大学毕业时写文章还拼凑感极强,没有什么心得。不过呢,我还是喜欢思考的,有时可以坐下来,半天的时间动也不动,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也就练就了我好静的习惯,寂寞对我来说不是坏事,我倒能安于寂寞,任思想自由地驰骋,当然也有不少心得,得意的时候还会有写下来的冲动,但是如愿以偿的不多。在第一笔稿费的鼓励下,再加上后来办公室的秘书工作,我养成了动笔的习惯,从此思想走出了主观的范畴,与文字实现越来越顺畅的对接,心有所想,笔有所动,更为神奇的是有时你会惊喜地发现,落在纸面上的东西,有时比想的要更精彩,写作中的享受是单纯的思想所无法比拟的。

心灵最享受的状态就是淡定。我有的时候常将心情,想象成一池的水,水的容量越多,水就越是清澈明净,越是平静安定,整个人的身心就是最美好的、最愉悦的。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人,特别让我佩服,不管是遇到了什么事,都能泰然处之,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就是平时所说的每遇大事有静气,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模仿、修炼、提高的过程中,胸中的一池水,要动起来,有一个合理的循环机制,才能实现水的净与静,一个有用的途径,就是思想与行动的统一,这可能就是所说的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的行动之一,就是写作。不信你可以试试,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不高兴的事,如果只存在于头脑中,它虽会慢慢消失,但是肯定会有一个过程,可能长了也可能短。不要再想,用最快的时间把它写在纸上,如能加以分析理解则更好。这时你会突然间发现,头脑中的不快已基本消失,因为文字的替代作用,它会实现思想感受的转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内心的平静。什么叫生花妙笔,这才是其中真意,这就叫心病可用笔来治,独家心得,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