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次高考经历,探讨中国高考的历史和影响

两次高考经历,探讨中国高考的历史和影响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信同龄人和我一样,都经历了两次高考。不是高考没考上的复读,而是你应该经历过,一次是自己的高考,一次是孩子的高考。高考是一个创举,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高考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原创性,而且是中国自古代到现代在社会治理方面不可多得的创举。科举取士,让中国在久远的封建社会,就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精英选拔制度,它巧妙地沟通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用一条狭窄而有效的通道实现了上层与底层的沟通。

两次高考经历,探讨中国高考的历史和影响

相信同龄人和我一样,都经历了两次高考。不是高考没考上的复读,而是你应该经历过,一次是自己的高考,一次是孩子的高考。

高考是一个创举,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我国历史中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这些都局限在实物层面,影响力远没有高考的影响深远。高考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原创性,而且是中国自古代到现代在社会治理方面不可多得的创举。高考在古代叫科举,肇始于隋朝。隋朝虽然在中国历史是一短命的王朝,但却因两个事而彪炳千秋,让那些持续三五百年的王朝汗颜,一个是实行科举制度,一个是建成京杭大运河。科举取士,让中国在久远的封建社会,就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精英选拔制度,它巧妙地沟通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用一条狭窄而有效的通道实现了上层与底层的沟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比任何一个现代版的草根逆袭故事都更有说服力。科举制度在官本位社会,实现了对知识、对人才的高度尊重,引导人们刻苦攻读,降低了不同阶层之间对抗的程度,以考试代替了武力对抗,以考分来对冲财富的数量,统治阶级以极小的代价,调动了整个社会的活力,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让人们向上、有希望、有盼头。高考作为科举制度的延伸,对社会治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的儿子不爱学习,成绩不太好,当然其他方面都很不错,最后也在用尽十八般武艺之后,考上了一个二本。我们当父母的,实在是太累了,感觉他的高考远比自己当年的高考费劲太多了。老同学们聚一块,尤其是有女同学在场的情况下,话题的核心就是高考,无非是自己孩子的高考还是别人孩子的高考。而且,我还得出了一个基本的规律,我们这代高考好的,自己的子女高考的成绩基本上不理想,高考成绩不好的同学的子女成绩往往很好。只是二十几年的时间,心理优势就在同学之间实现了倒转,由此可见,高考调整社会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真可谓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着高考落榜的同学大谈特谈如何培养子女成才,心情是如此的复杂,真是现实,真是好笑,真是公平公正。(www.xing528.com)

对比两次高考,当然还是自己的高考好。那时的高考纯洁真实,是公正客观的,一个起跑线上,快者胜出,慢者服输,学有所成,专业对口,人尽其才,才尽其力。孩子的高考,是扩招之后的高考,是变了味、掺了水的高考,基本上只要是花得起钱,就有学可上。现如今的大学,就像是一个大市场,只要有钱,应有尽有,学校忙挣钱,学生忙花钱。学完了又能怎么样呢?孩子们已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工作,没有追求,啃老族队伍日益庞大。有的地方在维稳时,还将未就业大学生列为特别关注的群体。大学生,当年的天之骄子,现在的含金量大不如从前了。思想上真是有点迷茫了,还是不能接受高考被破坏到如此的支离破碎的地步,也许是自己的感受错了。没关系,继续关注高考,到了第三次高考的时候,等孙子参考的时候,看看感受如何,但愿能赶上,但愿能有好的印象。如此看来,只要是能参加四次高考,能见证重孙子高考,也就心满意足了,管他们考个什么德行呢,自己能活个九十多岁就行了,如此愿望实现起来想来真的不太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