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理想通常是在无意中形成的,往往是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就已踏上了逐梦之路。如果留意的话,路的起点,也可能是生命中的原点,是让人印象深刻值得回味的。作为农村的孩子,走出农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实现农转非,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在现在乃至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都是人们最为重大的选择。高中生活的开始,我认为也是自己走出农村的开始。
初中毕业后,我们一个年级三个班的150多名同学,有五个人考上了文安一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说来可笑,要到县城读高中了,我还不会骑自行车,也不知道去县城的路怎么走,由此可见,自己骨子里还没有做好准备,走出村庄还是一种不自觉的状态。高中开学的时候,骑着还不太熟练的自行车,带着被窝卷,跟着同学在县城上班的父亲到了县城,在一片茫然中开始了自己在外的孤苦生活,一种以走出村庄为目的的独立闯荡。
高中生活的最初感受,就是孤独,特别的想家。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家是如此的美好,这样让我思念不已,强烈的想家情绪告诉我独立的生活开始了,一个男人的闯荡生涯就此拉开序幕。很有意思,我们高中一个年级六个班,我所在的六班有五十五人,老师第一节课就告诉大家,学号是按中考成绩在本班的顺位排的,我的学号是五十三号,成绩不是倒数第三,而是第二,后来知道学号五十四号的同学和我成绩一样,我们并列倒数第二。有了小学转学时成绩的逆袭,心想这有什么,倒数第二只不过为最后成为正数第二提供一个反证,印证出自己的超强能力,后来高三时还真的考过正数第三。但这个心理变化,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告诉我在自卑中收获了自信,由自信极有可能转化为自负,这是以后在我身上出现的自以为是、自作自受的思想根源。
在远离家庭的县城环境中,在众多的出类拔萃的同学的感染下,在一群认真负责的辛勤园丁的培育下,16至18岁的高中生活让我有了转变,心智、眼界日渐开阔,思想、行为开始成熟,独立、自信的气质慢慢形成。现在快五十岁,在回顾经过的历程时,真正有独立价值的跋涉,就始于高中时的走出村庄。村庄里有家庭、有亲人,也有我的根。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没有对山的期待,也没有对海的向往,在视线里除了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果没有自己内心确定的参照,即便是走了很远,可能还以为自己在原地打转,村庄在我的心里就是这个参照,它是生命的原点。有了村庄这个原点,走就成了前提,出就成了关键。
走出村庄是独立意识支配下的行动。人的四肢中,我更青睐于腿。人要做事,离不开思想与行动,人由爬行动物进化到直立行走,上肢被解放出来后,手的功能被赋予了更多的与思想有关的功能,而腿往往体现为行动,拔腿就走,体现的是执行力。通常意义上讲,人与人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明显的,行动的能力则成为人与人区别的重要标准,行动是成功的关键。在面对重大的抉择时,人们会说是脚来投票,就是用行动而不只是用语言来表达想法、看法,行动起来,不要犹豫,不再停留。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迈开双腿,走起来,动起来,跋涉致远,永远在路上,路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走的路多了就成了功,走是前提。(www.xing528.com)
走出村庄,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狭隘进入宽广。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浓烈而炽热的爱,对所生活的村庄没有任何的嫌弃,我以它为荣,它为我骄傲。这里我所说的村庄是一代词,指的是生命开始的地方,是人生列车的第一站,是生活航船的出发港。上天安排我出生在村庄,这里有我熟悉的人,这里有温馨的爱,这里为生命的开始阶段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充分条件,这个小世界里其乐融融,这个小小的独立王国里无忧无虑。但是,当我长大了,或自认为长大了,本性中的冲动一阵紧过一阵,向外面、向远处、向陌生地方,血液的流动在加快,把这些念头运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上。几乎是一瞬间,村庄的好处,变成难受,变为束缚,变得烦不可奈。走出村庄,冲向陌生,成为生命中的最大渴望,这可能是人生理本能的需求,这不是在表扬人时所说的志存高远,每个人都有一个摆脱现状、探求未知的梦想。我自己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上市的过程。一个公司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在最为权威的标准就是上市,公开发股募资,在上交所、深交所或海外资本市场挂牌,股票被公开交易,股东成为不特定的人,公司成为公众公司,公司上市是市场对一个经营主体的最高的肯定。人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是价值有高低大小的不同,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有更大的价值,这个过程可能就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其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自我价值的评估和市场价格的认可,这两者之间如何体现,如何实现平衡。人当然不能利欲熏心,当然不能唯利是图,但是一定要时不时地用市场的天平称一称自己,你自己拥有多少资源,你的稀缺度是多少,有多少不特定的人知道你,假设公开发行的话有多少人会认购,市场认可的才是最有价值的,才是由狭隘一隅进入广阔天地的标志。
走出村庄代表了生活范围的扩大,但是活动的半径总会是以圆点算起的。前几年我与在北京工作的几位老同学聚会聊天时,大家说快五十岁的人了,在外工作也三十几年了,每个人都给自己定定位,有人说自己是干部,有人说自己是老师,有人说自己是律师,我说自己是农民,这些年总爱回忆童年时的快乐时光,想吃的就是老娘做的家常菜,同学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在农村时的经历,将来老了还惦记着回老家生活,这不就是一个生在城市中的农民吗?客观讲,与城市比,农村还是落后的,自小就处心积虑离开农村,将跳出农门视为人生最大的成功,农村的艰苦经历,有时还让人心生恨意。但是,走得再远,哪怕是千里万里之遥,如果思想、价值观不变,也不会实现真正的突破,就像我一样仍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农民。走入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是从思想上形成真正的突破,从原有的思想桎梏中脱身,佛家讲出世与入世,人在征途,出是关键。
走出村庄,可能是一个我根本没法实现的目标,之所以认为自己自高中时期就开始了走出村庄,可能只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这种努力可能就是所谓的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