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初中时期的三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时期,我问了好多人,他们大多与我同感,这可能与特定岁数的生理心理发育有关。
从一开始上初中,我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小学时光的无忧无虑,让我不能自拔,小学时朋友是那么的亲密,我还没玩儿够,舍不得分离。我小学时最好的朋友叫周兴涛,是个非农业,小学毕业就要随父母去县城读初中,那时对分别还不是那么了解,但是只觉得,整个世界就是我与好朋友组成,缺少了一个好朋友,世界没了,干什么都没有心思。我的这个好朋友也是如此,后来他说起,为这事儿他和父母闹了好几天,坚持要和我上一个中学,十二三岁的年龄,心思想法可能是直接而纯真的,可能是比较幼稚,因而从来就是被人用来否定的,以至于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自私,心理逐渐由激情到平淡,再由麻木到冷漠,没有了依依惜别,更多的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人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所谓的成熟,可能就是一个丢掉最宝贵的、养成最复杂的过程。
在一种不快、无所谓的心态中,走进了初中的课堂。一个几乎是突然间的变化——男女同学间的关系变化开始变得极为微妙,这种微妙首先表现为没有原因的对立。刚入学,我和一个女同学坐同桌。崭新的课桌中间,一条用水果刀刻出的中界线清晰而明确,两个人在这条线的左右,极其小心地做着自己的活动,不敢越雷池半步。二十多年后,我与那位女同桌相遇时,相谈甚欢,大家都认为彼此印象很好,但又都记得书桌上的那条线,只是互相指责为对方所划。喝完酒之后,我又与她聊起那条线,酒壮怂人胆,我说要是没有那条线,说不定我们就能成为两口子,她连忙否认,但脸与红布一样,极力掩盖真相的目的十分明显。后来经历的事证明,界线往往体现的是一种心理,越想分清楚的事,可能的一个潜台词就是越界是彼此的愿望,只不过是生怕被对方知道,体现在行动上一定要欲盖弥彰,反其道而行之。
人家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能是那时的我已经过了少年的年龄,整天满脑子都是一些怪异的胡思乱想。看到一些同学不上学了,挣工分、做小买卖,自己就有了这样那样的想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偶尔透露一下,大姑就一下否定,瞧你那小身板,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别想了,还是上你的学吧,真是让人懊恼,好像我上学是为养的膘肥体壮。遇到一个老师因为心脏病四十多岁就去世了,我就想经常吃药的爸爸是不是也是这种病,如果也出现这种结果,我该如何办,想到伤心处还会潸然泪下。一次无意中听到,奶奶和大姑在私下里为我张罗媳妇,看中了前院邻居老刘家的大孙女,还要托人去说媒,气得我十几天不理他们,每天噘着嘴,老姑说都可以拴头驴了。在这期间,也有令人振奋的事情发生,大姑生了一个姑娘一个儿子,小孩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快乐,也感染了我,小表妹、小表弟为我的枯燥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也给我造成了何去何从的压力。我到大姑家来生活,前提就是大姑家没有孩子,现在这个前提不存在了,我是不是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光我知道的妈妈就多次和奶奶反映这个问题,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事也一直没有结论,最让我伤心的是,对于我这个最有发言权的当事者,竟然没有一个人征求我的意见,我好郁闷、好纠结。(www.xing528.com)
在一片的迷茫中,我走过了初中生活。好在大家可能同样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使得我的成绩还可以,到了初三时,我迷上了考小中专,考上可以转成非农业户口,毕业安排工作,这不是一步登天的好事吗?我所在的学校,教学水平太差,以前还没有人能考上。我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借着父亲是学校老师的方便,我在学校里找了一个老师的宿舍,两个月一天也没回家。白天认真学习,到了晚上还点一根蜡烛,看书到后半夜,这也算是我的初中生涯中最为充实的一段时光。结果不好,没有考上而且分数还差了很多,我梦想破灭了,这对于我这刚刚有点独立想法的人来讲,打击是沉重的,我第一次品尝了失败的滋味。
我应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参加工作后好多同事都说我心眼多,滑头,我开始是根本不承认的,相反我认为自己简单、直接,这种外部与自我评价的反差,至少可以证明我这个人的矛盾性。后来我逐渐地认识到,自己有时是很复杂的,干什么事总是想试图不让人知道,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际上是一种不自信,故弄玄虚。自己反思的结果,这种臭毛病应该就是初中时期形成的,按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总认为自己正是少年长成之时,突然间进入了无尽的忧愁之中,现在想起来都有一种沉重、难以自拔的感觉,以至于还产生压抑、烦恼、痛苦,是一种深深的愁苦。
愁,应该是人的生物特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愁上心头时,人整个处于一张无形的网中,缠住了你的思想,缠住了你的行为,缠住了你的情绪,缠住了你的喜与忧。愁的外在表现为一种无奈、一种束手无策、一种无可奈何,只能强力支撑在一种固定的模式,想变而不能改变,各种挣扎、努力、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折腾半天,仍原地停留。本已忘记,却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诗仙的李白,面对愁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无可奈何,但是他却能寄情春水,更可以让其付之东流,既然愁的量是无限之大,不如把它看成是美好的东西,姑且在感观上形成愉悦。既然愁的附着力强,挥之不去,索性连借酒消愁的老办法也不用,直接用一江的春水冲洗,来涤荡,来稀释。愁是一种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主观心态,没有解决的办法,没有解释的理由,没有应对的思路,没有摆脱的手段,甚至没有正当的理由,为谁愁、为何愁都是无从知道,一团乱麻,扯不清,剪不断,理还乱,整个一个束手无策。愁还应该是一种高级的情绪。愁来自有思想的人,它虽然想不通,但是前提是已经在想,试图想清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愁来自有敏锐感觉的人,尤其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行动的敏捷足以代表了思想的发达,对外界的信息越是敏感,头脑中形成结论多了,可能就会形成塞车,如果再有碰撞追尾的话,交通就会形成瘫痪,到处都是车,一片的喇叭声,就是寸步难行,谁也别想挪动半点,只能任由焦急、无奈、指责蔓延升级。愁还是思想提高的必经过程。愁是一种苦,其结果可能是苦尽甘来,豁然开朗,一天云雾散,也可能是苦海无边,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和伍子胥一样一夜愁白头。没有愁的过程,就没有真理的出现,没有愁的经历,永远等不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没有愁的滋味,苦尽甘来或许只有在梦中才会如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