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教科书的使用者会花心思去揣摩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并有可能错误的理解编写者的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教科书使用过程中,教师易于传达教科书书编写者的意图,因此对教科书编写者的要求也就特别高,尤其是具有传达科学性质的理科教科书,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所运用的描写反应科学本质的话语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都显得尤为明显,因此,在准确把握科学本质内涵的前提下,教科书话语应较少使用“客观性”、“真理性”、“确定性”、“证明”、“发现”等,较多使用“观察”、“推论”、“猜测”、“可能是”、“支持”、“提出”等话语[9]。如在呈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探究溶液的溶解度时,文本话语应该使用“实验完后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话语是“我们能够从中如何理解出溶解度的概念呢?”当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时,应该使用“验证了结论”的话语。
4.2 改变程序化的科学探究活动编排
教科书的编写都通常受到课程标准探究8方面的影响,而使教科书中的探究过程程序化,过于重视和偏向所谓标准的探究步骤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僵硬,看起来是在探究,而其实完全失去了科学的本质创新精神,仅仅是一味地模仿标准过程,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来获得结论,学生体会不到探究的乐趣,体会不到科学探究的意义。所以教科书在编写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要有稳态的探究,而且要有动态的探究[10]。稳态的探究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使用某些常规的研究方法,发现并积累关于某个问题或现象的科学知识的过程。动态的探究却没有现成的科学原理或方法作为探究实践的依据或可以效仿的先例。动态的探究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的特点,因而也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的本质[11]。因此在教科书科学探究活动的编写时应摈弃程序化,提倡开放性和创新性,尽可能地增加可使用动态研究的研究过程。
4.3 显性呈现全面而立体的科学本质
化学教科书应该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为目标,但通过对教科书分析,可发现教科书不仅没有明显的体现,而且教科书的内容通常用大篇幅文字内容介绍枯燥干燥的知识,只单纯地重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却严重缺失。陷入文科性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知识点,完全背离了科学的初衷。科学本质的许多方面只能从零星的阅读材料中推断出来,处于隐性水平。单纯地呈现科学假说、事实、理论的“最终形式”的教科书,将会有以下3个危险:①科学理论的框架和它与相关理论的关系使科学理论变得简单,这样会使学生对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都是一样的概念; ②将科学理论孤立于社会、文化之外,使学生认为科学是科学家独立运作的产物; ③科学的本质容易被学生误解为科学知识都是绝对的,是一个积累性的过程,科学研究过程是程序化的过程等等[12]。如何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体现科学本质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知识的整体性,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为目标,不仅仅是在溶液章节,更应该体现在整一套教科书中,包括各方面科学知识的选择、编排、表达方式等。让学生在学习到基本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综合科学素养也逐渐提高,使化学课程成为实现科学本质的良好工具。如在讲授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即溶液的质量分数)时,不仅仅是单纯介绍这是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应该是整体性的让学生理解我们为何要学习这种表示方法?为何要这样表示?这样表示和之前所有的知识又有何联系?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的体会学习科学的整体思维方式和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磊.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上)[J].化学教育,2010(4):15-21.
[2]中小学通用教材化学编写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化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初级中学课本 化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www.xing528.com)
[4]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初级中学课本 化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化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8]Abd-El-Khalick,F.,Waters,M.,Le,A.P.Representations of nature of science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08,45(7):835-855.
[9]梁永平.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的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6):16-21.
[10]张世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插图的演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104-108.
[11]杨玉琴,王祖浩.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2010,(12).
[12]Wandersee J H.The historicality of cognition: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92,29(4):423-4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