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方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列王纪》中核心故事的重大事件

东方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列王纪》中核心故事的重大事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王纪》中的核心故事能在20世纪被改编成电影,不得不说是这部史诗在流传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接到戈日达哈姆的求援,国王卡乌斯紧急征召驻守扎别尔的鲁斯塔姆前来救援。尽管有时故事情节看上去有明显的拼凑痕迹,但在电影《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中,基马加罗夫基本遵循了原著,并且通过两位有感染力的演员使影片在悲剧发生之后深入到对人类行为进行思考的精神层面。

东方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列王纪》中核心故事的重大事件

《列王纪》中的核心故事能在20世纪被改编成电影,不得不说是这部史诗在流传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在某些人看来,由塔吉克导演为苏联观众创作一系列根据古代伊朗史诗改编的电影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但只要理解塔吉克与波斯之间在历史上基于民族文化和语言的渊源关系,意识到塔吉克民族同样把《列王纪》看成是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史诗,就会理解《列王纪》在被改编成电影后获得诸多肯定的原因所在。

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个犹太家庭的塔吉克导演班西昂·阿里耶维奇·基马加罗夫最初的人生理想是当个老师,而且,他从小热爱诗歌,古代伊朗诗人菲尔多西对他的影响极为深远。从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毕业后,曾经有机会向爱森斯坦学习电影制作的基马加罗夫就逐渐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电影天赋。作为一名极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电影导演和编剧,他拍摄的影片——包括纪录片故事片——深受苏联电影风格的影响,显然地,他还将其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之中。在改编鲁斯塔姆故事之前,他曾经拍摄过纪念古代伊朗诗人鲁达基的传记电影《诗人的命运》(1958)和同样取材于《列王记》、以暴君佐哈克当政时期铁匠卡维率众造反的故事为素材的电影《铁匠之旗》(1961)。此外,他的大部分影片均与塔吉克民族息息相关,多表现民族文化以及善恶斗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20世纪70年代,基马加罗夫以电影三部曲的形式再现了菲尔多西《列王纪》中最精华的片段,即《鲁斯塔姆的传说》(1971)、《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1972)、《夏沃什的故事》(1975)。在基马加罗夫改编拍摄的《列王纪》三部曲中,《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的篇幅最短,但矛盾冲突最集中,包含了不少戏剧性因素,因而广受好评。鲁斯塔姆传说中的大部分角色、情节都是虚构的,但与波斯王朝相关的战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基马加罗夫以鲁斯塔姆勇士故事为切入点,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以及悲剧史上难得一见的父子相残的惨剧。

众所周知,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父子的悲剧故事是史诗《列王纪》中最核心的勇士故事之一,原著中提到,伊朗勇士鲁斯塔姆在围猎时闯入了土兰人的地域,因追寻坐骑而与萨曼冈国王之女塔赫米娜一见钟情,他们两人结合后生下的儿子为苏赫拉布。14年后,仰慕生父鲁斯塔姆英名的苏赫拉布想凭借自己盖世无双的勇武找到他,就率兵进攻伊朗,所向披靡。他和不相识的生父鲁斯塔姆在战场上兵戈相见时,因怜悯对方年迈而手下留情。最后在决斗中,苏赫拉布反而惨死于足智多谋、智勇双全的鲁斯塔姆之手。在这则故事中,鲁斯塔姆的行为突出了他的顽强、勇猛与忠于君王的思想。诗人笔下的鲁斯塔姆被塑造成富于正义感、反抗异族侵略的正面人物。在史诗中,苏赫拉布在未和鲁斯塔姆刀兵相遇时,始终是以主人公的姿态被描绘的,并且他是在猜测到鲁斯塔姆可能是其生父的情况下被误杀的。书中写道:“我猜想他一定是鲁斯塔姆”,“为人之子决不能与生父为敌,那样到彼世也无容身之地”。一旦父子相残,“这场厮杀使我永远无法抬头,糟就糟在父子拼斗鲜血迸流”。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苏赫拉布勇于正视现实,绝不苟且偷生,光明磊落的品格,也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复杂心理与悲剧命运,格外令人怜悯。因此他的遭遇会产生更强烈的悲剧效果。

从表面上看,电影《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似乎受到了当时传统创作手法的束缚。对白的表述与情节推动是通过连续性画面完成的,为了让剧情顺畅,编剧整理了史诗中的部分情节,并将个别内容加以删改,剧中角色将他们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对白充分表现出来,延续了史诗在这一方面的特色。基马加罗夫在电影中对历史主题的浓厚兴趣显而易见,他动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力图重现史诗般的战斗场景。难能可贵的是,基马加罗夫希望通过电影的独特感觉清楚地描画出塔吉克的民族意识和“史诗体裁”,这也为电影本身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www.xing528.com)

整体来看,影片《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的故事实际上分为三部分,前面两部分分别描述悲剧双方主人公的出场:苏赫拉布领军对抗伊朗的无敌,鲁斯塔姆为了挽救时势再次出山。当影片拉开帷幕时,伊朗勇士鲁斯塔姆与萨曼冈国公主塔赫米娜的儿子苏赫拉布已经长大成人,他率领军队进攻伊朗,目的却是在战场上与父亲鲁斯塔姆相见。土兰国王阿夫拉西亚伯则担心他们父子相聚,会对他构成威胁,所以竭力阻止他们父子相认。勇武过人的苏赫拉布大军长驱直入伊朗国境,打到了白堡。在交锋中,苏赫拉布生擒勇将哈吉尔,打败了女扮男装上阵厮杀的古尔德法里德,逼得主将戈日达哈姆不得不出逃。接到戈日达哈姆的求援,国王卡乌斯紧急征召驻守扎别尔的鲁斯塔姆前来救援。基马加罗夫的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那令人震惊的独创性、无尽的多样化、纯粹的美感以及表达清晰的对白。尽管有时故事情节看上去有明显的拼凑痕迹,但在电影《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中,基马加罗夫基本遵循了原著,并且通过两位有感染力的演员使影片在悲剧发生之后深入到对人类行为进行思考的精神层面。和史诗一样,电影《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安排了一场双方探营的内容,鲁斯塔姆与古尔德法里德乔装打扮前往苏赫拉布军营,却未能与苏赫拉布相认,反倒因错手杀死让德拉兹姆而与苏赫拉布结下了仇怨。苏赫拉布带着擒获的勇将哈吉尔前往伊朗军营附近,却因为哈吉尔不愿透露鲁斯塔姆的名字而未能了解真相。在接下来的一幕中,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作为敌对国家的勇士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在电影中,整体表现颇为出色的角色还有白堡主将戈日达哈姆的女儿古尔德法里德,这位巾帼英雄身手高超远近驰名,她女扮男装在阵前挑战,虽然败在苏赫拉布手下,但当苏赫拉布发现对手竟然是一位姑娘时,也不由地佩服她的英勇。电影中古尔德法里德的扮演者塞拉姆·伊莎耶娃深谙这一角色的性格和银幕冲击力,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美丽聪明又不失理性的风格饰演这一角色,甚至让她与苏赫拉布之间有了更多的惺惺相惜之感。影片中古尔德法里德与苏赫拉布的打斗场面以及后半部分她独闯敌营时的精湛骑术,使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更加激烈而扣人心弦,而影片以清晰的结构和鲜明的节奏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也许是为了更加突出悲剧冲突的主题,电影舍弃了很多在史诗中被加以详细描述的片段,尤其是鲁斯塔姆与卡乌斯之间的纷争,使影片成为鲁斯塔姆和苏赫拉布的主要舞台。在影片宏伟的最终场景中,鲁斯塔姆与塔赫米娜一起来到两军阵前,鲁斯塔姆抱着苏赫拉布尸体的哀恸之声和伊朗与土兰军队再度拼杀给人带来的那种几乎无望的感觉,似乎在表明这出英雄故事的悲剧的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