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标题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摩诃婆罗多》目前的梵文版有10万多颂,即10万多个双行诗,共分18卷,另有附录1卷。人们一般认为这部诗歌的作者是传说中的圣人毗耶娑。而“毗耶娑”的意思就是“整理者”或“改编者”,由此可见真正的诗人已经无法考证。当然,在史诗流传的过程中,历代行吟诗人、抄写者和收集整理改编者们有意识地在其中加进了历史记载、寓言、神话人物故事、行为准则以及有关民族历史的英雄传说故事。这种加工与修改持续了好几个世纪,整部史诗的编订工作基本上是在公元后最初几个世纪完成的。因此,《摩诃婆罗多》实际上是一部宏大的杂集,是一部了解古老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
《摩诃婆罗多》的核心故事讲述的是婆罗多族的王族历史,以两个血统相近的王族即俱卢族与般度族争夺王位进行大战的故事为主要线索,以全国政治统一的思想为故事基础。婆罗多族的后裔中有两位王子是象城国的王位继承人。其中,年长的持国天生双目失明,他把王位让给了弟弟般度。般度死后持国当政,般度临终前将其五子托付给他哥哥持国。后来,随着年青一代的长大,般度五兄弟显现出比持国的子嗣们更强大的本领,他们个个精明能干,其中尤以老大坚战能力最强,被选为王储。持国的儿子们对这件事怀恨在心,因此,他们劝父亲让般度五兄弟离开宫廷自谋生路。为免遭国王儿子、无恶不作的难敌陷害,五兄弟与母亲一起逃进了森林。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艰辛困苦的流亡生活。后来在木柱王爱女黑公主的竞技比武中,他们依靠般度第三子阿周那的技艺赢得了公主,黑公主成了五兄弟共有的妻子。般度五兄弟还碰到了黑天大神,这位著名的雅度族首领成了五兄弟的良师益友,后来帮助他们获得了胜利。
为了防止后代在自己去世后发生争执,持国决定将王国一分为二,一半给他儿子,另一半给般度五兄弟。这样一来,就由持国的儿子统治象城,而五兄弟则统治天帝城。之后,王国一度出现了太平盛世。但狡诈的难敌又对般度兄弟设下圈套,他诱使五兄弟中的大哥坚战同他玩掷骰子的赌博游戏。当坚战赌输了后,难敌罚五兄弟离开宫廷到森林中居住12年,期满后他们还得隐名埋姓过1年不被人认出,这样才能重操王权。在五兄弟12年的森林生活中,他们有过无数奇遇和历险。其中阿周那只身远行,在圣水恒河迎娶了黑天的妹妹妙贤。漫长的流亡结束后,般度兄弟与俱卢族之间终于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双方集结大军,用于作战的粮草与武器堆积成山。战斗即将开始,黑天前来唱起了神之歌——《薄伽梵歌》,他在歌中唱出了薄伽梵的真谛,如灵魂不灭、坚守信仰的必要性以及其他基本的婆罗门教义。
惨烈的战争持续了18天,最后俱卢族及其盟军惨败并丧失了统治权,坚战终于登上王位。但后来黑天的去世使般度五兄弟意识到对尘世浮华和争斗的厌倦。因此,五兄弟放弃治国重任,和妻子扮成隐士去众神所在的喜马拉雅山,他们在途中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死去,只有坚战到达天堂。然而,坚战在天堂里并不称心,因为他发现弟弟和黑公主已被打入冥界以赎他们的杀生之罪。于是他决定去跟他们在一起,直到能在天国团圆。坚战的决心随后得到了众神的怜悯,他同弟弟以及黑公主被接到天堂永享快乐。(www.xing528.com)
由于是梵语文学作品,所以现代读者通常需要借助译本来了解《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作为英雄史诗,故事的高潮是讲述那场灾难性的战争,一般人在阅读《摩诃婆罗多》之后也会有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发生过有名的大战或者说厮杀流血的印象,但是,它的实际目的却是让人类看到物质生活的空虚,以及指导人类走上解脱的道路。所以,诗学理论家们认为《摩诃婆罗多》是一部以“平静情味”为主的作品。当然,也可以根据故事叙述的核心内容来理解:这场仇恨和由仇恨所引起的战争,逐渐聚集了印度许许多多的民族与部落,两家的仇恨以惨烈的流血战争来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所有参加的人几乎都死去,般度族付出巨大代价最终获得胜利,统一了全国的政权。因此,故事的主题是印度的统一,此外,史诗中还有生命、死亡、家庭、战争、责任与权力等各种主题的交织。
总而言之,《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复杂而多层次的文本,是包含了各种传统文化的综合文选。作为诗体杂集,史诗汇集了各类神话、传说、故事及教诫文、谚语、宗教诗等其他形式。这部诗集是宗教文学的经典,其中的《薄伽梵歌》是关于深刻的宗教冥想和指导性的部分,在印度家喻户晓。《摩诃婆罗多》的主要故事可能依据民族历史事件,即两个相邻民族,分别居住在中央邦东西两端的般度族和俱卢族之间的战争,战争最终以般度族的胜利而告终。但《摩诃婆罗多》里的战争实际上已经演化为善良力量与邪恶势力间不息的交锋。从内容上来看,《摩诃婆罗多》以史诗的框架除了反映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冤仇,还奉献了宗教意味浓重的《薄伽梵歌》和《诃利世系》,以及带有传说和神话性质的哲学、短诗和故事,包括著名的沙恭达罗的故事、莎维德丽的故事等。同时,《摩诃婆罗多》还是一部道德指南,它向人们解释了婆罗门教规和种姓制度的来龙去脉,宣扬僧侣阶层对人民乃至国王的优越性。
作为印度教宗教文学的一部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吠陀》《奥义书》《往世书》一样,成为印度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