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的塔哈·侯赛因是埃及和阿拉伯近现代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三岁时因眼疾治疗不当而双目失明,但却以聪慧的天资和惊人的毅力,成为“征服黑暗的人”。作为学者,塔哈·侯赛因学术功底扎实,对阿拉伯古典文学、古希腊文学、拉丁文学均有所涉猎,他还翻译介绍了大量欧洲文学作品,并尝试用西方新的文艺批评观点对阿拉伯古典文学进行重新评价。作为小说家,他创作了在埃及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系列作品,如自传体小说《日子》(1929、1939、1962)、《鹬鸟声声》(1934)、《山鲁佐德之梦》(1943)、《苦难树》(1944)、《真实的承诺》(1949)和短篇小说集《天下受苦人》(1948)等。
创作于1934年的小说《鹬鸟声声》篇幅不长,但却被看作塔哈·侯赛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力作,入选“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三个农村妇女——一个母亲和她两个女儿的不同遭遇。她们在道德败坏的父亲去世之后被赶出家门,离开家乡来到城市靠在有钱人家里帮佣谋生。大女儿胡娜迪在一个有钱的工程师家干活,却被工程师诱惑怀孕。小女儿阿米娜在一个警察局长家服侍与她年龄相仿的小姐,有机会学到了知识和文化。母亲知道大女儿怀孕后十分害怕,带着两个女儿连夜离开这座城市。途中,母女三人遇到了闻讯赶来的舅舅,但舅舅却将胡娜迪残忍地杀死并埋在了路边。阿米娜不能忍受这样的罪行,于是离家出走,重新回到城里原主人家干活并伺机为姐姐报仇。当她凑巧得知那位工程师要向主人的女儿求婚时,她就把她姐姐身上发生的事告诉了女主人,导致其婚事告吹。此后几经周折,阿米娜终于得到机会去工程师家干活并准备复仇。随后,工程师屡次勾引阿米娜但都被她拒绝,她始终在寻找复仇的时机。与此同时,工程师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并因心中始终牵挂着阿米娜而开口向她求婚,阿米娜的内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将自己姐姐的不幸以及来此的目的一一告诉了他,引起工程师对她的敬佩与爱。小说结尾处,两人默默相对,这时,远处传来了鹬鸟的叫声。
小说《鹬鸟声声》写姐妹俩的遭遇,前者虚写,后者实写,矛头指向埃及陈规陋习愚昧落后的实质,同时也歌颂爱情,歌颂女性争取自由、幸福的努力。因此,《鹬鸟声声》这部小说有两条线,其中一条是反对封建的杀人罪行,另一条是被害姑娘的妹妹为姐姐报仇,也去那工程师家帮佣,由怨恨、复仇转向热恋的过程。后一条线反映了作者对爱的主张和赞美,是他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的反映。小说《鹬鸟声声》所反映的埃及社会的现实,无论是贫富悬殊的生活状态,还是城市乡村的巨大差异,都显示出它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小说的特点。作者描写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希望阻止埃及农村盛行的复仇和无辜的流血,并且以此表明,劳苦阶级为摆脱这种境况,需要做出努力和牺牲,而上层阶级则应表现出善良、仁慈和同情心。胡娜迪为了改变自己而靠近工程师,结果失身、被害;阿米娜在女主人家受到教育,有自尊心,终于使工程师有了转变。在作者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阶级差异,建立一个美好、公正的社会。(www.xing528.com)
读《鹬鸟声声》这部小说,很容易让人想起在手法上类似的欧洲文学作品,如意大利小说家乔瓦尼·维尔加的书信体浪漫主义小说《莺之死》(1870)等。但塔哈·侯赛因的小说特色在于以鹬鸟的叫声为串联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全书25个章节有一半左右提到鹬鸟的叫声,鹬鸟的叫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更为小说增添了无限的诗意。
整部小说采用女主人公自述的方式,但在叙事中附带议论,风格独特。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描绘阿米娜的幻觉、想象、焦虑以及心声,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成功,让读者回味无穷。小说即使在次要情节的书写上,也始终让人物刻画与情节发展、环境紧密联系,某些场景如母女三人匆忙逃离城市之后在村子里暂住、读《一千零一夜》引发的风波、与朱奴拜的交往都讲述得生动细致,让人读后难以忘怀。小说在结尾处理上,没有俗套地给读者设置皆大欢喜的结局,主人公阿米娜的未来究竟如何,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在鹬鸟的叫声中,人们只能祈祷阿米娜的未来,为本想为姐姐复仇却坠入爱河、挣扎于情与仇的困扰中难以解脱的妹妹阿米娜祈祷祝福,祈愿悲剧不再重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