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称“微笑博士”“活力先生”的道格拉斯·范朋克在联艺公司获得艺术上的独立,更多电影佳作出现了。1924年的《巴格达窃贼》堪称奇幻电影史上最早的大片,也是范朋克风格幽默探险史诗电影作品的延续;电影充斥着大量的幻想冒险情节和神话色彩,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部制作花费超过百万美元的电影。
在影片《巴格达窃贼》中,道格拉斯·范朋克饰演的窃贼艾哈迈德因为潜入哈里发皇宫行窃时看到睡梦中的公主,为其美貌所折服而对她念念不忘。乘着哈里发为自己女儿选婿之际,艾哈迈德乔装打扮成海岛王子,与公主一见钟情。没想到艾哈迈德的窃贼身份被公主身边的蒙古侍女告发,艾哈迈德被鞭打一顿之后得到公主的帮助而逃脱。哈里发逼迫公主重新选婿,公主为了拖延时间,让三位王子在七个月时间里各自去找寻稀世奇珍,七个月后以礼物最贵重者为获胜者。得知消息后,重振精神的艾哈迈德踏上了艰难的寻宝之旅。在旅途中,他穿越火谷、勇斗怪兽,依靠神人的指引,最终获得了隐身衣以及神奇宝盒。回到巴格达,艾哈迈德依靠他的宝物挫败了蒙古王子企图夺取巴格达的阴谋,救回公主并与她一起乘坐飞毯腾空而去。
从故事情节来看,影片《巴格达窃贼》不仅故事情节取材于《一千零一夜》,而且在画面风格上极力渲染浓郁的东方元素,如魔幻的通天绳、飞翔的魔毯和沉睡在海底的宝箱等,让西方观众目不暇接,充分展示了神秘的异域风情和精彩的英雄历险。影片前半部分重在刻画巴格达窃贼艾哈迈德的形象,描述他在偶遇公主之后的改变和思恋,后半部分则注重于艾哈迈德与公主的恋情。影片后半部分的整体框架与《一千零一夜》中第272夜《王子与飞毯的故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三位王子、寻宝选婿,甚至寻回的宝物象牙魔管(与影片中的水晶一样可以看得很远)、飞毯、神奇苹果都十分类似。第三位王子,也就是找到神奇苹果的艾哈迈德,与影片中的男主角姓名完全一致。在故事编排的过程中,影片《巴格达窃贼》还借用了《一千零一夜》中常见的人物类型及场景,如小偷身份、邪恶王子、美丽公主、忠实搭档等,有关隐身衣、神奇宝盒的描写实际上带有想象的普遍性,在很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影片中对公主和她的侍女们偷看各位来参加选婿活动的王子们时的描绘及对白,不禁让观众们想起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选匣择婿”时鲍西娅和她的侍女尼莉莎。此外,影片借助大量特技摄影和豪华场景,来为影迷们描绘神奇魔幻的东方世界。
虽然《巴格达窃贼》的导演是才华横溢的拉乌尔·沃尔什,但观众却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范朋克身上。在这部影片中,他既是制片人、编剧,又是主要演员、特技演员。同时,他的形象,也成为好莱坞最具个人魅力、代表乐观和活力的男性形象。道格拉斯·范朋克在《巴格达窃贼》一片中饰演的穿着华丽、神气活现的终极英雄标志着他演艺事业的最高峰。在天才的影片策划威廉·卡梅隆·曼泽斯独特而又完美的设计之下,本片成为电影史上视觉效果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之一,尤其是神话般的巴格达城,再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东方风俗世界,一个虽然出自幻想,却像梦境一般真实而让人难以忘怀的异域,在这里有高耸的建筑、富丽堂皇的王宫、熙熙攘攘的街道,城外是广袤的沙漠,还有诸如怪兽、巨型蝙蝠等充满了想象力的离奇生物。艾哈迈德追求公主时,穿着紧身丝绸衣,裸露着胸膛,演绎出了一个全新的性感形象。而且影片让华裔演员黄柳霜来扮演蒙古女奴一角,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www.xing528.com)
影片的主要优点是它不拘泥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而是以《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精髓为核心,讲述了西方人眼中阿拉伯世界里的种种离奇和不可思议的景象,包括对类似于阿拉丁故事的重述。影片充满了甜美的天真,促使观众去幻想奇异古怪的阿拉伯世界。在电影欣赏过程中,成年人暂时放下他们的种种怀疑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去纵情享受一个奇幻故事刺激的欢快。《巴格达窃贼》反映了好莱坞奇幻电影风格的兴起,这部作品被广泛看作当时的一部电影技术杰作和一些电影特效的重大突破。当然,《巴格达窃贼》的电影特效在当时确实非常奇特,但是按照当今的标准来看,有些场景的特效则不够到位。问题是,你欣赏《巴格达窃贼》的收获,取决于你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更简单时代的电影传统,那是充满天真和惊奇的电影规范。这部影片作为奇幻传奇为后来的美国好莱坞奇幻影片开辟了道路。总之,以范朋克为首的主创人员为了营造阿拉伯神话氛围,可以说是调动了当时可用的一切电影手段和资源,而他们所取得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本片中的许多场景后来都具有了经典意义,为此后多部《一千零一夜》改编电影所仿效。美丽的公主、邪恶的王子、机敏的窃贼、神秘的魔术师,还有那飞毯、神马、隐身衣、宝藏等,这些阿拉伯神话的构成元素有机精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影片产生了巨大的魅力。
作为奇幻电影,《巴格达窃贼》属于在《一千零一夜》基础上运用丰富想象力营造出非现实的电影世界的典范。自电影诞生以来,“奇幻”作为电影写作方式及表现风格一直存在着,奇幻电影所呈现的场景与故事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讲述发生在神话国度中的离奇故事。影片《巴格达窃贼》对东方世界的选择完全符合奇幻电影的要求,而且,影片通过场景设置和舞台效果,努力在一个所谓古代的模糊时空中,建造起一个神秘的东方世界。当然,奇幻电影想象背后也隐含着强烈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对西方文明现代性的焦虑。因此,《巴格达窃贼》不仅是西方人对遥远东方的想象,还蕴含着强烈的现实思考在其中。
到了1940年,亚历山大·柯达以好莱坞风格的“超级彩色片”形式重拍了《巴格达窃贼》。这次重拍让柯达导演充分施展了自己的一身本领。《巴格达窃贼》(1940)与其说是对1924年同名电影的重拍,但实际上除了在浓郁的阿拉伯元素以及《一千零一夜》风格方面有所传承,在主要人物艾哈迈德和阿布的设置上有一定的延续性,两个版本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相比之下,1940年版电影《巴格达窃贼》故事除了改编《一千零一夜》中《渔夫与魔鬼的故事》,更多的是在仿写《一千零一夜》和借用1924年版《巴格达窃贼》的基础上杂糅而成,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部影片在特技效果和豪华场景方面再次引起轰动效应。今天,在取材于《一千零一夜》的近百部影视作品中,1940年版《巴格达窃贼》同样被看成是拍得最成功、最具阿拉伯神话韵味的一部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