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内到国外,历史上曾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观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提出了“教育是为了让知识变得有用”;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也曾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
或许,我们永远也达不到教育家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也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但我们至少可以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如何教好书,做好一个知识的传达者? 首先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备好课、上好课、讲好课。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能否守好这一亩三分地,让学生爱上学习,让知识有效传播,这既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老师教育水平的检验。 上一节课不难,上一节好课也不难,可要上好每一节课就很难,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习,更需要长期坚守,不忘教育初心。对于教师,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职业倦怠,抱残守缺,思想禁锢,止步不前,不变亦不改。 我们不能在教过几年书后,就感觉自己已掌握、熟悉了学科内容,开始学着吃老本、混日子,不进取、不思考、不创新,抱着上完一节课算一节课的心态直到退休。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上好一节课,不仅需要我们课前充分准备,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还需要保持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不能只凭经验上课,更不能带着情绪上课。 课前要准备,课中更要管理,管理课堂往往比上课更重要,不能自己只顾讲课,却不关注学生在做什么;明明能看到学生在做其他事情,却不闻不问。 老师讲得好,学生还要听得好,讲与听若是两张皮,那也算不得什么好课。 好老师好比好司机,既要开好自己的车,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其他车辆的情况。 有的时候,学生爱不爱学习,压根就和你讲的精不精彩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从内心对学习已产生了厌烦、抵触心理,要让这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学到知识,管理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上好一节课,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前准备、课中管理外,我们还要做好课后反思、课后补充。 总之,要教好书,就要上好课,上好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课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
课堂之外,我们要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让学生上课要学会听,下课还要学会问。 解答学生的问题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教学、反思课堂。 不能嫌学生麻烦,更不能给学生脸色看,要有耐心,更要有热心。
我一向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多问老师,不要胆怯,不要怕羞,也不要担心老师会不会不耐烦、不高兴。 现在的很多学生不愿意问老师问题,有些是因为自身懒惰,缺乏学习积极性,有些是因为胆小,害怕被责骂,担心自己会被大家嘲笑。 其实,老师们是非常愿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虽然不能强制学生来问老师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想问老师却又不敢问的学生,我们就要想办法打消学生的顾虑和担忧,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敢于提问,主动学习。
教书,除了要上好每一节课,鼓励学生多问之外,同时还要关心他们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和成长,以培养他们思考、质疑、探索、团队协作等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 上课的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和学生建立情感和友谊的过程。 老师积极备课,讲课深动,对学生富有爱心,推送温暖,学生听课自然、轻松,慢慢得融入其中,也就愿意去学习,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沟通。 最好的老师莫过于亦师亦友的状态,气氛活跃,环境融洽,师徒关系友好,既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又可以毫无芥蒂地探讨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不仅包括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教书不单单是教书,教书的过程本就夹杂着育人的过程,教书对育人具有极大的作用,育人是教书的本质含义,教书是育人的外在表现。 教和育实际上是密不可分,贯穿始终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会一个孩子知识不难,可要育好一个孩子却很难。 育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育智、育德、育志、育心、育思想等方面。当前,我国正面临“两个大局”的挑战,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如何应对“两个大局”,如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究其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必须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www.xing528.com)
育人要先育爱国主义思想, 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前提,只有真正让爱国主义思想深入青少年的头脑, 才能指引他们勇往直前,始终牢记责任担当,始终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
育人过程是充满情感的育心过程,要充分体现育人者的仁心、耐心和责任心。 如果能把学生的思想和心态转变过来,那么育智、育德、育志相对显得容易一些。
“第八号教室”毕业生中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在高一休学之后转到我们班。 这个女孩刚来的时候性格偏内向,不爱说话。 第一次月考后,仅有物理成绩特别差,问其原因,她沉默不语。 经过我耐心地与她交流,她才慢慢说出原因。 孩子解释,不是她不喜欢学习物理,只是因为某一次作业未交,物理老师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她, 以致她对物理课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心理,因而不愿再上物理课,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休学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这个女孩在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 倘若那位老师当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抽时间好好和孩子谈谈心,哪怕只有一次,我估计情况就会不同。
师者同医者,需要望、闻、问、切;师者也如园艺师,既要浇水施肥,还要不断修枝理叶。 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和迥然不同的性格习惯,要育人,思想是前提,育心是关键。 育心,是唤醒孩子生命意识的开始,是启迪孩子精神世界的起点,是建构孩子三观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真正行动起来、改变起来,育人也就不再艰难。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终身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教书育人使命,始终把孩子的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我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无论他毕业于什么样的学校,也无论他从事的哪个阶段的教育工作,我想教书育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不过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不同而已。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我们要更加注重教育的方法和方式,多思考,多探索,用责任与担当,用热情和激情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育既为了小家也为了大家,既肩负个人命运也肩负民族命运,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和孩子打交道是教师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以及每个性格迥异的学生。 教师除了教学之外,或许干得最多的事儿,就是和孩子们各种“淘气”了,几乎每一天都有处理不完的问题,昨天谁的作业没写,作业本没交,今天谁上课睡觉,谁又上课说话……学生不听话的确令人恼火。 可学生“淘气”也罢,教师生气也罢,与孩子相处本就是这样,这是我们的工作特点和日常。 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日复一日操好这一份“艰心”,年复一年守好这份初心。 如果每一位孩子都是天赋异禀,那么教师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如果不坦然面对“淘气”孩子中出现的问题,教育工作也必然会黯然失色,失去本来的乐趣和意义;如果老师不去和孩子互动交流,也就很难发现孩子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都不同, 在他们的身上在所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一刀切地简单处理面对的问题。
我所带的是“第八号教室”,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理科班,学生普通,中考成绩也不算好。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可学习成绩不好,只能代表孩子暂时的学习能力弱而已,不代表孩子人品差、习惯差,更不代表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发掘和培养,而不是戴着一副副有色眼镜看孩子。 老师的眼里要能看得见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要看得见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优点。
我时常给我的孩子反复说这样几句话, 其实这既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又是我对孩子的期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