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内涵与功能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内涵与功能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报告是科研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强调技术内容的规范化描述和记录。科技人员是科技报告形成的核心主体,负责科技报告的撰写。项目承担单位是科技报告形成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科技报告年度计划、督促科技报告撰写、审查科技报告密级和提交科技报告。科技管理部门是科技报告形成的组织主体,负责科技报告的撰写任务布置和强制呈交。由此,科技报告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内涵与功能

1)科技报告的定义

美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写标准(ANSI/NISOZ39.18)将科技报告解释为用以传递基础或应用研究的结果、支撑基于这些结果所产生的决定。这类报告应包含一些必要的信息,用于解释、应用或重复一项研究结果或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推广传播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并提出有关的行动建议。我国国家标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 7713.3—2009)认为,科技报告是科学技术报告的简称,是用于描述科学或技术研究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或描述一个科学或技术问题状态的文献

综合国内外相关定义和解释,笔者认为,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了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文献。科技报告翔实记载了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实质是以积累、传播和交流为目的,使科研工作者能够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重复实验过程或了解科研结果。

2)科技报告的来源与形成

科技报告来源于科技创新活动,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研发实施、转移转化三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已有的科技报告资源;同时,在后面两个环节产生新的科技报告资源,为下一轮创新活动提供文献支撑。在科研立项阶段,科研人员将提交申报书和合同书等材料,这些材料属于科研档案,一般不纳入科技报告范畴;在研发实施阶段,项目承担人员需要提交专题技术报告、技术进展报告、最终技术报告及组织管理报告;在转移转化阶段,项目承担人员需要提交市场检验与评估报告以及工程/生产报告。

科技报告形成需要经历计划—撰写—审查—呈交—交流五个阶段。一是确定科技报告计划,在项目任务书明确规定产生科技报告的数量、类型和提交时间;二是科研人员按任务书开展工作的同时,依据标准撰写不同类型的科技报告;三是课题承担单位审核科技报告的技术内容,确定保密级别、解密时间或解密条件等,根据本单位申请专利、保护技术秘密的需要确定延迟公开发布的时限;四是呈交验收科技报告,将审查合格的科技报告(含电子版)送交计划管理部门或科技报告收藏单位,验收合格后出具科技报告收藏证明,以作为项目申请验收、鉴定和申报成果奖励的必备证明文件之一;五是共享交流科技报告,按其密级和服务范围提供公众服务或特定授权服务。

3)科技报告的特点

科技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强调可交流性,有严格的编写规范,但一般不经过同行专家评审和专业编辑人员审查;②专业性强,内容详尽,附有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信息,内容覆盖整个科研过程,能如实、完整、及时地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等,科研工作者能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③出版周期不固定,作为政府出版物,一般不正式出版,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随时形成和提交;④不同的密级划分和使用范围限制,科技报告明确标注密级或授权使用范围,一般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科技情报机构管理发行,使用非公开发行的科技报告需经严格的授权管理和审批程序。(www.xing528.com)

科技报告是科研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强调技术内容的规范化描述和记录。科研档案作为一种原始凭证,主要是为了归档保存和备查,涵盖内容相对宽泛,侧重保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研究结果的依据性材料;而科技报告则是以积累、传播和交流为目的,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而成,侧重描述研究的技术过程、内容和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科研档案主要服务于科研实施单位和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而科技报告主要面向公众或特定群体提供开放共享和授权使用。而相较于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可以翔实记载科研的整个过程、方法、结果等,无须同行评议和正式出版,发行更及时。论文可以来源于科技报告,是科技报告全部内容的一部分,而科技报告中未发表的内容是对论文重要的文献补充。

4)科技报告的作用

科技报告涉及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和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科技人员是科技报告形成的核心主体,负责科技报告的撰写。项目承担单位是科技报告形成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科技报告年度计划、督促科技报告撰写、审查科技报告密级和提交科技报告。收藏服务单位是科技报告形成的管理主体,负责接收、加工管理、长期保存科技报告,并推动科技报告的交流、共享和使用。科技管理部门是科技报告形成的组织主体,负责科技报告的撰写任务布置和强制呈交。社会公众是科技报告形成的监督主体,科技报告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产出的重要表现形式,理应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并且提供科技知识资源共享服务,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公共投入的成果。

任何科研工作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创新,科技报告持续积累所形成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既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支撑,又为科研人员提供创新信息保障,还能保证社会公众对政府科研投入产出的知情权

对于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报告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科研管理体系重复立项和财政资金浪费,从而推动科技项目公平竞争和信息公开公示,将科技报告工作融入现有的科研管理过程,在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阶段则可对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和创新性进行实时检验,有利于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度和防止学术腐败。对于科研人员,科技报告撰写的基本功训练,有利于规范科研活动及其管理过程;科技报告的完整保存和充分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后续研究的技术起点和提升科研效率与投入效益。此外,作为不断积累形成的社会科技资产,科技报告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解、利用科技计划项目和成果的新渠道,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我国科技投入模式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

据美国金氏公司198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科研人员阅读1 份科技报告可产生1 280 美元的效益,科技报告类文献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26。由此,科技报告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