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告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科技报告80 余万份。科技报告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人员按规定格式撰写的能真实反映其所从事活动的技术内容和经验的特种文献。
“科技报告不同于项目的结题报告、学术论文等科技文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说,“论文的产出只是科研活动的一部分,是结论性的部分,在整个科研活动中间,还产生许多未定论的实验过程、数据等,都是有价值的。”中信所的张爱霞则表示,“甚至是那些失败的实验和数据,也都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提醒后来的研究者无须重蹈覆辙。”
这些中间过程和数据在科研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学术论文、结题报告无法涵盖和呈现的内容,也是科技报告独有的价值所在。用赵新力的话说:“它让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更高点起步。”对于这个更高点,研究者曾用一个明确的数字进行了量化,根据美国的统计结果,读者阅读一份科技报告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 280 美元。(www.xing528.com)
然而,由于目前没有建立起科技报告的集中统一收藏体系,我国科技项目的资料散落在不同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手中,由于管理不善,或束之高阁或日益流失,致使转化、共享、再利用的效率很低。“我国大多数科研活动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说到底是纳税人的钱。”接受采访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让它产生的价值被充分利用,这也是对纳税人的一种交代。”
2006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起草的《建立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势在必行》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其“刻不容缓”的5 个理由,其中包括有利于减少科技项目的重复立项和投资浪费;有利于及时反映和评价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效果和成就,并为科研公共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有利于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虚假行为,防止学术腐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