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学术著作和通俗读物里,中文叙事或论述中越来越多地夹杂外文(主要是英文)。其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并非必要。有些比较规范和正确,有些却是不规范、不正确的。其中既牵涉到外文的规范,也牵涉到中文、外文夹排时产生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编辑在审读中文时往往会忽略外文,或者没有能力发现其中的差错。
中文书或书稿里夹杂外文,常见差错有许多种,例如中文与外文对照翻译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字母大小写错误、字形正斜体错误、括注位置错误、姓名写法错误,等等。
且看一些书里的差错例子:
案例7-2
(1)戴维·格伦斯基(David Grusky)、简·帕库尔斯基(Jan Pakulski)
【译音错误。“格伦斯基”应改作“格鲁斯基”。“简”应改作“扬”,系东欧人名,译音应跟从民族语音。】
(2)Cohen(1978)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则进行了系统且严格的表述。
【按规范,英文姓氏Cohen应该译出,改作“科恩(Cohen,1978)”。】
(3)逆向相互依赖的福利原则(The inverse interdependent welfare principle)、排他性原则(The exclusion principle)、占用原则(The appropriation principle)
【英文字母大小写错误。括号里3处“The”应改作“the”。非专有名词不用大写字母。】
(4)这些类别被统称为“工人阶级”(或者les classes populaires)。
【漏译文字。括号里的法文les classes populaires被漏译,应该译为“大众阶级”。】
(5)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èLefevere)在他著名的《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中指出的诗学(Poetics)、赞助人(Patronage)、意识形态(Ideology)等因素,在译本的流传和接受方面,有时甚至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
【英文字母大小写错误。括号里的字母P和I都应该是小写p和i。】
(6)同年,Hughes E.R.在《古典时代的中国哲学》中译出了《庄子》部分篇目。
【英文姓名应该译出。姓与名不应该倒置。应改作“E·R·休斯(E.R.Hughes)”。】
(7)值得一提的是,梅维恒还称墨家好像是“有严格部署的民粹活动家和理论家”(Populist Activist and Theoretician of Rather Dour Disposition)、“好战的和平主义者”(Militant Pacifist),与斯巴达人有相似之处。
【翻译错误。“严格部署的”应改作“性情相当固执的”。英文字母大小写错误:括号里大写字母全部应该改作小写。】
(8)具体可参Grahma.,Angus C.Chuang-tze:The Seven Inner Chapters and Other Writings from the Book Chuang-tzu,pp,31-32。
【英文姓名次序错误;姓名后漏逗号;文章篇名后漏逗号。“from the Book”这三个单词不应该是斜体,应改作正体。“Book”应改作“book”。“pp”后面用逗号是错的,应改作缩略号。此条宜改为:
详见Angus C.Grahma,Chuang-tze:The Seven Inner Chapters and Other Writings,from the book Chuang-tzu,pp.31-32】
(9)人们突然发现:“译者从来就不会‘公正翻译’(Just Translate)”。
【翻译无所谓公正不公正,因此根据括号里的英文,中文属于翻译出错,应改作“仅作翻译”。括号里英文字母都应该小写。】
(10)后来,由美国生理学家沃尔特·坎农(Walter B.Cannon)将这个调节过程命名为“体内平衡”(Homostasis)。……由于坎农这么使用,他之后的其他科学家也跟着这么用,但这并不表明“Homeostasis”是严格设定不可动摇的。
【“体内平衡”后面括号里单词拼写错误,漏了一个e,应该是“homeostasis”。两处单词既非专有名词,又非标题,首字母“H”都应该改作小写“h”。
(11)至少从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让-巴蒂斯特(Jean-Baptiste Say,1767—1832)时起,就认可经济学中的量级与准确地数字计算截然相反。
【人名翻译的姓与名颠倒错误。应改作“让-巴蒂斯特·萨伊”。“准确地”应改作“准确的”。】
(12)在《自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1988)一书中,他攻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
【翻译错误。应改作“《致命的自负》”。外文书名现在一般排成斜体。】
(13)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创造了一个术语“破坏性创造”(Creative destruction)来表明资本主义经济这个不断创新的特点(Schumpeter,1942)。
【翻译错误;英语字母大小写错误。根据括号里的英文,译成“破坏性创造”是将修饰关系弄颠倒了,应改作“创造性破坏”。括号里大写字母C应改作小写。】
以上13例差错采自3本书,其错误分属11种类型。这些差错在书中留存,都造成了编校质量问题。在接受编校质量检查时,责任编辑对这些被认定的差错都无法抗辩。
1.现状与对策
现状A:中文环境里夹杂出现外文时,外文差错率往往比较高。其中属于作者和编辑个人两方面都有的原因是:(1)对以前学过的外文知识都生疏了;(2)遇到学生时代没有学到过的外文基础知识;(3)不认真对待外文表述,抄写时出现错误。
对策A:对于夹排在中文里的外文,编辑的审稿和改稿应该“有法可依”,有必要针对实际差错现象,形成并执行规范。但是,外文(例如英文)有大致上的书写和排版规范可循;中文(汉语)的书写和排版有国标文件和行业规定;然而中文、外文夹排时产生的许多问题,有些有可行规则,有些却没有现成的规定。因此,除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之外,各出版社还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制订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通行规则,以免使图书版面和文字出现杂乱无章的面目。在没有规定可遵循时,应该考虑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且做到全稿统一。
现状B:编辑的外文基础未能达到编辑工作的要求,同时由于不熟悉相关的规范,也由于缺乏应知的审稿技巧,所以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外文差错。
对策B:出版单位要重视通过培训来提高编辑的外文审稿能力。编辑要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一面从差错现象中发现规律,一面努力学会熟练地纠正外文差错的技巧,尽早获得在审稿中纠正外文差错的独立能力。
现状C:编辑对夹排在中文环境里的外文不重视,也不善于发现外文的差错,所以在成书后遗留了很多外文编校方面的错误,有时仅仅由于这一原因而增加了差错率,造成整体编校质量不合格。
对策C:编辑要努力恢复个人的外文基础,争取将已经“还给老师了”的外文“再要回来”。非英语专业出身的编辑至少应该使自己的英文程度恢复到大学英语四级的真正水平,而不是以为自己以往那种应付考试的方式就是达到了水平。要以良好的实际水平为基础,来学习英文新知识,方能适应编辑岗位的工作。
2.法规和规范
审稿和改稿都必须有依据,不应该随心所欲。所谓依据,首先是权威性的规定,其次是理由充足的、符合规范的纠错原则。
(1)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第十一条内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做必要的注释。”
·同上,第十八条内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除了约定俗成的译法之外,书稿中凡属于现在的中国人名、地名的罗马化翻译,都要遵从这一规定。
·1979年1月,国务院发布规定,在中国的人名、地名译成外文时,一律使用标准的汉语拼音。从那时起的出版物里不再使用在此之前长期流行的威妥玛拼写法(例如:Mao Tzetung,Deng Hsiao-ping)。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各种随意混乱的拼写法和其他各种不规范的写法(例如:Zedong Mao,Xiaoping Deng或Mao Ze-dong,Deng Xiao-ping)。若遇到元音字母音节,为避免发音错误,可使用“隔音符号”,例如:人名“刘延安”若译成“Liu Yanan”,可能被读成“刘亚南”;正确的写法是:Liu Yan'an,才不会被读错。
·联合国秘书处关于采用“汉语拼音”的通知(1979年6月15日):“从1979年6月15日起,联合国秘书处采用‘汉语拼音’的新拼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例如:毛泽东(Mao Zedong)、邓小平(Deng Xiaoping)、西藏(Xizang)、黄河(Huanghe River)、长江(Changjiang River)。”据此规定,除了引文以外,西藏不应该写成“Tibet”;黄河不应该写成“Yellow River”;长江不应该写成“Yangtze River”。
(2)编辑规范的若干原则
①“译出”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中文环境里出现的外文单词、词组、语句、段落都应该译出中文。在译文之后,若外文是必要的,则使用括号,将外文附在相应的中文后面。注意不可夹着外文不译。提及外文书名时,应当译出,切不可在书名号内只留外文书名。
案例7-3
(1)沃利斯在《Works》第一卷(1695)的前言里提到牛顿的微积分。
【其中“《Works》”的书写法是错误的。应该写成“《著作集》(Works)”。】
(2)李德汇:《Vital Factors in China problems》序言.
【其中有3处错误:(1)“《Vital Factors in China problems》”应该写成“《中国难题的重大因素》(Vital Factors in China Problems)”;(2)“problems”的首字母“p”应该大写;(3)句末应该用中文句号。】
②“译文准确性”原则
凡是用括号附原文之处,要十分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因为往往在这里会产生并且被发现和认定为差错,造成不合格率上升。(参见前面“案例7-2”的13个例子中的相关案例)。
在图书封面上,若该书不是译著,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提倡将书名译成同中文书名并列的英文。(根据相关规定,中文书可使用并列的汉语拼音书名。)但是一旦使用并列的英文译名,就必须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否则贻笑大方(例如将中国“西北”地区译成“West-north”),或者出现英文歪曲了中文书名意思的情况。
③“首现引注”原则
在著作或译著的正文、注解、附录里,作者想注明某个概念或术语、某个人名、某个机构名称等等时,会使用括号来括注外文。这种引注文字应该出现在首次提到之处。其后可以不再反复引注。若前面不引注,到后面才引注,这是不符合规范的。
④“非大写”原则
在中文环境里用括号引注外文时,括号里的外文单词、词组、完整句子都要遵从外文规范,尤其要注意,非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应该小写(德文除外)。(注意:不要将“专业名词”误解成“专有名词”。)同时还要注意由于大写、小写混用而造成同一本书里不统一的差错情况。
⑤“名从主人”的补充原则
有一些已经固定和通行的译名,要按照固定的译法。例如:“孙中山”译为“Sun Yat-sen”,不译作“Sun Zhongshan”;“上海外国语大学”译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不译作“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正确回译应该是“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⑥“译音准确”原则
翻译人名、地名时,要注意根据准确发音,选用适当的汉字,但约定俗成的除外。
3.外文引文出处和参考文献目录规范化
本节仅涉及英语国家出版物的相关信息作为文献目录被引用到中文著作时出现的格式错误。这些错误一般分为3种:(1)不规范;(2)在同一本书里前后不统一(责任编辑应该事先提醒作者做好统一格式的工作);(3)其他各类文字性质的差错。
中文著作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由国标文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规定。
文后参考文献的英文部分有5种常见推荐格式:
(1)MLA格式(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推荐格式。
(2)APA格式(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tyle):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推荐格式。
(3)哈佛格式(Harvard system):哈佛大学使用的格式。
(4)数字格式(the number style):许多科技论文和刊物使用的格式。
(5)“附注+参考文献”格式(note-and-bibliography style):美国现代语言协会1984年以前使用的标准格式,又被称为“旧MLA格式(old MLA style)”,但也仍见使用。
(以上各种具体编排方式,可参见《实用英语符号手册》,樊振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第189—230页。)
编辑应该注意的是:
(1)外文格式没有“唯一标准格式”。但编辑要注意在一本书稿里外文必须统一成某一种格式,否则显得非常凌乱,也构成“格式不统一”的差错。参考文献或引文出处应当做到要素齐全,排列方位全书统一。(www.xing528.com)
(2)在审稿过程中,应该注意注释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
(3)编辑宜在审读之前,请作者按照“齐、清、定”的要求,做到上述(1)和(2)两条,以避免在审稿时花费太多的时间去修改。
有些作者为了“以壮行色”,在自己著作的文后参考文献里罗列非常长的外文书目,有时并不真实,只是搬抄了某一本(或多本)外文原版书的全部文献目录资料。在学术著作评判中,参考文献目录也属于一项供判断的指标。编辑应当知会作者,参考文献目录必须符合著作实情,同时还应该将“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同“扩展阅读书目”(further reading)区分开来。
4.供编辑参考用的推荐规范
以下是笔者根据37年编辑经验和在审稿时遇到的实际差错问题而记录和编写的推荐规范,供参考使用。
(1)缘起
在中文环境里夹排英文,理应按照一定的规范,但是,
鉴于英汉夹杂文本的复杂性和无循例性;
鉴于文本主体语言文字的归属原则;
鉴于外文审稿牵涉的多项关注点;
鉴于英语国家使用文字的新变化;
鉴于中国出版界对英文编校迄今尚无统一的规范;
鉴于英国和美国现今的出版物上文字亦无统一规范;
鉴于中国目前颁布和使用的各种规范中皆无完备的针对中文、英文夹排情况的规范;
为使我们的出版物避免文字、标点和版式的凌乱失范状况,以免编辑、校对、质检人员无所适从,因此根据学术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制订一部分推荐规范。
(2)依据
本节所拟的“规范和标准”,依据以下工具书和权威性的参考书: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the American Language
美国《读者文摘》编辑部编,Write Better,Speak Better(1977)
William Strunk Jr.,E.B.White,The Elements of Style(1959年出版,至今仍在修订使用;已列入哈佛大学教材目录)
Floyd C.Watkins,William B.Dillingham编,Practical English Handbook,第8版,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9年
近10年里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些英文原版书
(3)规范和标准
①英文里不用书名号
英文的标点符号里没有中文的书名号。在中文环境里,若出现夹排英文书名、刊名,不必要(也不应该)使用书名号。可使用英文斜体字,使之凸显。
②英文里不用顿号
英文的标点符号里没有中文的顿号。在连续的英文表述(句子、段落)里,只用逗号,不能用顿号。但在中文环境里,英文单词或词组单元在并列出现时,可以用顿号(因为是在“中文环境”里)。
英文环境里的破折号,其长度与同一字号的字母“m”等宽(印刷术语称“m dash”),前后不空格。注意不要将破折号误写成连字符,此种现象比较常见。
④连字符的长度
英文环境里的连字符,其长度相当于英文破折号的三分之一,但在电脑排版时实际上使用的是电脑键盘上的短横符号,使用时前后不空格。注意不要将连字符误写成破折号。
⑤使用“[sic]”
作为学术研究使用的引文,若原文有错(内容差错,拼写、大小写差错,其他可能的差错),为保留引文原样,处理方法是不作修改,但在差错处之后加“[sic]”。方括号内是斜体拉丁文,意即“原文如此”。(类似中文引用有差错的原文时加“[编辑注:原文如此]”的办法。)
⑥中文环境里的必要英文段落
若作为引证而必须以英文原文面貌出现,则后面用括号附译出全部对应的中文。若只有英文引文而不附中文译文,会使一部分读者产生阅读障碍。
⑦括号里的英文术语或单词
专有名词的首字母(除冠词、介词、连接词外)大写;非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小写。(标题若使用传统的大写原则,那么最后一个单词无论是何种词性,首字母也大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专有名词”不是“专业名词”。
用括号注专业名词或一般术语的英文时,括号里的外文单词首字母用小写,不用大写。例如:
他非常注意研究哲学本体论(ontology)问题,发表过好几篇论文。
若括号里的英文是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机构名、书刊名等等),则除冠词、介词、连接词以外的其他单词首字母依英文传统书写规则应大写。
⑧中文环境里外国人姓名中使用的间隔号
在中文环境里,外国人姓名里各部分的分隔,使用间隔号(有些编辑称之为“中圆点”,此说系不规范说法)。例如:A·罗伯特·李,D·H·劳伦斯,埃斯尔·M·戴尔。近年来,有些出版社的出版物里,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校对实用手册》里,认为其中缩略名字的外文字母后面应该使用缩略号(有些编辑称之为“下脚点”“下脚圆点号”,系不规范说法),写成“A.罗伯特·李”“D.H.劳伦斯”“埃斯尔·M.戴尔”,这种写法不伦不类。根据国标文件《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的规定:“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表示。”
⑨正体/斜体
书名、刊物名、报纸名,用斜体。内含的文章题目、章节题目、论文题目,用正体。按照英美人的正规排版法,拉丁文缩略词(例如:“e.g.”“i.e.”“sic”等)用斜体。
⑩排版版式中的移行
在铅排时代,行末单词超出版芯的部分,需要根据音节移行。移行部分的上一个音节后面加连字符。(转页不移行。)现在的电脑输入软件设计成以单词为整体单位的移行,于是,被移的一行里,标点符号和后面字母之间的距离会被拉开(例如“U.S.A.”变成了“U.S.A.”),编辑和校对人员在审读时应该做出纠正。
⑪句末引文是单词或词组时标点符号的位置
例如:He is not a“girl.”按照中文的逻辑,句号的位置应该在引号后面,但是美国人习惯将这里的句号放在引号里面。在英文环境里,当遵从美国人的习惯。
⑪书名、刊名、报名、文章标题的字母大小写
审稿中发现的书稿实例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One Man's Search for the Age of the Earth(√)
第二种:One man's search for the age of the earth(√)
第三种:One Man's Search For The Age Of The Earth(×)
第四种:ONE MAN'S SEARCH FOR THE AGE OF THE EARTH(√)
正确写法:第一种、第二种、第四种写法都是可以的。第三种写法是错误的。
推荐规范:在一般情况下用第一种。
⑬需按原样保留小写的方式
最近30年来,英语国家的书名、报刊名、文章题目、章节标题都有采用除了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全部使用小写方式的格式,即在书名、报名、刊名、论文题目(除第一个单词外)、章节题目(除第一个单词外)中不用大写字母,这是近年来英、美等国的出版物里逐渐增多的现象。对此,一般的做法是尊重原作者的写法。
在编辑审稿时,建议基本按照传统规范。但若确有需要,或由于作者坚持,可以采纳小写倾向,但全书必须统一。
⑭缩略号使用或不用
书稿实情:
用sth.和sb.还是用sth和sb
用U.S.A.还是用USA
用T.S.Eliot还是用T S Eliot
正确写法:英美人现在这两种写法都用。
推荐规范:不强行规定其中的一种。但在同一本书里必须统一使用其中一种写法。
⑮中文句子中使用英文缩略词(例如:UNESCO,WTO,GDP,GNP,等等)时,应该用括号标注在全称中文第一次出现处的中文后括号内。
⑮提及外国书刊名称时,一般应译成中文。若一定要用外文原名称时,不用书名号;使用白体,不用黑体;可用正体,但现在一般使用斜体。例如:
误:《时代周刊》的英文名称是《Time》。
正:《时代周刊》的英文名称是Time。
⑰英文单词在中文环境里以句首位置出现,首字母小写。例如:
有许多英文单词本身是外来词。renaissance(文艺复兴)一词来自法文。
此句中renaissance一词的首字母r不用大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