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技术性要求与一致性规律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技术性要求与一致性规律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辑审稿,从经验的积累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技术方面的规律,具体表现在一些做法上。同时,“一致性”的要求也包括对各种概念、术语、数据等等。在一件作品中,对某一个问题、某一个事件、某一种现象的看法和说法要前后一致,不能前后矛盾。小说作品的细节不应该前后不一致。现在中国是进口石油的。日本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国的“东面”不是“东部”。③中共最高领导机关不称“机构”。这两类是出现差错的“事故多发地段”和“重灾区”。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技术性要求与一致性规律

编辑审稿,从经验的积累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技术方面的规律,具体表现在一些做法上。凭借对这些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实践,可以极大地减少书稿的差错率。

1.保持文字表达的一致性

在一部完整的作品中,会有某些表述反复出现。编辑在审稿中对同一表述要注意使其前后统一,以免存在“前后不一致”性质的差错。比如:

(1)检查目录中的章节标题与正文中的章节标题是否一致。因为有时候作者在正文部分对标题做了修改,却忘了同时修改目录,就留下了差错。

(2)检查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书刊名称等等)在书稿中前后是否一致(例如对于外国人名,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译法:笛卡儿笛卡尔、凡·高/梵高哈姆雷特/汉姆莱脱/汉姆莱特、亚里士多德/亚里斯多德,这是由于书稿作者或是引用不同的文章来源,或是在写作时前后记忆不一致而造成的)。同时,“一致性”的要求也包括对各种概念、术语、数据等等。关于这一点,要求编辑“审稿时有记忆”。若发现了此类问题,可以采用指定某一种表达,而将其他表达法修改到统一表达,有时也可以用电脑“统改”方法来纠正。

(3)在一件作品中,对某一个问题、某一个事件、某一种现象的看法和说法要前后一致,不能前后矛盾。小说作品的细节不应该前后不一致。编辑在审稿时应该将这一方面作为关注的要点。

2.凭常识判断明显错误

编辑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通过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储存在大脑里,在审稿时发挥“知识比对”的功能。编辑的这种才能是电脑资料库做不到的。在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引用成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时失准,表述的内容不符合科学常识,将文学作品(例如历史小说)中的虚构情节误当做历史事实,以及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知识或事实的错误,等等,有时候甚至是明显的低级错误。

案例7-1

以下例句中的差错都属于“明显差错”:

(1)本公司在我国雇佣了100多万名员工。

【此句出自一本译稿。根据常识判断,一家公司在某一个国家里不可能雇用员工达100多万名。经查核原书,原文是:We've got 100 million people employed in this country.译文应该是“我国[按:指美国]有1亿多人就业。”译者将100million错译成“100多万”。另外,“雇佣”应规范作“雇用”。】

(2)三千人共一把伞,在风雨中急急忙忙回家

【3 000个人共用一把伞是天方夜谭。这里明显系“三个人”之误。只要在读稿时稍微仔细一点,这种错误应该立即被发现。】

(3)1821年,14万蒙古大军进攻日本

【1821年是清朝道光元年。句中的年份应是元朝的“1281年”。遇到这样的历史事件,编辑若有疑问,应该立即查证。即使未产生疑问,编辑在审稿时也应该核对事实。】

(4)Man:Do you know how many things did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Woman:Four inventions.

Man:What are they?

Woman:They are paper,gunpowder,printing and the compass.(www.xing528.com)

Question:What were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inventions?

【这是一本中学英语教辅书里的一道听力题,居然说古代中国一共只有4项发明。这里属于事实表述不清之错。第二句应改作“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numerous things.Among the most famous ar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另外,第一行里“invented”是语法错误,应改作“invent”。】

(5)中国人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改革开放以前奉行“自力更生”国策时的事了。现在中国是进口石油的。】

(6)Japan is in the east of China.

【这句错误句子出现在一本初中英语教辅书里。此句中用错英语介词,造成地理知识错误。日本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国的“东面”不是“东部”。介词“in”应改作“to”。】

(7)中共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五年一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此句虽然简单,却存在好几处常识性错误。①“中共共产党”系“中国共产党”之误。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中共的组织机构。③中共最高领导机关不称“机构”。④中共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3.一种减少差错率的普适方法

这种方法暂且可以叫做“盯熟”,即盯住最容易出错的一些常见错别字,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编辑在审稿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养成习惯,“盯”住那些普遍产生的、常见的、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并且被揪住的文字差错——成语、年份、名人姓名、重大历史事件、各种最基本的常识等等,将它们变成编辑“熟”记的信息符号。尤其是要逐渐习惯于“盯”住常见错别字:以至/以致、品味/品位、比例/比率、交代/交待、坐/座、象/像、洲/州、营利/盈利/赢利、权利/权力、关照/观照、欢度/欢渡、神祗/神祇等等。根据编辑个人对常见字、词的熟悉或不熟悉的程度,遇到一个,记住一个,然后在审稿时能随时运用。由于一般作者习惯性地将一些语词写错,以致出现一批“常见错别字”,为此,上海的《咬文嚼字》编辑部曾经整理并发布过一份“100个常见别字”的正误表。本书在最后的“附录”部分里有一份笔者据此编写的纠错练习,可供读者参考。

在现时审读的书稿中,还发现作者们(同时也包括编辑们)常犯量词出错的毛病,而“的”“得”“地”三字不分乃至误用,也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这两类是出现差错的“事故多发地段”和“重灾区”。所以,也要关注量词的使用是否得当,关注“的”“得”“地”三个字的使用是否正确。

以熟悉常见错别字的方式来应对书稿中经常出现的差错,可以有效地减少差错率。

4.计较文字表述的准确性

有些文字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明显的错别字,但是仔细想想,却经不起推敲。例如“使人类从野蛮走向和平”这样不准确的表述应该改正为“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因为与“野蛮”对立的不是“和平”,而是“文明”。

5.遵守文字的规范性

除了在小说、戏剧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的特定口语之外,所有的出版物都应该遵守文字规范。所以,编辑在审稿时应该注意改正不规范的文字表述。我们不主张使用短暂流行的网络语词;必须清除脏字、粗口、下流语言(例如“屌丝”“哇噻”等等)。文字是用来教人变文雅的,而不是使人变得粗俗、恶俗。

6.注意校核版式方面的细节

版式也是衡量和检查出版物质量的一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项:(1)检查“目录”与“正文”各级标题的文字表述一致性和页码的一致性;(2)扉页与封面设计稿的文字规范与一致性;(3)封面设计稿的封面与书脊的文字一致性;(4)检查“前言”“序言”等辅文排版在目录之前或之后,以及是否需要列入目录;(5)检查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否统一;(6)核对全部校样的书眉,以防书眉错位;(7)版权页上的各项数据不要出错;(8)注意各种公式、符号、数据的表达方式是否正确;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