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明编辑的技术艺术,并根据古籍善本审校,保障书稿质量

高明编辑的技术艺术,并根据古籍善本审校,保障书稿质量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高明的编辑,他的工作是学术、技术、艺术三者结合的体现。至于今人著作中引用的古文,也应根据古籍善本来审校,以防以讹传讹。之所以应该审读3遍,是因为只凭一遍审读,往往可能遗漏了本应该注意到的地方,而第二遍、第三遍审读所起的作用是“补救”,这样做,不仅能保障书稿的文字质量,而且也能培养编辑细致的工作作风。

高明编辑的技术艺术,并根据古籍善本审校,保障书稿质量

编辑专业是一门知识专业,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要获得这门专业的相对完整的知识,掌握编辑工作的全面技术,固然可以通过经验传授,但更需要长期从实践中积累,并且从中悟得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际水平。

以下几点可供编校人员参考:

1.编辑在审稿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在某一时刻只集中在一个方面。实际情况往往会是这样:编辑在一句句子里发现了一个错别字,却未能看到句子里还有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警觉到文字中夹杂政治性错误,却忽略了知识性差错;发现了知识性差错,却未看到上下文里还有错别字,等等。所以,编辑人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砺敏锐感觉,学会“全方位应对”各类差错,从中学会“一心多用”的编辑技能。一个高明的编辑,他的工作是学术、技术、艺术三者结合的体现。

2.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文字性差错大致有四个来源,所以要注意盯住这四个容易出差错的环节:

(1)作者原稿中的差错

产生这一类差错的原因是:由于作者的知识有缺陷;由于作者写作时的疏忽;由于作者文字水平不高;由于作者在用电脑输入文字时的错误。

(2)编辑的差错

审稿之后,书稿或校样上还留存差错,这就不仅是作者的差错,而且也变成了编辑的差错。属于编辑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编辑没有能力发现书稿中的差错;编辑虽有能力但因疏忽而未发现书稿中的差错;编辑以为无关紧要而未改正错误文字;书稿未错但编辑错改了作者的文字。

(3)排版、校对中产生的差错

这里指的是:排版时因转换电子文档格式而使字符出错;校对者将正确的文字改成错误的文字;而编辑对此不作纠正,或者没有能力发现和纠正这类差错。

依据书稿或依据旧版书本来排版时,因电脑输入文字而造成的文字差错率往往比较高。将作者的电子文档转换到排版格式时,也可能在不同版本、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软件格式之间转换时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排版公司的校对部门主要依靠校对软件(例如“黑马校对软件”),但是校对软件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文字组合方式,也没有能力辨别虽然词组可行但在语句环境里则为错误的语词,所以,校样上的绝大多数文字性差错不能靠校对软件来识别。如果只依赖校对软件,势必会产生校对质量问题。(www.xing528.com)

电脑输入文字技术可能造成几种类型的错别字:①近形错别字(大多由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时的输入错误造成);②同音错别字(大多由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时的输入错误造成);③修改文字时遗留未删尽的错误文字;④过度删除造成的脱字。

在古籍重排、旧作重排的书稿出版前,要注意对照原书做“字对字”校对,防止排版产生错误,或者简繁体转换出错。重排古籍,应以善本作底本,不应该采用可能舛误较多的今本。至于今人著作中引用的古文,也应根据古籍善本来审校,以防以讹传讹。另外,在审稿时,编辑还应当注意,排版产生的错字、今人作者引文中抄错的错别字、可以保留的通假字这三者可能混淆在一起,编校人员对此应当十分注意,要善于发现和区分正确的或错误的文字。

(4)改样时、校对时产生的差错

这一环节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差错,例如改样时改错位置,或未删除错误的文字;校对者未发现错别字,或错改文字;排版公司的毛校部门很有可能将作者未错的文字改成错误的文字,或者按照编辑审稿时的修改要求,在校样上改正时,未能改在正确的位置上,或者替换了新字,却未将旧字删尽,由此产生新的文字差错。

3.责任编辑必须逐字逐句认真审读书稿3遍:第一遍是初审;第二遍是读校样;第三遍是通读付印样。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可省去某一道程序,也不可在一部书稿里潦草改几处错别字就算完成了审读。之所以应该审读3遍,是因为只凭一遍审读,往往可能遗漏了本应该注意到的地方,而第二遍、第三遍审读所起的作用是“补救”,这样做,不仅能保障书稿的文字质量,而且也能培养编辑细致的工作作风

4.审稿时,编辑对自己越是熟悉的文字,往往越容易忽视其中差错的存在。因此,无论是面对一篇新的文字,还是面对一本已经审读过一遍的书稿或校样,都应该再一次认真审读。

5.要注意纠正自身的文字差错习惯。编辑同作者一样,都会在以往长时间里使用文字时养成一些固定的差错,而自己不觉得那是错误的,于是在面对作者的同样错误时,不以为有错。因此,从开始从事编辑工作时起,就应该“除旧布新”,将正确的文字纳入自己的知识储备。

6.审读书稿时,编辑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警惕“急稿粗疏”和“审稿疲劳”。在作者交稿迟而出版周期短的情况下,有些编辑为了赶时间,就草草了事,造成审稿粗疏而不负责任的现象。有时候连续审稿时间长了,身体疲劳,这时往往会影响审稿质量。在从事编辑工作数年之后,有些人会产生另一种“审稿疲劳”,即容易认为错一些文字“无所谓”,因而工作态度不再认真,作风不再严谨。如果发生此种现象,要注意纠正。

7.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1)自以为是,随意乱改作者的文字;(2)全无主张,无论校对提出的质疑是对是错,一律同意修改,结果往往是以错为对,造成不良后果。

8.要严守三关(即初审、复审、终审)。这三道程序是整个编辑校对流程中最关键的,如果能守住这三关,就基本上保障了编校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