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网络出版环境中的文字编辑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网络出版环境中的文字编辑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新媒体阅读显现“跳跃化、碎片化、缩略化”的特征,有识之士呼吁新媒体要“传播优质读物”。网络环境、数字化出版、电子书阅读器等等,说到底只是技术工具,不能被忽视的是文章编辑和内容审读。未经审稿把关的网络出版是不负责任的出版。网络环境的编辑的功能和价值体现在选择优良的数字化读物;经过认真的编辑加工。优秀的网络出版应该像传统媒体一样,有严格的、规范的编辑工作。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网络出版环境中的文字编辑

据称,2014年“中国人的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新媒体阅读显现“跳跃化、碎片化、缩略化”的特征,有识之士呼吁新媒体要“传播优质读物”。(《文汇报》,2015年4月1日,第1版)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互联网阅读,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这一新载体的阅读方式。如果要能够选择阅读“优质读物”,那么,编辑工作就是使内容优质化的关键。新媒体不可缺失内容和文字的编辑,而且必须是严格意义上的编辑。

进入“互联网时代”和“信息时代”,读者欣喜地发现可以在瞬间获得海量的信息,然而由于传播方式的自由化,网络所缺失的是对信息的鉴别和把关。网络是一个“平台”,网站类若出版机构,但是由于它的传播方式是自由上传、自由检索、自由阅读、自由下载,使之形成“出版自由”的另一种模式。相对于经过严格审稿后才发表的书刊文章作品而言,由于网络上传的信息不像传统媒体那样经过审读把关,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网上信息在总体上的几大弊病:

(1)面对瞬间获得的海量信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搜集所需资料;

(2)所得信息不一定能符合检索目的;

(3)信息错误,不符合真理或事实;

(4)信息不具备权威性;

(5)存在大量的文字性差错。

总之,是“没有经过编辑把关”。这种“多错讹”“无编审”的情况,造成上网咨询不能作为编辑审稿的权威依据。

网络环境、数字化出版、电子书阅读器等等,说到底只是技术工具,不能被忽视的是文章编辑和内容审读。在目前的情况下,须注意文本上传到网络之前应该有严格的审稿和校对,上传网络的文本应该是经过审校的文本。未经审稿把关的网络出版是不负责任的出版。网络环境的编辑的功能和价值体现在(1)选择优良的数字化读物;(2)经过认真的编辑加工。因其受众是无限的,这两点尤其重要。

传统的纸质书出版业之所以有编辑,一是为了筛选出真正的好作品,以奉献给读者;选题把关不是“限制出版自由”,而是将自由权授予优良作品。二是为了通过审读,发现差错,加以纠正,以免错误的“知识”被人信以为真。

网络是自由的,但要谨记,不可根本不顾文字严谨、事实准确的要求,将网络环境当作街头“大字报、大批判专栏”和“公共厕所”。优秀的网络出版应该像传统媒体一样,有严格的、规范的编辑工作。这样的编辑工作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1)选择(即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求精优先于求多,类似传统媒体的“选题”。从鱼龙混杂的无数稿件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精品)。

(2)编辑(即审读文字,关注内容和文字的准确性)。

(3)更新(及时删除无用的和滞后的信息)。

(4)责任(即编辑的把关意识和审稿的责任心)。(www.xing528.com)

(5)道德(坚守道德的底线,杜绝一切不良信息)。

目前,数字化出版有了多种形式,而且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各种弊病也随之产生。为此,针对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的编辑工作是绝对不可缺失的。

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出版中,编辑人员的工作扩展到数字化产品的开发、运作、维护和营销,然而在内容产业的范畴,审稿实务从传统出版业单一审读文字功能扩展到对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应用软件的审读,但是审读的标准和方法依然是一样的。

附录1:政策性文件研读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2011年3月)

《出版工作者条例》

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5月关于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两份文件:《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办法(试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解读》

附录2:建议阅读书目

建议通读《新华字典

建议通读《现代汉语词典》

选读具有权威性的高等院校中文系的“现代汉语教程”一种

选读具有权威性的高等院校中文系的“古代汉语教程”一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