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

编辑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辑出版工作不是个人行为,所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对编辑工作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糊涂观念。编辑的专业修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对书稿的优劣、价值做出迅速判断。对编辑的知识储备量的要求,并非要求编辑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而是根据编辑工作的要求,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各类知识多多益善。

编辑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

多年来,勤恳地耕耘在编辑工作实践领域的几代编辑人员同其他学术专业的学者一样,努力探索编辑与出版的专业工作规律,确定本专业的学术方向,在此基础上也规定了对编辑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职业岗位规定了编辑(尤其是业务水平高的编辑)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高于作者,或至少不亚于作者,不然,何以有资格审读作者的书稿?事实上,在我们的编辑史上,有许多优秀的编辑本人就是出色的学者、作家、翻译家,经过他们之手,作品更臻完美。

1.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职业性的政治敏感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性的动物。我们的生活无法离开社会政治。人们有时无意参与显性的或隐性的政治活动,但是逃不脱政治的影响。现在总有一些作者,自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政治修养,却喜欢随意地、任性地发表不负责任的政治性言论,这些言论出现在书里就是政治性差错。对此,一名优秀的编辑一定要坚持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凭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对政治历史、政治实践的严肃思考,辅以在审稿实践中积累养成的职业性的敏感,能分辨政治上的是非,尤其是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关于这一话题,本书在后面第三单元作专章论述。)

出版是一种文化活动,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必定具有政治性质。编辑要坚持的正确立场,是国家的立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出版活动都受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无论奉行哪一种政治制度,概莫能外。编辑出版工作不是个人行为,所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对编辑工作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糊涂观念。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才会具备政治上的敏感能力。

2.扎实的文字基础

扎实的文字基础是做编辑的人的“本门功夫”。换句话说,扎实的文字功底是胜任编辑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文字不过关的人不具备做编辑的资格。身为编辑,切莫做“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口饭吃。

所谓“功底扎实”,指的是:

(1)拥有较高标准的词汇量,并能准确运用。有专家认为:“就个人来说,掌握的词汇量越大,语文水平也就越高,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掌握的母语词汇一般都在3万条左右。”(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236页)身为编辑,如果掌握的字、词不多,就根本不能胜任编辑工作。所谓“掌握”,指不仅识其音、义,而且能分辨怎样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

(2)掌握语法规则。时下许多作者都越来越迷恋于用复杂的句式来表达模糊的思想,或热衷于用复杂的语句表达简单的思想,但是他们的表述系统(即使用语句的方式)却常常出问题,例如语序颠倒,句式错误,结构冗繁,缺乏必要的句子成分,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乱插逗号造成断句,错误使用关联词,语体混乱,等等。编辑应当有能力发现、指出和改正这些错误。

(3)熟谙修辞规范、语体风格、遣词造句规则。

(4)具备较好的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写作能力、翻译能力。

(5)与作者不同的是,编辑更应该具备善于分辨语言文字正确与错误的较强能力和较高水平。这是由编辑工作的特性所要求的一种特别能力,其标准是能一眼看出常见的文字性差错,达到高级水平时还应能立即看出生僻文字的差错。

3.深厚的专业修养

这里所说的“专业修养”指两个方面:(1)人文、社会学科或科学、技术学科的某一种专业;(2)编辑出版专业。编辑专业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将这两门专业合成一门专业。

受过高等教育的编辑本身都有自己的学科专业背景(例如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学、外国语言文学、天文学、地理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或各类技术学科,等等)。所谓学科专业修养方面的“深厚”程度,意味着应该十分熟悉某一学科的知识基础(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发展史、前沿课题、研究范式,以及话语逻辑。若能在编辑工作之余从事学术研究或艺术创作,则更有利于做编辑工作。

既然投身编辑行业,那么就必须具备系统的编辑专业知识,并且懂得出版技术、营销、成本核算、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应有知识。要积累编辑业务方面的经验,经验越丰富,编辑工作就越熟练、顺当。对待编辑工作要精益求精,不断总结编辑工作的规律,思考编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修养至深的人,不追求职称和职务,只追求水平;不追求荣誉,只追求实绩;不追求个人利益,只追求集体事业成功。若能有此等胸襟,可谓进入很高的境界。

编辑的专业修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对书稿的优劣、价值做出迅速判断。(www.xing528.com)

(2)对文字性差错具有“职业敏感”能力。处理文字时能准确到位。凡经手的书稿,编校质量达到优良级别。

(3)熟悉工具书,使用时得心应手。

(4)熟悉古今中外经典名著。

(5)有质疑能力,善于提出核心问题,能帮助作品从平庸变卓越。

(6)能用简练的文字一针见血地归纳鸿篇巨制作品的特点、优点、缺点。

(7)面对文字性质的难题,总有办法使之得到圆满解决。

(8)力争成为“学者型编辑”,自己学有专长,审稿时底气更足,提出的见解和意见就更有分量。

4.博学知识

多年来,高等教育的专业化越来越趋于细碎化,而功利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很大的偏差。当他们进入编辑行业时,立即面临窘境,学过的知识不仅远远不够用,甚至有不少已经忘记。

任何一门专业的知识深度都必须由知识结构的广博程度来支撑,而编辑这门专业尤其如此。当编辑面对一部书稿时,实际上面对的是里面涉及的多种知识,况且一名编辑要审读的不是一部书稿,而是很多部书稿。换句话说,编辑的职业生涯意味着要审读多种门类的知识。为了应对这一方面的工作要求,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博学的知识,才能对付当今这个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今的作者与过去的作者不一样,很多作者不再信奉“文章千古事”和“落笔千钧重”,越来越多的作者喜欢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因此从概率角度来说,书稿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知识性差错,这就对编辑的知识储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

对编辑的知识储备量的要求,并非要求编辑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而是根据编辑工作的要求,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各类知识多多益善。

博学知识是编辑的资本。没有这种资本,编辑工作就很难做好。对“博学”的要求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经典,二是杂学。业内既有对“学者型编辑”的追求,也有“编辑应当成为杂家”的说法。后一种说法虽然不全面,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也许更好的说法是“既专又博”,这也是编辑与作者的不同之处,或者说,是编辑超过作者之处。

5.丰富的编辑经验和娴熟的编辑技术

所谓编辑经验,是指编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将点点滴滴的经验和教训汇聚起来,将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方法及其成败作为思考对象,不断地检验,积累起“编辑”这一概念下的各方面专门知识,并形成运用这些知识的独特经验和眼光,来完成工作目标。

编辑这门专业不是理论专业。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它“不属于某一个学科,却要面对所有的学科”这样一种特点,所以它的专业性穿透一切学科中的共性要素,在表面的服务性质之下隐藏着不折不扣的指导性质。懂得了这一条,就掌握了编辑经验的关键

所谓编辑技术,除了审读书稿时纠正差错的具体方法之外,还要熟悉编辑工作的规范和规定,懂得如何正确编排书稿,调整书稿结构,能熟练地统一体例,例如统一章节体例,统一版面格式,统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统一注释方式与格式,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