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程序规范、科学性和合理性》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程序规范、科学性和合理性》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文字编辑工作过程中的程序规范是几代优秀编辑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总结出来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毛校者通读校样,发现明显的差错,并且逐一改正。若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则提请终审编辑解决。在复审环节,应该特别注意监督编校质量是否达到合格要求,并做好审稿记录,留档备案。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程序规范、科学性和合理性》

现代文字编辑工作过程中的程序规范是几代优秀编辑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总结出来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它是保障出版物编校质量的必要规范,其中各个环节相扣相连,后一道环节是对前一道环节的完善、补充、修正和监督,而且每一道环节都有其应该达到的标准。

1.规范的编校程序与工作要求

按照传统的规范,编辑和校对严格遵照如下程序:

预审书稿→(退作者修改)→毛样毛校→初审书稿→复审书稿→终审书稿→(退作者修改)→初校→二校→三校→对红→编辑审读付印样→总编辑签发→对胶片(含改片)→(送印刷)

·预审书稿:责任编辑接到作者的书稿之后,先检查书稿是否已经“齐、清、定”(作者交出的书稿是否完整,页面是否都清楚,是否已经定稿),然后应该阅读(可以快速阅读)全稿。预审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该书稿有无出版价值,其次关注作者的著译水平。阅稿后要对书稿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或者接受,或者退修,或者退稿。

·(退作者修改):若书稿在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存在缺陷,那么编辑应该就发现的问题同作者逐一商讨,取得一致的意见,并将书稿交由作者去修改,直至达到要求。

·毛样毛校:排版公司制作出“毛校样”后,会安排专职校对做毛校工作。毛校者通读校样,发现明显的差错,并且逐一改正。交付出版社编辑部的毛校样的差错率应该控制在万分之二以下。但是,仅靠“黑马”校对软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对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以“毛校”代替“一校”的做法在控制差错率方面有一定的风险。

·初审书稿:初审书稿的工作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这是审稿工作中任务最繁重的一个环节。初审要对书稿做全面的仔细审读,顾及各个方面,发现和纠正各类差错。作为初审的结果,要使差错率严格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其间若有因初审编辑能力不及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应提请复审编辑解决。同时,初审编辑要对书稿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做出恰当的归纳和评价,并做好审稿小结和审稿记录,归档备案。

·复审书稿:复审书稿的工作由主任编辑承担。复审编辑通读全稿,要对初审的结果作出评估,并且解决初审编辑提交的问题。按照分工,复审编辑重点关注学术性和知识性两方面有无差错,同时兼顾其他方面。若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则提请终审编辑解决。在复审环节,应该特别注意监督编校质量是否达到合格要求,并做好审稿记录,留档备案。

·终审书稿:书稿的终审工作由总编辑(或由总编辑委托的具有编审资格的编辑)承担。终审是编辑部门审读书稿的最后环节,必须监督初审和复审的结果,解决初审和复审未能解决的难题,并对各种疑问做出决断,确保书稿编校质量合格,达到出版要求,力争质量优秀。终审的重点是关注不出政治性差错,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在通读全稿后确定能否最后发稿。

·(退作者修改):在编辑部门审读书稿结束后,若有必要,当将书稿退给作者做进一步修改,请作者确认编辑对书稿的修改方案。切忌在对书稿作实质性修改后不告知作者,以免在出书后产生著作权纠纷。修改后的书稿经作者签名确认后应当存档。

·初校:在铅印时代,作者交出的稿件是手写稿,经过三道审稿程序之后,交付印刷厂排版车间用铅字排版。首先排出毛条样,经过印刷厂校对的毛校程序,交出毛校样,然后由出版社校对室进入校对程序。校对室安排三个校次的校对人员。每经过一个校次,就退印刷厂出一遍新的校样,直至最后完成。出版社校对室在担任一本书稿的校对工作的三名校对人员中确定一人为“责任校对”。铅印时代的校对工作性质是“校异同”(即查核校样对手稿、后次校样对前次校样之间的校改之处是否已经达到一致)。如今由电脑排版、胶片印刷和数字印刷构成的出版物制作程序中,作者交出的是电脑打印稿,或者直接交出书稿电子文档,使编辑或校对在审读校样时,都面对没有修改痕迹的新校样,校对工作由此被业内称为“校是非”(即必须读出新发现的差错),实际上就是通读校样,发现并纠正差错。这种工作性质对校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校对的职责同编辑审稿相比,除了关注文字以外,还应该关注版式、辅文,以及文字的前后一致性。

·二校:二校的工作性质如同一校,但是对二校的要求比对一校更高,即应能发现初校人员未能发现的差错,并检查初校的纠错是否已由排版部门改正。按照惯例,二校样应该设置三份,由二校人员、责任编辑、作者分别审读(作者应该在自己审读过的校样上签字,以示确认),然后由二校人员“合样”后,交排版部门改样。

·三校:三校的工作性质如同一校和二校,但是对三校的要求比对初校和二校更高,即应能发现初校和二校人员未能发现的差错,并检查二校的纠错是否已由排版部门改正。

·对红:“对红”即检查校样上的应改正之处是否已由排版部门改正。二校人员应将改稿后的一校样同排版公司改正后的新校样作对比,检查纠错之处是否逐一得到改正(即“初次对红”)。三校人员应将改稿后的二校样同排版公司改正后的新校样作对比,检查纠错之处是否逐一得到改正(即“再次对红”)。

·编辑审读付印样:三审三校结束之后,排版部门改正了编校人员纠错之处,打印出准备制作胶片的“付印样”。责任编辑再次审读全部校样,并且对先前各道工序中遗漏而未得到改正的差错做“补漏”,以期提高编校质量等级,争取达到“优秀”标准(即控制差错率在万分之零点二以下)。

·总编辑签发:最后,由总编辑审阅付印样,并签发制作胶片和/或付印。

·对胶片(含改片):排版部门最后将编辑审读付印样和总编辑审阅付印样时做的文字修改之处逐一改定,再送制作胶片。制成胶片后,在交付印刷之前,由出版社的出版部(科)指定一名“责任出版”,将胶片叠套在付印样上,检查付印样上标出的应改之处是否逐一得到改正(即“对胶片”)。若发现有差错,还来得及在印刷之前改正胶片上的错处。如果采用无菲林(无胶片)印刷,则更应该注意审阅付印样之后在电子文档上的准确修改。

·(送印刷):上述工序全部完成之后,由出版社的出版部(科)核准并交付印刷厂,去完成最终的印刷和装订工序。

·(检查快样书)按照传统规范,印刷厂在进入装订工序时,先装订出5册“快样书”,送交出版社,由总编辑、责任编辑、责任出版分别检查出版物成品的印刷、装订质量和装帧设计效果,经出版社认可后,印刷厂方开始成批装订。在此之前,若在快样书上发现重大错误,还来得及改正。

最近20年来,由于观念的改变(书不再被看作“经典”,而是被看作“信息”),一部分出版单位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所谓“减员增益”),同时也是为了快速出书以适应时代生活的快节奏,将上述程序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毛样毛校(代一校)→初审书稿→复审书稿(往往请社外人员审读)→改样→校对(或:编校质量检查)→签发付印样

如果这样做,出版单位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达到“编校质量合格”,但是实际上往往做不到,尤其是有些出版单位将编辑和校对工作安排给社外“业余编辑”(甚至是既没有编辑经验又缺乏文字纠错能力的人员)去做,或者外包给一些“文化公司”,而后者的公司内部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编辑和校对部门。事实证明,简化的程序有可能导致较高的差错率。这样做,尽管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但是放弃了质量监控,反而得不偿失,使差错率高的书成为昙花一现的东西,甚至一出书便成废纸

2.预审书稿的做法

“预审书稿”是一道必要的程序,其重要性不容忽略。

预审书稿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阅读全稿,初步判断作品的学术水平、创作水平和出版价值。在这一步,编辑自身的学识起关键作用。

第二步,抽样审读书稿,确定书稿中存在的各类差错情况(若是翻译书稿,还应该抽校译文,即对照原文来判断译文质量),决定是否退修。

第三步,重点关注书稿内有无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倾向;检查有无明显的知识性差错。

预审书稿的意义首先在于使编辑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书稿情况,确定对书稿究竟是“接受”,还是“退修”,还是“退稿”。若是接受书稿,那么预审可以让编辑对下一步如何审读和修改书稿心中有数。预审书稿后,若认为书稿的著译质量基本符合要求,但是还有缺陷,那么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同著译者沟通,交换意见,提出建议,向著译者提出明确的修改要求,通过修改使书稿确保达到出版水准。若作退稿处理,则避免了盲目审读到最后才决定退稿而造成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案例1-1:预审报告

耶路撒冷三千年》预审意见

作者:赛门·蒙提费欧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

译者:黄煜文

原出版单位:台北究竟出版社

原出版时间:2013年4月

篇幅:633千字

(一)

这是一部广义的“耶路撒冷史”。作者以耶路撒冷这座特殊的历史名城为中心,通过历史考证,详细叙述了这座城市从公元前10世纪到1967年的历史沿革,政治变迁,宗教文化,以及它在三千年来人类战争的旋涡中反复被占领、被屠城的奇特命运,同时以耶路撒冷的历史为线索,叙述了欧洲、西亚、中亚在这三千年里的波澜壮阔历史画面和一些著名人物的遭际。人与历史相互参照,生动地揭示了历史的动因,由此写成了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 值的编年史著作。尤其值得肯定的是,由于作者以考古结果(最新的材料是2007年的考古发现)作为历史依据,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所以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本书的叙事主题是一长段异常复杂的历史。由于耶路撒冷是世界三种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造成时至今日仍然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领土争夺战争以及超级大国力图控制它的原因。但是本书作者以深刻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并非仅仅将它写成宗教史,而是用客观的史见和史识,展现了一段世界史。而本书所提供的丰富历史材料,尤其是希伯来(以色列)民族的民族认同渊源,围绕着耶路撒冷而展开的众多相关的、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的真相,等等,为读者认识历史事实和思考历史规律增加了许多新的启发。

作者注重对历史作细节叙述,综合了各种资料来源,广泛阅读了第一手史料,用不少新史料和罕见史料来纠正以往历史记载中的谬误,体现了本书的学术价值。例如对于耶稣的历史考证,长期以来被西方历史学界作为依据的《马太福音》说,希律王“命令军队以屠杀所有新生儿的方式来除掉这名拥有大卫血统的孩子(指耶稣)”。而本书作者指出,没有证据能证实希律知道有耶稣,他也不曾屠杀过所有的新生儿。希律是妄背了恶名。(p.139)关于耶稣一家人到达伯利恒时“遭搜捕”一事,其实是当时罗马帝国对耶路撒冷地区做人口普查,目的是核实纳税人口,并非《圣经》所记载的为了搜捕耶稣。(p.141)关于耶稣的“复活”,作者经过考证,指出这种关于“复活”的杜撰在原始文献中是没有的,系后世添加。(p.164)

鉴于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不是宣扬宗教迷信的书,因此值得推荐出版。

(二)

关于出版前的审稿,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原书在台北出版,使用的是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时,需要由具备一定编辑功力的人员担任审稿工作。

2.由于台湾译者在翻译时所使用的一套译名、译法与大陆读者熟悉的约定俗成的译名差异较大,例如:叶门(也门)、鄂图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义大利(意大利)、亚历山卓(亚历山大港)、胡笙(侯赛因)、纳瑟(纳赛尔)、基本教义派(原教旨主义者)、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欧巴马奥巴马),等等,数量很大,需要一个个改过来。即便使用电脑“全书统改”的方法,也应在校样上逐一核对。

3.有一些地方文字不甚通顺,疑似误译。

鉴于以上原因,审稿时需对照原文(请对方提供原书),来调整译名,纠正误译。

审读人:林骧华

2013年12月23日

3.责任编辑初审应该做到的规范步骤

(1)检查目录与正文标题两者的文字表述是否一致,有无错误或遗漏。有些时候,作者改动了正文中的章节标题,却漏改了目录页,而编辑也往往容易疏忽这一点。

(2)检查书稿结构是否合理。许多编辑不大注意书稿结构。有些作者写书时过多地写与主题无关的大量文字;有的书稿过多引用(成段地、大量地引用)别人的文章,即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有的章节内容文不对题;有的书稿小题大做,而更多的现象是大题小做;有些作者利用电脑的粘贴功能,下载大量文字来拉长篇幅,使书稿臃肿不堪,水分太多;有的书稿里一件事情以完全一样的文字表述在书中前后多次重复出现;有些作者在写作时逻辑思路很混乱,以致文字失去连贯性,或者章、节失衡;等等。这些都是结构不合理现象。

(3)确认学术著作的创新学术观点及其意义;要求作者阐明自己的哪些见解是创新观点,并对此作出确认。切忌在书稿中大量出现别人多次发表过的内容,或者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观点。有些书稿的前身是博士论文,作者在做博士论文时综述前人已有的观点,不断地引用别人著作中的文字,这作为一种学术训练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学术著作出版,则都应该免去,以使著作变得精炼、明确。对于文艺作品和文化读物而言,同样要求其具有创新的特质,要求其题材、写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与众不同。有言道:“第一个说‘女人像朵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这样说的人是庸才,第三个人再这样说就是蠢才。”这句话应用在书稿内容上,倒是可以成为编辑判断优劣的一种思路。

(4)审读文字内容,并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包括:

①纠正不符合真理与事实的观点;

②纠正政治性错误,并且注意政治性内容中的意识形态倾向问题;

③注意书稿中是否有违背宪法、法令、法规、政策、规定的言论;

④注意书稿中是否有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文字;

⑤纠正学术性错误,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史料与史实的错误;

⑥纠正事实错误和知识性错误;

⑦纠正文字叙述中的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

⑧在不损害作者原意的前提下修改不通顺的语句;

⑨注意术语、概念、名称、资料、数据、引文的准确性;

⑩注意概念、译名、数据等的前后一致性;

⑪注意翻译(文言译成白话,外文译成中文,中文译成外文)的准确性;

⑫纠正错别字、脱字、衍字、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异体字;

⑬核对算式、计算过程、习题答案;

⑬纠正不规范的计量标准和数字用法;

⑮纠正错误的标点符号,尤其注意滥用逗号造成语句断裂甚至产生歧义的现象;

⑯在专业书稿里规范使用专业名词;

⑰纠正错误的或不科学的提法;

⑱纠正错误的或不规范的量词;

⑲纠正外文大小写错误、外文单词拼写错误、外文语句的语法错误;等等。

编辑在审稿时要同时注意以上这些方面,是需要有很大本事的。有时候,编辑发现书稿的某一方面问题,注意力被吸引,结果可能“顾此失彼”,忽略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5)检查版式是否正确、统一。所谓版式,指版面上的编排格式,一般包括版心规格、版面空白、图文排式、版面字数、正文及标题使用的字体和字号、图片和表格的位置、书眉、页码标号、注释方式(脚注或文末注),等等。要统一文献著录格式。

(6)思考书名是否准确、简洁、生动(但不可故意耸人听闻)。

案例1-2:书名错误

《美国女性小说三次生态文学批评浪潮中的反映:以三位女性小说为例》

这一书名中出现的错误是:(1)正书名脱字,造成意思不通;(2)正书名的语序发生逻辑关系颠倒;(3)副书名数量词与被修饰的名词不匹配;(4)副书名概念错误。

应改作:《三次生态文学批评浪潮在美国女性小说中的反映:以三位女性小说家为例》

案例1-3:书名不简洁的极端例子(www.xing528.com)

某书作者将自己著作的英文书名和中文书名拟定如下:

SCAFFOLDING MULTI-VOICED DELIBRATIVE DISCUSSION: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XPERIENCED AMERICAN SOCIAL STUDIES TEACHERS'CLASSROOM DISCOURSE

《从美国优秀社科教师的示范教学论如何支持多元意见式的思辨商议性课堂讨论》

这一书名明显不妥。如果作为一篇论文的标题,如上表述勉强可以,但是作为书名,却长得令人不可思议。设计书名的第一原则是简洁,而上述书名读起来极其拗口,使人难以记住,既不符合编辑出版要求,也必定会影响宣传推广。此书中文书名可以改作《美国课堂讨论式教学研究》,原书名中的相关信息可以移至“目录”中分别列出,或以“内容简介”的辅文方式来表述。

拟定书名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应该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表述中包含一本书的总体内容信息,既要做到一目了然,也要显示出简洁明快的特征,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4.责任编辑发稿应该达到的标准(审稿工作规范)

(1)责任编辑在作者来稿“齐、清、定”的基础上,完成审读与修改;若有重要修改之处,须征求作者同意。

(2)责任编辑签发付印样时,对二审、终审、质检指出的差错都已复核,对提出的疑问都已查实,并且改定。

(3)学术著作应该确实达到出版要求的水平,其中没有明显由于未发现而遗漏未改的学术性、知识性差错。教材质量要达到标准水平。文艺作品和一般文化科技读物须有新意。

(4)控制编校质量——全书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5)防止出现政治性差错,尤其注意防止严重的政治性差错。

(6)约稿与审稿的关系。编辑在约稿时应该同著译者明确以下要求:内容要求(政治、道德、知识等方面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文字要求(提醒著译者在交稿前仔细阅读自己的书稿);交稿时间(以免因拖延交稿时间而影响出版计划);著作权承诺(提醒作者:必须杜绝抄袭现象,凡是引用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必须注明出处,万勿疏忽)。约稿时对作者的要求越明确,退修时向作者说明得越详细,使作者的书稿符合要求,就越能使编辑在审稿时提高效率。

5.复审编辑应该达到的标准(审稿工作规范)

在初审编辑审读结束之后,书稿进入复审。复审工作由主任编辑(或出版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担任。复审编辑与其所审书稿应该专业对口,或至少应该熟悉书稿所属的学科领域。

复审编辑对书稿的政治性和学术性负有重要责任,并且有责任对书稿和初审编辑的工作做出评价。

复审的步骤和要求如下:

(1)检查初审编辑的工作是否已经达到标准,对初审编辑的审稿质量做出评估。凡发现书稿存在下列问题之一,均应将书稿退回初审编辑:

·发稿手续中,相关的表、单填写有误,或遗漏必填信息;

·书稿内容或结构存在明显问题;

·书稿体例不一致,或存在其他编辑技术方面的问题;

·发现文字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

(2)通读全稿,纠正初审的疏漏或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对书稿的总体情况(学术质量、文字表达水平、出版价值)做出判断,进一步纠正原稿中的政治性、知识性、文字性、技术性差错,并做好审稿记录。

(3)对初审编辑未能解决的政治性、学术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若同初审编辑、作者商榷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应向终审编辑以书面方式提出,或向总编辑报告。

复审编辑在审读书稿的过程中应该对所发现的差错予以纠正或提出质疑。在纠错时,应当注意准确性,做到既不遗漏书稿中的差错,也切忌随意修改。若有疑惑,应当从权威性资料来源处查证。若遇疑难问题无法解决,则应明确提交终审编辑处理。

6.终审编辑应该达到的标准(审稿工作规范)

终审编辑承担着最后审稿把关的重要职责,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审稿环节,终审之后书稿就基本定型了,所以终审编辑必须非常谨慎,以防出书成遗憾。

终审工作顾及初审、复审的全部工作要求,断然纠正一切差错,凭藉更扎实的文字基础、范围更广的知识结构、更高的学术水平和编辑技术、更敏感的纠错意识、更强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保障“出书不出问题”。

终审编辑重点关注防止出现政治性差错,同时顾及学术、艺术、文化品位等重要方面。

终审编辑要严格地指出初审、复审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使初审、复审、终审成为一种合力。

7.程序简化情况下的质量控制

程序简化不等于可以放松要求。相反,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否则无法保证编校质量。要想控制质量,必须执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实行退修、退审制度。

无论在哪一个审稿环节,只要发现以下问题之一,编辑就应该执行退修制度,将书稿退回作者去认真修改:

①书稿在总体上存在结构性缺陷;

②书稿从头到尾都存在语句表述方面的问题;

③书稿体例不一致,著述格式混乱;

④书稿从头到尾都存在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毛病;

⑤注释格式或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一致;等等。

退修的目的是提高书稿质量,凡属于作者应该做好的工作,编辑不必越俎代庖。如果作者没有能力按照编辑提出的要求修改书稿,则应另请人修改。

在审稿流程中,如果复审编辑发现初审的工作不合格,或者终审编辑发现初审、复审的工作不合格,则退回重审。不合格的现象是指:

①政治倾向有问题;

②知识性差错过多;

③引文错误过多;

④审读连续3万字时,已发现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

⑤发现执行上一道工序的编辑未曾认真审稿。

在出版机构内部,退审既是为了保证审稿质量,也是为了保证编辑工作中的严谨作风。

(2)规范操作行为。

书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他出版形式也一样。虽然出版物内的一般性差错或许不会造成巨大损失,但毕竟也会引起读者的不满,影响读者对知识的接受,并且影响出版机构的声誉。有些方面的差错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例如药品剂量的数字错误,工程技术方面的数据错误,教材、教辅书里解说不正确或答案错误过多。政治问题上的失误,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有时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例如伤害民族感情,引起外交纠纷,误导舆论和民意,等等。凡戏说历史者,会造成读者对历史的误解。

因此,在审稿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是完全必要的,编辑切不可掉以轻心。任何一种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不以为然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在许多情况下,严格按照规范行事,也是从业人员敬业精神的表现。

编辑和校对工作都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而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如果没有具体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可以作为依据,则应参照出版机构“内部制度规定”。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内部规定三者构成编辑审稿的规范体系,是防止出现差错的重要依据和可靠保证。

“草草了事”是编辑工作的大忌,而“精益求精”应该成为业内人士共同恪守的座右铭之一。

(3)建立严格的制度,保障编校质量。

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必须措施,没有制度即没有规矩,缺乏制度或者虽有制度但不严格执行,会使许多事情劳而无功。必须用制度来纠正惰性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编辑部门有以下几项保障编校质量的制度:

①严格遵守审稿制度和完备的发稿手续制度。在编辑审稿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将工作要求看作一种制度,谨防疏漏审稿程序,不可马虎行事,必须杜绝偷懒现象和审稿不认真的错误态度。发稿手续中包含的“审稿意见”与“审稿记录表”是对编辑审稿工作的真实反映,必须存档。审稿记录存档也是一种制度。存档的记录既是对编辑审稿工作的证明,又能在可能的情况下作为依据,甚至是作为法律依据。

②检查每一个审次的编校质量,并执行退审制度。如前所述,复审对初审、终审对复审还需执行编校质量检查,即检查是否还存在重大差错,编校质量是否已符合标准。若发现有重大的政治性或知识性差错,或从总体上分析,差错率超过了许可的标准,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做退审处理,切不可熟视无睹。

③坚持质检制度。为保障书稿编校质量,有必要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质量检查工作可以分为以下3种:

·印前编校质量检查。由编辑部或专门的质检部门安排质检人员,在终审之前或终审之后,对最后的校样做抽样审读,以判断编校质量是否合格。在印刷之前,对每一本书稿校样都必须实施质检。

·印后编校质量检查。对已出版的新书做编校质量重点检查,主要针对重点书、政治读物、教材、教辅书、科普读物、文化普及读物、医学、工程技术类著作、少儿读物,等等。若发现编校质量问题严重,则应该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年度编校质量检查。出版单位每年必须对每一个编辑的编校质量做抽样检查,对每本受检查的当年新书按规定做连续10万字(或全书)的仔细审读、检查,判断是否合格,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编校质量检查也属于编辑的审读工作范畴,印前编校质量检查由出版单位的编校人员担任,印后编校质量检查由出版单位执行自查,或由上级部门组织检查。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是出版业的常规工作。其类型有常规检查、专题检查、年度检查。“常规检查”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对每一份出版物作质量自查。“专题检查”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省市新闻出版局、教育部布置,对具体门类图书(例如教辅书、少儿读物、通俗文化读物)分别抽样检查。“年度检查”由省市新闻出版局组织,各出版单位作年度质量检查,并上报检查结果。同时,省市新闻出版局组织对各出版单位作抽样检查。

执行编校质量检查之后,应该写出质检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分为两类:(1)综合质检报告(对一批书的编校质量结果作综合情况报告和质量情况分析);(2)单品种质检报告(对单个品种的质量检查和各种存在的问题作归纳和分析)。

质检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叙述被质检文本的状况;

·叙述检查范围、检查过程和检查方法;

·报告检查结果;

·根据质检结果的具体情况做归纳分析;

·提出相应的提高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列出质检记录(页/行/错误/订正/备注)。

比起上述各项做法来,更重要的是“编辑个人自查”,即在书刊出版后,责任编辑自己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一遍。此举往往能使编辑发现先前审稿过程中的疏漏之处。编辑人员对“新书上的差错”要作仔细分析,找出留存差错的原因,以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常言道,“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出版物的内容再好,假如编校质量不合格,就意味着编辑工作的失败。

目前我们国内的出版物,推而广之,凡是在出现文字的地方,由于差错率高而造成的乱象,是人们不愿意见到的。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出版物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文字错误,各类媒体上文字差错泛滥。因此,通过编校质量检查而督促出版单位和编校人员提高文字质量意识,从而改进工作,这是我们目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在具体的编校质量检查工作中,不光要注意明显的错别字,还要注意语句、语法、逻辑的差错,内容差错,事实差错,常识差错,政治错误。当然,标点符号和版式也是应该重视的对象。这一切都源于出版工作者须臾不可忘怀的根本理念——好好做书,做出好书。

④奖惩制度。建立并实行对于编校质量的奖惩制度。对编校质量优秀的编辑应当奖励,而对编校质量不合格的编辑应当提出批评,并作出相应的处罚。实行奖惩制度,在目前全国出版物编校质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是十分必要的。

(4)编辑的终身学习(长期不断的培训、进修、自学)制度。

目前出版业的编辑人员虽然普遍学历较高,很多编辑还拥有高级职称,但是出版事业对编辑这门职业本身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对编辑的相关学术领域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还是对编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娴熟程度都提出了相当高的标准,因此需要编辑与时俱进地不断进修和提高。

再者,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编辑人员的文字基础还很不扎实,知识面又较窄,政治上很不成熟,这些缺点都是由于现行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缺陷造成的。现行的教育制度中最大的弊病是将学校教学变成了考试培训,实在后患无穷。当学生毕业后进入编辑行业,这些缺点必然变成工作上的障碍。

即使曾经努力学习过,但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毕竟是有限的,而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往往使编辑在面对书稿时难免显得捉襟见肘。学术的进步、文化视野的不断拓展,使知识界的著作越来越丰富多样,所以,为了能够完全胜任编辑岗位的工作,为了不断适应新的要求,作为编辑,必须有一种终身学习的愿望,而出版机构也应该为编辑提供完善的终身职业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